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研究的四種方法介紹和分析
今天為大家更新《使用者體驗要素》的第三章——戰略層,第二節——使用者需求——可行性和使用者研究。
本小結關鍵詞:可行性和使用者研究
主要觀點:使用者研究的四種方法介紹和分析。
可行性和使用者研究
想弄明白使用者需要什麼,我們首先必須知道他們是誰。使用者研究(User Research)的領域致力於收集必要的資訊來達成共識。
一些研究工具 (比如問卷調查、使用者訪談,或焦點小組)最適合用於收集使用者的普遍觀點與感知。
至於其他的研究工具(比如使用者測試或現場調查)則更適用於理解具體的使用者行為以及使用者在和產品互動時的表現。
一般說來,你在某個使用者身上花費的時間越多,就能從這個使用者研究中得到越詳細的資訊。然而,在一個使用者身上所花費的時間越多,也意味著你不可能在使用者調查中接觸太多的使用者(如果網站最終一定會發布的話)。
市場調研方法 ( market research methods)
像問卷調查和焦點小組這種 市場調研方法 ( market research methods)是獲取使用者的基本資訊的寶貴來源。當你能明確地表達出你試圖從使用者身上獲得什麼資訊時,這些方法才能產生效果。想要知道你的使用者如何使用某個產品的某個特定功能嗎?或者你已經知道這些,但是你需要了解他們為什麼使用該功能。這些你想要得到的資訊,被描述得越清楚,就能越具體、越有效地公式化你的問題,而只有這樣才能確保你獲得正確的答案。
現場調查( contextual inquiry)
是指一整套完整、有效息全面的方法,用於瞭解在日常生活情境中的使用者行為(因而得來此名)。這門技術是從考古學家在研究文化和社會學時採用的方法演變過來的。它通常應用於一個較小的範圍,並且執行方法都是一樣的。比如,瞭解某個遊牧部落的運作,與瞭解購買飛機零件的人類行為,用的都是是同一種方法。現場調查的唯缺點是它有時候會非常費時而且昂貴。但是如果你的資源充足,並且本次調查要求對使用者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一個全面的現場調查可以揭示一些無法通過其他方法獲知的、極其細微的使用者行為。
在某種情況下,現場調查也可以用一種更輕量級、更低成本的方式來實施。只是這種方式不能像一次完整的使用者研究一樣獲得較為深入的瞭解。與現場調查密切相關的另一種研究方法是
任務分析(task analysis) 。
任務分析的概念是認為每一個使用者與產品的互動行為都發生在執行某一任務的環境中。有時任務非常具體( 譬如買電影票),而有時任務比較寬泛(譬如學習國際商務章程)。 任務分析是一種仔細地分解使用者完成任務的精確步驟的方法。 這種任務分解可以通過使用者訪談來完成,讓使用者講述自己的故事,說出他們的經驗;也可以通過現場調查來完成,在使用者的“日常生活環境”中直接研究他們的行為。
使用者測試(user testing)
是另一種常見的使用者調研方法。使用者測試並不是測試你的使用者;相反地,它是請使用者來幫忙測試你的產品。有時使用者測試用於測試一個已完成的網站,也可以用於測試改版效果,或者用於在網站釋出之前發現可用性的問題。另外,使用者還可以測試一個正在建造中的網站,甚至是一個粗略的低保真原型。
如果你瞭解過任何與網站設計有關的知識,那麼你就應該瞭解到一些與可用性(usability) 有關的概念。這個概念對於不同的人來講表示了不同的含義。有的人認為它是一種測試方法,主要針對具有代表性的使用者來測試設計方案,而對於有的人而言,它則表示非常具體的開發方法。
所謂可用性的最終目標,都是尋找令產品更容易使用的途徑。可用性的不同定義和相應規律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些準則,這些準則表明什麼才能算是一個可用的網站,它們基本上是一致的。而且,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核心概念: 使用者需要可用的產品 。這的確是所有使用者最普遍的需求。
測試一個已完成的網站可以是在一個非常廣泛或是非常狹窄的範圍中進行。就調查問卷與焦點小組而言,在坐下來與使用者面對面之前,你最好對你想要了解的問題有一個清楚的概念。然而這並不意味著,使用者測試必須嚴格地侷限在“分析使用者如何成功的完成某一項特定的任務”這類具體問題上,它也可以用來了解一些廣泛的、非具體的問題。例如,使用者測試能用來發現網站設計的調整是否能加強或減弱公司的品牌氣質。
另一個使用者測試的方法是 讓使用者測試原型 。原型可以是各種形式,從紙上的草圖,到低保真度的、用指令碼實現的模擬介面,以及看上去像是一個已完成的產品和“可點選”的高保真原型。大型專案在不同的階段使用不同的原型來蒐集使用者意見,這將貫穿到整個開發過程中。
有些使用者測試根本不需要用產品或原型。可以招募使用者多來參加各種不同的活動,只要這些活動可以讓你洞察使用者如何看待並使用你的產品的。對於由資訊驅動的產品,卡片排序法(card sorting)用於探索使用者如何分類或組織各種資訊元素。給使用者一沓索引卡片,每一張卡片附有信息元素的名字、描述,一張影象或內容的型別。然後使用者根據小組或類別,依照自己感到最自然的方式將卡片排列出來。分析幾位使用者的卡片排列結果,就可以幫助我們瞭解使用者對產品資訊的看法。
收集各種各樣的使用者資料將是非常有價值的,但有時候你會忽略統計數字背後所代表的真正人物。因此,通過建立人物角色(personas)——有時也叫做使用者模型或使用者簡介一你可以讓你的使用者變得更加真實。
接下來就為大家更新 建立人物角色。
更多資料可掃碼關注“產品經理讀書營”,百人產品經理手把手帶你實現進階。進群即可領取產品大禮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