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後,職場人都去哪裡了?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識局”(ID:zhijuzk) ,作者 竹林玉露,36氪經授權釋出。 這幾年,80後陸續進入35歲的年齡線的上方。作為目前職場的重要組成人群,80後好像承擔著比其他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識局”(ID:zhijuzk) ,作者 竹林玉露,36氪經授權釋出。 這幾年,80後陸續進入35歲的年齡線的上方。作為目前職場的重要組成人群,80後好像承擔著比其他
今天給大家推薦三本我覺得挺不錯的書籍。 春天是個讀書天,設計師們除了要多看技能方面的教程之外,多看看社科類的書籍,也是很有必要的,往往這些書籍會從另外一個角度衝擊你的思維,讓你有更深刻的體會。
“培養人”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從學習貫通到實際運用需走很長一段路,且因個人能力差異本身的成長速度也會不同。 從開始涉及管理的業務到現在有五年的時間了,其中在招聘與用人上犯過許多的錯誤,在如何『培養人
為了協助企業應對全球人才市場的不斷變化,甲骨文今天釋出了Oracle人力資本管理雲(Oracle HCM Cloud)的技術創新。從求職者、招聘人員一直到人力資源從業者、管理人員和僱員,這些創新可協助企業,為每
職場上,新手往往不如那些有經驗的老員工受歡迎,但也有例外。 有一位網友分享了自己的經歷,他是一個工作了十幾年的老員工,之前幾乎天天加班,把自己的青春都奉獻給了公司,可是卻因為一次失誤,老闆直接無情地將他辭退
職場如同後宮,成功沒有僥倖,只有每一個細節的精心準備,才能在競爭激烈的職場,殺出一條血路,通往職場金字塔的頂端。這其中需要留意的細節很多,工程的細節,合同的價位,良好的交流,爭分奪秒的競爭,需要注意的地方多如牛
之前曾經流行過這樣一句話,“多幹多錯,少幹少錯,不幹不錯”,雖然這話說得有些絕對,卻反映了職場的現狀,幹得多,出現錯誤的概率也就大。那麼在職場上到底是能者多勞好呢?還是隨大流,別人幹多少自己就幹多少好呢?
一位北京阿里的朋友M君到杭州出差,前幾天一塊吃飯,15-16年間,我們都在獵豹移動,是一個大組的同事兼飯友。聊了很多事情,一些共同認識的人和事,各自的行業動態等。過去幾年,我對業內幾家公司的判斷,都準了,並在非
由美國名譽調查機構Reputation Institute統計的2019美國企業信譽度排行榜已經出爐,這次的榜單中評選了美國2200家上市公司(私企), 流媒體巨頭Netflix摘得桂冠,而任天堂也
世界經理人專欄 蔡不蔡 世界經理人媒體原創工作室成員 電視劇《都挺好》引起了極大的關注,相比妹妹蘇明玉的“拎得清”,大哥蘇明哲常常用力過猛、
世界經理人專欄 JAC外貿實戰 這裡有最基礎的職場生存之道,有入門的郵件,更有客戶的分析,跟蹤,客戶的談判,實操性十足;這裡還有,用人,管人,佈局等等很多方面的企業運營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惡魔奶爸”(ID:lxg-milk) ,作者惡魔奶爸,36氪經授權釋出。 1 來自蘇州的乖乖女小江提問: 奶爸你好,我是個剛入職場的新人,最近在溝通上碰見了
版權宣告:本文為博主原創文章,未經博主允許不得轉載。 百日維“薪”-上海溫爾資訊科技有限公司的討薪之路 image 你的臉上雲淡風輕
用人成本一直以來都是一家公司重要的成本之一,尤其是對於一家中小型的公司而言,更是如此。 在大家普遍認為經濟形勢不佳的這一年,用人成本的調整成為了許多公司謀求長遠發展的重要方法,不得不說對於以知識為王的網際網
從前一個同事問我,如何看待職業規劃。那個時候我剛剛畢業,很多想法還十分樸素,職業規劃對我來說只是一個普通的面試題目。我會為了面試而想一個聽起來不錯的規劃,糊弄過去就完事,誰知道未來三年會發生什麼變化呢,計劃不如變化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