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內容APP-競品分析體驗
#序#
這是一篇關於內容資訊類的APP體驗,選新裝置首次安裝應用,作為新使用者感知去體驗產品。 排除對演算法技術等影響,偏向模擬使用者初次體驗心理的感知,對功能和內容吸引作出體驗 。~拋磚引玉,不喜勿噴~
[目錄]
背景開篇
體驗環境及思路
一、 產品功能結構
二、產品內容演算法
(1)首次啟動(冷啟動)
(2) 頻道特點
(3)搜尋結果
(4)演算法推薦
三、日常運營
(1)push
(2)活動
五、特色功能
(1)內容社交
(2)興趣關聯
六、總結
(1)體驗對照總結
(2)另外一些想法
(3)垂直頻道差異化服務
背景開篇
觀察幾類資訊產品的留存情況,從新使用者次日留存和活躍使用者留存維度上,今日頭條基本穩居第一,而魅族資訊則最差。(資料來自於酷傳、魅族統計平臺、第三方百度指數等綜合)

本次競品體驗分析,主要針對使用者留存差異問題。排除渠道外,主要分析 “共有的”特性,如產品功能結構、產品內容演算法、產品效能穩定、日常運營以及特色功能。通過體驗競品在這幾個方面的差異點,進而提一下YY想法。
另,由於產品過多不好對比,所以從日活率由高到低選取四款競品作為體驗,分別是魅族資訊、今日頭條、騰訊新聞、天天快報。
體驗環境思路
(1)體驗環境
裝置:魅族pro 6
時間:2017.12.18~20

(2)體驗思路
選新裝置第一次安裝應用,作為新使用者感知去體驗產品。排除對演算法技術等影響,偏向模擬使用者初次體驗心理的感知,對功能和內容吸引作出體驗。
一、產品功能結構層
初次啟動APP進入首頁,從結構框架去看,四個產品基本一致,功能結構層趨向同質化 。都有視訊、新聞、個人中心、搜尋、頻道定製這幾個模組。看新聞視訊、搜尋新聞是使用者的主要需求,所以分為這幾個模組是正確的,是合理的使用者感知和體驗上。同時對使用者並無太大的使用障礙。(下圖所示)
值得一提的是,今日頭條底部TAB有“微頭條”功能,支援使用者釋出、分享資訊。(這個偏內容社交,將放在後面特色功能上。)

二、產品內容演算法
(1)首次 啟動 ( 冷啟動 )
作用 : 首頁是使用者體驗APP的第一次接觸,內容的下發邏輯對冷啟動、閱讀偏好等都有很重要的引導意義,決定了第一感覺。
取每個產品首頁前9條內容,作為新使用者進入的冷啟動,更多是偏向演算法層面。每個產品各有特色,但從自身的感覺更青睞今日頭條和天天快報。這是受下發的內容型別所吸引(更偏向看視訊),佈局上感覺到資訊的豐富度。
四類產品下發的內容及型別分別如下:
(2)頻道特點

作用 :訂閱偏好的興趣頻道,頻道數目的多少、差異化及內容質量都能吸引使用者留下來。
1.頻道 訂閱
四款產品的頻道訂閱功能邏輯相似,也支援熱門頻道等選擇。 從中提取以下幾個維度,從側面可看出頭條和快報相對完善,資訊略弱一些。

這裡重點挑2個較特色的:
A.城市頻道(地級市資訊): 目前騰訊新聞、天天快報支援,可以說是一種特色功能,對使用者有很強的吸引力,尤其是新使用者的冷啟動有很好幫助。(更關注所在地級市地域)

B . 問 答 頻道(知識分享閱讀): 目前今日頭條(悟空問答)、天天快報(企鵝問答)支援。其中頭條的問答範圍較廣,涉及社會、法律、泛娛樂等多方面。 該功能類似知乎豆瓣、百度知道等邏輯,能增強吸引使用者,並提升使用者對產品的粘性。
頭條在問答砸了不少錢,或許是意識到是搜尋產品的標配 。譬如百度,四分之一的搜素請求都是以問題形式提交的,所以百度知道應運而生。大家基本認同,推薦是搜尋的進化, 因此,推薦也是一種類搜尋產品,問答非做不可,問答對於頭條來說是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
2.垂直 頻道

