快遞業務旺季最高日處理量預計達4.1億件 三倍於日常
[摘要 ]初步預計11月11日至16日全行業處理的郵(快)件業務量將超過18.7億件,比去年同期增長25%。預計最高日處理量可能達到4.1億件,比去年增長23.9%。
隨著“雙11”等快遞業務旺季的日益臨近,快遞旺季服務安全保障工作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11月7日,國家郵政局市場監管司副司長邊作棟接受國家郵政局網線上訪談,就今年快遞業務旺季的形勢特點、保障舉措等方面話題與網友進行線上交流。
據邊作棟介紹,2018年快遞業務旺季最高峰將出現在“雙11”期間,初步預計11月11日至16日全行業處理的郵(快)件業務量將超過18.7億件,比去年同期增長25%。預計最高日處理量可能達到4.1億件,比去年增長23.9%,是二季度以來日常處理量(1.3億件)的3.1倍;“雙11”期間日均處理量達3.1億件,接近日常處理量的2.4倍。
每年的業務旺季,既是行業提升服務品質、增強綜合實力的關鍵時期,也是發揮社會效益、助力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時期。今年的快遞旺季服務保障工作,將著眼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城市農村兩個陣地,堅持東西協調,全國聯動,以實現全網不癱瘓、重要節點不爆倉、保暢通、保安全、保平穩為目標,繼續發揮“錯峰發貨、均衡推進”的核心機制作用,確保全行業快速響應、穩定執行,發揮國家局、省局、市局三級聯動和政府、協會、企業三維互動的保障機制作用,實現政企聯動、凝心聚力。為此,國家郵政局專門印發了工作方案,並對全行業進行了動員部署,提出了“6個到位”的要求,即認識到位、動員部署到位、機制落實到位、末端保障到位、安全保障到位、宣傳引導到位。
目前,郵政、快遞企業進行了充分準備。在網點、轉運中心、車輛、人員等方面,均增加了20%左右的投入,針對性擴容了資訊系統,並將繼續通過增設前置倉,減少跨省調撥流轉包裹數量等方式,科學控制攬投進度。同時,為了穩定末端網路和激勵旺季的品質服務,部分企業針對末端建立了派費激勵機制,服務價格開始迴歸理性,有望為服務品質提供保障。企業科技投入也進一步加大,超過70%投向智慧生產和管理系統開發。行業科技人員總數已近1萬人,實驗室研究中心及研究中心建成20個,科研能力顯著提升。電子運單普及,主要快遞企業電子運單使用率均接近或超過95%,加上自動化分揀、無人倉和智慧分揀機器人等逐漸規模化使用,均將進一步提升發貨速度和分揀處理效率。
末端服務壓力突出,是今年旺季服務保障工作面臨的不利因素之一。郵政管理部門將採取六大舉措來保障末端穩定,包括通過末端網點備案工作進行摸底,做到應備盡備,加強巡查關注,在“雙11”期間對隱患較大的網點進行重點巡查,通過視訊監控等手段實施及時監控。同時還將督促企業加強末端能力儲備,鼓勵企業加強末端資源共享合作,實現互利共贏,並加強對校園快件服務中心的指導,最大限度發揮社群末端綜合服務站和智慧快件箱功用,彌補末端投遞能力不足。
“快遞下鄉”工程對今年的旺季服務保障工作也將起到重要作用,並與精準脫貧和農民致富緊密結合。自2014年“快遞下鄉”工程啟動以來,鄉鎮快遞網點從無到有、從少到多,目前全國縣級以上城市已實現快遞網點全覆蓋,鄉鎮快遞網點覆蓋率已達到92%。全國打造出902個快遞服務現代農業專案。2018年前三季度,通過“快遞下鄉”工程,農村地區累計收寄快件超過60億件,支撐工業品下鄉和農產品進城銷售超3500億元。其中,全國農產品網路零售額超過1200億元,同比增長39%。
邊作棟特別指出,旺季高峰期,快遞員的作業量,特別是投遞任務,往往是日常的4、5倍。很多快遞員早晨兩三點就出門,半夜十二點後才能到家。由於工作任務重,使用者催得緊,很多快遞員吃的是冷餐,喝的是涼水,睡的是倉庫。很多快遞員去網點取快件的時候,坐下就能睡著。可以說,是他們的辛苦,成就了大家的網購。為此,邊作棟呼籲大家對旺季高峰期的快件時效多一些寬容,對滿身疲憊的快遞小哥多一些愛護。他也歡迎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快遞員關愛周”活動。
邊作棟還回答了網友關於快遞包裝綠色化工作、進口博覽會寄遞渠道安全保障等提問。
(原標題《快遞業務旺季最高日處理量預計達4.1億件,三倍於日常快遞高峰將至,國家郵政局呼籲消費者對快遞員多些寬容和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