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路協同這件事,百度走開放,阿里走封閉,沒有輸家
在2018雲棲大會上,阿里巴巴集團宣佈升級汽車戰略,由車向路延展,利用車路協同技術打造全新的“智慧高速公路”。與此同時,百度也表示將在年底開源Apollo車路協同方案。
車路協同技術旨在讓路與車之間產生溝通,彼此告知對方此時的情況,再將內容上傳至雲端,從而全面實現人、車、路、雲的協同。
目前百度與阿里是車路協同最具競爭力的兩家,值得注意的是,他們分別走了開放與封閉兩條路,就像當初的安卓與蘋果。那麼,百度與阿里相較,彼此之間的優勢各體現在哪些方面?
智慧車場景下,百度比阿里更有優勢
百度宣佈2018年底將正式開源Apollo車路協同方案,走開放生態路線,意在與合作伙伴實現共贏。此舉措下,百度相較阿里,有其自身優勢。
1)多年積累,百度無人車展現硬實力
百度無人車專案於2013年起步,多年積累下,已初見成效。目前百度Apollo已經升級至3.0版本,新版本從Apollo感測器單元、新增底層軟體抽象層、新增15+硬體選型、增加小度車載OS等方面進行了升級,此時進軍車路協同已有先發實力。
此外,百度無人車早已路測近3年,其在加州、北京、雄安新區等地均進行了路測。甚至3.0版本後,“阿波龍”實現量產,量產的“阿波龍”將發往北京、深圳、日本東京等地開展商業化運營,這是全球首款L4級量產車,百度無人車技術實力可見一斑。
反觀阿里,入局較晚,今年達摩院才開始著手無人車的佈局,相較百度,遲了五年,其技術剛剛開始,成本優勢也不存在。阿里想憑藉單車智慧實現車路協同較為困難。
在車路協同場景中,百度在無人車測試方法、場景構建、車聯網、高精度導航及地圖等方面擁有專利,其中V2X技術顯得尤為重要,而百度的V2X系統發展較早,相對成熟,甚至將於年底開源,其技術功力顯而易見。
百度手握車路協同中“車”的資源,而車又居於主導地位,因此對於百度來說,相當於是掌握了主動權,其在與阿里的競爭中,優勢較為明顯。
2)產業成熟,便於訓練車路協同
截止2018年9月14日,百度Apollo已經擁有126家全球合作伙伴,包括微軟、博世、大陸、TomTom、OEM廠商等,甚至一流高校和政府部門也相繼與百度達成合作。
不僅如此,Apollo開放平臺已經更新迭代至3.0,其與金龍客車、SB Drive達成戰略合作,實現了阿波龍的量產,甚至計劃於2019年與江淮、北汽,2020年與奇瑞共同推出無人車。
Apollo取得了較大的發展,已是全球最大的自動駕駛生態。其產業合作已經成熟,集合眾人之力,此時發展車路協同水到渠成。
如今的百度,可依靠合作伙伴的技術能力,集眾家智慧於一身,進一步優化車端能力,同時也可彌補其在路端的短板,加快了研發和創新速度,有利於後期訓練車路協同。
3)開放生態可連線周圍產業,加快程序
百度與阿里相反,旨在打造開放的生態。其將成熟的技術開放,吸引更多的合作伙伴入場,全面連線周圍產業,進而加快程序,縮短實施應用場景的時間。
開放性一直是安卓平臺的優勢,吸引著使用者、開發者、廣告聯盟相爭這塊熱土。安卓開源系統,給開發者提供了寬泛的環境,可自由發揮。據市場研究公司IDC稱,在2018年,安卓手機銷量在全球市場上的佔比將達到大約85%。開放生態下,由蘋果系統主導的智慧手機已經逐漸讓位於安卓系統,開放生態力量的優勢已現。
百度和安卓一樣,走的是開源之路,對於車路協調場景來說,未來或將普遍適用於車與路的應用中,給大部分駕駛者帶去裨益。
百度走開放生態之路,而阿里與之相反,走了一條封閉之路。但是這並不意味著阿里沒有優勢,事物都有兩面,阿里相較百度的優勢同樣存在。
相比百度,執掌路權的是阿里
目前阿里的優勢主要集中在路端,其發展車路協同擁有菜鳥聯盟場景、ET城市大腦等助攻,封閉之路顯然更適合阿里。而路是封閉場景,所以阿里要實現對路的掌控。
1)菜鳥聯盟助力無人車場景,加快落地速度
菜鳥聯盟是阿里的物流系統,以歷年天貓雙11為例,成立以來,單日物流訂單量從1.52億升到8.12億,然而物流的智慧化卻使確配送1億個包裹的時間從9天下降到了2.8天,菜鳥聯盟物流的優勢顯現。
阿里擁有物流優勢的菜鳥聯盟支援,而發展車路協同技術需要不斷的測試,因此菜鳥聯盟可為車路協同技術提供無人車場景進行封閉測試。在倉儲中,無人車隨處可見,其成熟的場景有利於加快車路協計劃的落地速度。而百度沒有物流,場景實施較為困難。
菜鳥多年積累的無人車場景資料以及其自身封閉的環境為阿里閉門造車提供了有力的支援,晚入局的“車”一旦成熟,車路協同的場景近在眼前。
2)ET城市大腦,指揮高效出行之路
根據阿里雲官方資料,目前杭州城市大腦已覆蓋 420 平方公里,優化訊號燈路口1300 個,覆蓋杭州四分之一路口,同時還接入了視訊4500路,可實時指揮200多名交警。
杭州城市大腦2.0的釋出,阿里雲對城市的實踐又進一步得到了證實,人工智慧完全可以解決出行問題。而百度沒有對城市佈局掌控的資料,缺乏城市佈局的積累,導致路段資料收集困難重重。
城市ET大腦擁有感知城市路況併發布指令的智慧,可提高出行效率,減少在路上的時間,形成既安全又高效的交通環境,間接加快阿里實現車路協同領域的程序。
3)與交通部合作,證實阿里路端優勢
2018年9月6日,阿里巴巴達摩院與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成立了車路協同聯合實驗室,雙方將結合各自優勢系統化探索無人駕駛和道路智慧化的解決方案。
這不是阿里第一次與交通部合作,早在2016年年底,阿里在廣州就與廣東省交通運輸廳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推進“網際網路+交通運輸”。阿里對路的把握已經頗具優勢。
達摩院負責路側的感知基站,通過無線發射,實現車路、車車之間資訊對接。阿里的路端技術可幫助車更加智慧化,同時也加快了車路協同方案落地的速度。
我們可以看到,阿里與百度將在封閉與開放之路上越走越遠,但是車路協同技術只會更加完善。
百度走開放,阿里走封閉,車路協同沒有輸家段
百度有車的優勢,其Apollo可以連線更多的車,因此走了開放生態之路,而阿里有路的優勢,路本身是封閉場景,因而更傾向封閉。
雖然是背馳的兩條道路,但是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全面發展車路協同。阿里與百度都選擇了最熟悉也是最合適的方式去驗證未來之路,現階段才剛踏出第一步。
這是一場沒有輸家的競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