抽選幾個重點和熱門的頻道,體驗頻道上是否有疊加的附加服務,這些也能作為補充和延伸,滿足使用者的差異化需求,能提升粘性和使用時長。
對比頻道:汽車、娛樂、財經、體育、本地,具體如下
A.汽車

B.娛樂
娛樂頻道只有今日頭條有附加服務(快報的插的是“廣告”),其邏輯是類似娛樂明星“熱搜榜”,代表是最近搜尋熱度高、閱讀數多的娛樂人物資訊。

C.財經
財經頻道的附加服務,四個產品均有。功能邏輯和財經指數基本相似,值得一提是今日頭條支援自選股,使用者可以新增自己所關注的股票,能加強“專有定製感”。

D.體育
體育頻道的附加服務,四個產品均有, 功能邏輯和財經指數基本相似。其中頭條有體育直播,算是一個亮點。

E.本地
基本都有本地服務,功能邏輯相似。其中頭條的服務會更全,除了天氣還有本地家政服務、吃喝玩樂、本地招聘等,維度較為豐富。

F.其他頻道
另外,其他的一些頻道也增加了附加服務,如房產頻道提供買賣房、租房;農業頻道提供果蔬、農機資訊;商城有精選、特賣等購物。

總結 :今日頭條在垂直頻道的附加服務上,其覆蓋度和完善度最好。能更好滿足使用者差異化需求,提供便捷入口,增長使用者留存和使用時長。
(3)搜尋結果
作用 : 搜尋想了解的內容,搜尋內容的質量、排序展示方式都是吸引使用者點選閱讀。

初次主動查詢感興趣的內容,以搜尋“陳翔六點半”為例。(熱門娛樂視訊創作機構)
從搜尋結果來看,有以下特點:
1.內容型別 :今日頭條、騰訊新聞和天天快報都包含圖文、視訊資訊,而魅族資訊僅有圖文資訊。值得一提的是,頭條的搜尋結果型別最多,還包括圖集、使用者和問答、視訊等,這也是從側面驗證頭條想有做搜尋的野心。 推薦即搜尋的一種方式。
2.內容排序 :基本都是按時間衰減和熱度綜合排序。但頭條的演算法排序明細更準,內容結果都是優先“視訊資訊”,也符合“陳翔六點半”的內容定位。同時三款競品會包含時間,創作者等資訊;
3. 內容 數量 :今日頭條>天天快報>騰訊新聞>魅族資訊。
以上,搜尋所需要的資訊,今日頭條提供“快、熱、多”能更好符合我心理預期,並且突出原創作者身份,能感知使用將接收一手資訊的新鮮勁。
騰訊新聞偏向“學術”,會出現百科知識,符合“事實派”,偏“嚴肅閱讀”的一種表現。
綜合來比較,魅族資訊搜尋結果的內容,會顯得比較單薄一些。(一般有自媒體平臺>外部接入合作)
(4)演算法 推薦
作用:基於使用者行為和閱讀偏好進行個性化推薦,加強使用者體驗和滿足需求。
如,剛才在四個產品都搜尋過“陳翔六點半”,且共閱讀10篇(包括資訊和視訊),1~5分鐘內實時重新整理首頁推薦,結果如下:

目前今日頭條和天天快報,首頁重新整理後顯示實時興趣推薦,即“陳翔六點半”的視訊;騰訊新聞和魅族資訊,重新整理沒有顯示。
在這塊演算法推薦,若能更實時和精準命中使用者的興趣偏好,無意提升體驗。
三、日常運營
(1)Push
Push是雙刃劍,其策略重點是使用者群精準命中,其次是推送時機、地域和數量多少等。
觀察2天,四款產品的push推送次數、時間段,基本無太大差異。其內容也是有視訊和圖文資訊,運營手段感覺大體趨勢成熟穩定。目前魅族資訊的各類精準人群push轉化>10%。(廠商併發大,資料精準),Push相關的策略和資料,後續會單獨將,先佔個坑[>>]。
(2) 活動
有效的活動或優惠,能加強用粘性,滿足差異化需求。 當然也是一把雙刃劍,弄的不好也會變得很臃腫,效果不好會體驗。
值得一提,是今日頭條的活動和優惠是最多的,當時覺得就有種演化成超級APP的感覺…

