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的由來
基於前幾篇的產品總結都是最基本的產品知識總結,有很多小夥伴留言都說想有一個實際的案例來做分析講解,那樣會更容易學習理解,所以從今天這篇文章開始拿一個真實的案例帶著大家重新梳理一個產品從0到1的完整過程。
產品的由來:
主要是因為公司搬了家,每天上下班需要將近四個小時在地鐵上導致我報的線上課程越來越多,也對線上教育模式越來越能接受。正好拼多多也是崛起的時候,就突發奇想是不是可以做一個拼多多版的線上教育平臺。即一個課多人拼來降低課程的單價。(但是保證的是課程的質量)
例如:一個“大神教你Excel技能”的課程單人報需要99元,如果走拼多多的模式,15個人拼團每人價格訂在9.9元。這樣做可以解決兩個痛點:第一價格便宜,這個是最直觀也是每個人都在意的;第二本來是一個人學習現在是15個人學習,傳播率增長了150%,一舉兩得。有了這個想法接下來做的就是調研市場,看看有沒有同類型的產品已經面世,調研了一週沒有發現這種模式的產品,然後思考為什麼那麼多做線上教育做的不錯的平臺或者公司沒有走這種模式呢?難道是沒想到這個模式?還是這個模式存在什麼弊端是我目前沒有想到的,認真思考了幾天,接下來決定做一個問券調查。
設計問券模板
使用的是微信內的問卷網做的問卷調查,免費的,資料很清楚,收集了將近100份問卷做分析,題目設定了10個,分為多選,單選。附上調查問券的內容和收集到得結果。










根據自己設定的題目可以收集到一波需求,大部分人都有學習的意識,基本學的都是自己專業相關的內容,單次課程消費在100到500的居多,每年的學習投資在1000到5000之間的居多,所有小夥伴更在意課程的質量,只有極少一部分在意價錢。
拿到這個資料還是有些吃驚,跟我預想的不太一樣,我本來以為大家都在意學習的價錢,後來認真分析思考了一下才想明白。因為學習跟買東西不一樣,學習是給大腦充電,只要課程質量差白送大家肯定也不會去浪費那個時間看,因為學不到優質的知識就等於在浪費時間,而買東西花少錢買到質量稍微差一點的也能將就著用,所以我否定了自己最初設計產品的初衷,跟拼多多一樣的模式是不行的,想要堅持這個初衷就必須在保證課程內容質量的前提下做價格優惠。使用拼多多的人群大部分都是對質量追求不是很高的人群,花錢花時間學習的人恰恰相反,是一些對自我要求高,捨得投資自己的人群。這樣想來教育和買商品出現了本質的區別。
分析完資料得出結論就要進行下一步,線上教育行業的發展,機會,未來的走向,也就是要做市場調研,競品分析,從而確定自己產品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