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威“罪己詔”
成王敗寇。
項羽不願受辱,烏江自刎。李清照點贊“不肯過江東”,杜牧則給了差評,“捲土重來未可知”。
戴威是粉杜牧的。在ofo大廈將傾之際,戴威消失數月,後來他說曾想過放棄,但最終還是選擇堅持下去。
然而留給戴威的時間,和中國男足一樣都不多了。
整整一年,融資失敗,出售失敗,裁員,搬家,被供應商告上法庭,被使用者擠兌押金,被媒體反覆按在地上摩擦,全民圍觀ofo在ICU裡的求生欲。
人需要體面,企業何嘗不需要尊嚴。如此鈍刀子割肉,人心難以收拾。
僅僅三年,ofo就從眾星捧月作鳥獸散。資本固然逼宮,但管理層的好大喜功和門戶之見更為致命。“90後”戴威和他的小兄弟,主少國疑,與“伯樂”朱嘯虎翻臉,又輕佻地拒絕了騰訊B輪,再跟“金主”滴滴掀桌子,梁山不是你林沖晁蓋的,而是我白衣秀才王倫的。
火拼的後果就是寡助,ofo沒有得力人才幫它建立對標大公司的財務、人事制度,一旦野蠻時代戛然而止,高下立判。須知道,“正確的路線制定之後,幹部就是決定因素”。
資本是水,企業是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創始人想要控制公司沒有錯,但不審勢則寬嚴皆誤,後人創業要深思。
及至盛極而衰,ofo的自救昏招迭出,都算不上困獸猶鬥,更像破罐子破摔。為了活下去,ofo誘導使用者將押金轉為餘額、P2P,更新計費規則算計使用者,急於將自行車廣告位變現,甚至在公眾號上為“三無”產品發軟文,人心盡失,貽笑大方。
重新現身的戴威,一個月之內,在公司內部發了兩封公開信。第一封說“哪怕是跪著,也要活下去”,第二封稱“勇敢活下去,為我們欠著的每一分錢負責,為每一個支援過我們的使用者負責”。不知這算不算戴威的“罪己詔”,言辭尚溫,然悲情最是無用,觀眾已經離場。四面楚歌之下,唱著“虞姬虞姬奈若何”,聽著都時日無多。
就連法院也已發出“限制消費令”,戴威將不得坐飛機高鐵,不能入住星級酒店,不得買房買車,不得旅遊度假。戴威的人設依然善良,卻不得不接受“老賴”的標籤。這對出身優渥、心高氣傲的戴威而言,更難將息。半截英雄,最讓人咀嚼。茨威格在《斷頭王后》裡寫道,“她那時候還太年輕,不知道所有命運贈送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形勢比人強。不僅ofo重重摔在地上,連共享單車本身,都被打入了冷宮。繁華散盡,只有青山如洛。大家都犯了錯,但市場必須試錯,才能分出勝敗。代價雖高,浪費雖重,卻是市場推崇的“自負盈虧、願賭服輸”。這樣一部創業史,遠比一路開掛的“魔晶”,更符合概率,更符合人性,更符合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