五、特色功能
(1)內容 社交
在一個使用者多頻率使用的軟體裡, 社交圈這一功能是通過構建好友圈並加強好友間的互動把使用者留下來,也大大提升停留時長和使用客戶端的時長。使用者到好友動態頁的使用場景及動機是:閒聊時間看看身邊朋友發生的小故事,與好友進行互動。
所以,好友動態頁價值在於為使用者及時更新好友作品,讓好友之間積極參與互動,營造一種良好的發現觀看趣事趣聞環境。
下面簡單介紹產品的社交圈模式:
騰訊新聞、天天快報和魅族資訊都沒有社交圈。前兩者是騰訊系產品,有可能是騰訊有其它社交產品如微信、QQ,在裡面弄新聞入口即可。
值得一說是,今日頭條也漸漸推出了自己的社交圈——微頭條,功能邏輯和微頭條類似。 使用者發表文章可以使用文字、圖片、視訊三種形式,大大增加了使用者發表文章的樂趣,使互動更生動更有趣,並且該功能是置頂在頂欄,使用者瀏覽任何新聞時,隨時隨地釋出想要傳送的內容,這也符合人隨時變化的特性,還有在微頭條中,使用者的最右邊顯示關注,方便使用者直接關注好友,操作起來簡單,也大大增加使用者間的互動交流。(微博為此功能,有搶佔使用者時間而懟了一段時間)

(2)興趣關聯
目前演算法推薦機制,基本是資訊閱讀的標配,演算法的好壞直接影響使用者的體驗。 天天快報進在4.0版本進行了一個重大升級, slogan變成了“關心世界,更關心你”。這個關心,估計就是“更好的理解使用者”提幾個有意思的點,都是基於演算法的興趣關聯:
1.榜單關聯推薦
這裡的榜單不僅是快報的分類榜單,更是指散落在各個推薦環節的排名。下圖所示的這種排名有點類似於「大眾點評」的分類排行,可以在關注時清晰地知道該頻道在行業裡的地位。畢竟,大多數時候,我們都想訂閱排名比較靠前的。
2.職業關聯匹配
在推薦頻道、在精選榜單,隨處可見“產品經理都在看”、“CEO都在看”、“BAT們都在看”之類的標籤。如果使用者是屬於這一類人,那麼很容易被吸引到。

3.社交關聯推薦
志同道合的好友關注的,大多數時候還是比較靠譜的。還有些人,儘管我們不認識,但關注了相同的頻道,我可能也想了解TA還關注了什麼。

六、總結
(1)體驗對照 總結

( 2 )另外 一些想法
1.優質內容源
優質內容能夠獲取人們的注意力,從而實現流量的收集、分發和變現,已經成為各移動新聞資訊平臺的競爭核心。差異化內容將助力各移動新聞資訊平臺品牌形象的重新建立, 可以考慮引入更多優質的內容源及內容型別(短視訊),內容可以說是吸引使用者的重要因素。
2.演算法推薦驅動
頭部競品,主流都走機器演算法內容分發,提升環節效率,促進流量格局改變。從全量搜尋、主動訂閱,到編輯推薦,使用者獲取資訊的成本不斷提高。 優化演算法和增大內容分發的容量,可提高了內容分發的效率,同時利用演算法去篩查進和濾低質量內容,進而提升使用者體驗。
3.垂直頻道差異化服務
出於產品定位與功能設計的不同,使用者對內容流中出現預期外內容的心理邊界已建立,因而對資訊流廣告具有較高的包容度(相對於社交等產品)。 一般垂直領域的內容生產具有與產業鏈上下游結合緊密的特質,可通過提高圍繞新聞資訊產業鏈形成的資料的使用率。 如建立汽車頻道下線上申請試駕、體育頻道下線上預訂賽事場地、娛樂頻道下熱門作品投拍等內容與服務相結合的多元發展模式。(這點在今日頭條體現比較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