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覺醒》推薦序
文/李岷 (虎嗅創始人、CEO)

顯然,這本書不是一本意在教人怎麼做產品經理的教程。只想要它對自己做產品有明確指導功能的讀者,可以合上書走人了。市場上產品經理教程一類的書,已有很多。
沒有那麼些邏輯嚴密的一二三四與體系,全書基本是作者最近幾年來對網際網路產品、使用者心理與行為、行業邏輯等方面的一些即興的思考與演繹。
但,不要輕視這些個碎片與即興。
佛家幾句偈子可以讓眾生了然與頓悟,傳播力與功效勝過經書的千言萬語。古典音樂中的前奏曲,短小而即興,最初只能作為演奏前的“開場白”,進入不了正題,後來卻在演化中得了自己獨立的生命力。
本書中這些類似於“思想體操”的產品斷篇也是,雖無嚴謹之體系,但相信不同讀者翻讀其間,可以從不同段落接受到啟發,欣然瞭然,見證不同緯度的思考風景。
在產品與商業修煉道路上,有基礎、有體系的日益精進很重要,而從類似此書的閱讀體驗中偶然得到靈感的學習,亦有趣有益。
讀者感受到的或許是靈動與隨機。但,沒有無緣無故的產出。但凡見創作者飛花拈葉,必知背後定有其不為人道的、複雜而辛苦的磨礪。
本書作者判官,職業經歷的複合性(他自己在前言裡有介紹),讓他對網際網路行業與產品的洞察與判斷,比別的單純產品背景與經驗的從業者來得更準確一些。讀者可以看本書中他在過去兩三年評點的某些產品與模式,再看看它們今日之發展或下場,是不是驗證判官在當時所言非虛?
作為優質產業內容與作者聚合平臺,虎嗅高興而驕傲的是,我們在過去幾年發現與推廣了一批像判官這樣實戰經驗與寫作才氣兼具的作者——在登上虎嗅之前,他們可能散落在微博、微信、知乎等更大的內容平臺上,一些人並不能得到大平臺推薦或演算法機制的垂青,而虎嗅,迴歸到“人的眼光”,去發現與放大他們的價值。
到現在,我仍然認為,純靠演算法,解決不了內容價值發現的問題,遑論創造。到目前為止,在虎嗅平臺上,機器演算法,也只是作為“人之判斷”的輔助,幫助我們去節省不必要的簡單勞動,幫助我們放大價值觀,而不是替代我們的價值觀。
打造網際網路產品,應該是為“人”服務前置導向,還是技術前置導向?判官在他這本書裡,或許間接給出了答案。
本書已在京東、淘寶、天貓、噹噹、亞馬遜上架,在這幾家平臺搜尋“產品覺醒”即可。
ofollow,noindex">《產品覺醒:產品經理的視角與方法論》(判官(李澤澄))【摘要 書評 試讀】- 京東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