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號的使用者資料採集

image
要做精準化營銷,就要知道使用者喜歡什麼。使用者想要什麼,就給他推什麼。
使用者資料相當於原材料,有了資料之後才可能定性地做使用者分析。有人說,我們產品沒有App,只有一個公眾號。有的甚至都沒有產品功能,只是每天推送文章。有什麼資料可採集?該怎麼採集資料呢?有沒有簡單實現的方案?
使用者資料
對多數的工具類產品來說,微信提供了獲取使用者的便利性:不需要下載App,關注公眾號即可獲取使用者。
有了使用者,怎麼做營銷變現呢?如果你推送的內容使用者不喜歡,粉絲流失也很快。除非你獲取了他的手機號,否則取消關注後,也無法召回。
大部分的公眾號推送的文章,粉絲閱讀率一般不超過10%。去掉營銷刷粉的資料,真實的活躍粉絲更少。所以,提升流量的轉化率非常重要。瞭解你的使用者,推送他想看的內容。
本文提供一種思路:微信體系內,從單個使用者維度,如何採集使用者資料,進行打標,來為使用者資料分析提供支撐。
使用者資料有部分: 屬性資料
和 行為資料
。
屬性資料。在長期的一段時間內,使用者的身份資料不會發生改變,這些資料就是屬性資料。比如,手機號,郵箱,身份證號,暱稱,年齡,性別,居住地址,辦公地址,關注渠道等等。
其中,大部分屬性資料可以通過微信介面來獲取。如,暱稱,頭像,性別,國家,省份,城市,語言。而其它資料則可以其它方式獲取:
-
產品功能。要求或引導使用者填寫,比如,居住地址,辦公地址。
-
資料分析。通過使用者的行為預測,比如,採集經緯度,根據使用者活躍軌跡,分析居住地址和辦公地址。
-
外部資料。從外部渠道獲取,比如活動合作方,或社交網站。
行為資料。只有使用者在微信裡與公眾號相關服務產生互動,每一個行為就會有資料。比如,關注,回覆關鍵字,選單點選,模板訊息點選。
除此之外,如果你的公眾號還提供產品服務的話,也可以在功能內埋點來記錄使用者的行為日誌。你可以定位到具體使用者,做行為分析。
採集樣例
手機號
-
引導使用者註冊填寫。最常用簡單的方案。
-
通過小程式獲取。如果使用者已經是你的粉絲,獲取其UnionID。可以推送模板訊息,引導他關注你的小程式,獲取手機號,再通過UnionID關聯到公眾號。
-
營銷活動。向用戶開展優惠活動,通過手機號向用戶發放優惠券。如果在外部開展新使用者活動,還可以標記新使用者來源渠道。
來源渠道
-
連結加引數。同一個活動投放不同渠道時,帶上不同的引數。用來區分來源,便於後期分析不同渠道的營銷效果。
-
二維碼帶引數。與連結類似,有的使用者直接掃描二維碼關注公眾號。不同渠道投放二維碼,帶上引數,能區分使用者的來源。比如微博渠道二維碼a,QQ空間渠道使用二維碼b。
常住地址/辦公地址
-
公眾號開啟地理位置上報許可權。
-
使用者開啟頁面時,收集使用者經緯度資訊,通過工作日,節假日,作息規律,可以判定使用者相應地址資訊。
操作習慣
通過客服訊息推文,可以知道了解使用者的閱讀時間偏好。然後在進行標準推送時,根據使用者閱讀習慣來定時推送。
外部資料
使用者只要上網,都會留下痕跡。理論上說,如果你知道一個人手機號或是暱稱,通過搜尋引擎,社交網路爬取,不同資訊交叉驗證,可以拼湊出一個人基本資訊。你的姓名,性別,年齡等等,都可以被查出來。人能做的事情,機器也能做,甚至更擅長。
如果有一天,一個素不相識的人,僅通過你的微訊號和暱稱,挖出了你所有的資訊,不用驚訝。
知乎有一個提問「如何通過簡單的網路搜尋獲取一個人的資料資訊?」,有幾個回答給出了人肉的案例。
預採集
公眾號有一個功能,支援靜默登入,不需要使用者授權確認。當用戶在公眾號繫結的域名內操作時,即使使用者沒有關注公眾號,也可以獲取他的open_id。有了open_id,就可以標記他的使用者行為。在使用者沒有註冊產品之前,就能瞭解使用者,提高留存率。
內容標記
訊息模板/客服圖文訊息的詳情支援自定義跳轉連結,連結可以配置引數。運營人員投放連結前,可對其進行打標:
-
業務型別。如電商,廣告等。
-
內容型別。如教育,美容等。
-
營銷型別。如優惠券,打折等。
行為標記
當用戶點選檢視詳情時,根據檢視內容對使用者行為打標,並記錄下相應的值:
-
使用者點選連結,識別使用者身份。
-
將內容標籤記錄到相應的使用者行為日誌。
-
根據使用者行為日誌,再對使用者打標。
文章首發於公眾號-野獸說(monster_talks),歡迎關注,檢視更多產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