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運的時代

差不多四年來第一次回國,感觸頗深。中國的發展,尤其是網際網路發展就像一個孩子的成長,如果每天都盯著看,沒覺得有什麼變化。但是如果稍稍離開一段時間,回頭就發現巨大的變化。
網際網路正在不斷融入生活,其中最顯著的變化,便是支付。
依然記得 2012 年初我剛到北京的時候,直到 2014 年離開,那些時間基本上還是現金走天下的年代。由於種種原因,老早就興起的信用卡沒有辦法流行開來,大家還是習慣於裝一兜子鈔票,然後在各個不同的地方大票換小票花掉它們。
如今呢?當我結賬的時候,被問到“微信還是支付寶?”,我弱弱地回了一句——“現金”,引來一陣鬨笑。足以見得,那麼短的時間,網際網路已經佔領了老百姓的支付戰場。無論是預約、註冊、繳費……到處都是微信或者支付寶的二維碼。不是你掃商家,就是商家掃你。這個速度是如此之快,快到讓僅僅離開那麼一小段時間的我已經徹底淪落成土鱉一枚。
我認為同為參與網際網路建設的芸芸眾生,我們這一小簇人是最幸運的——我們同擁有美國和中國,這世界上兩個最大的網際網路國家的經歷,而且是參與網際網路發展的經歷。世界十大網際網路企業,六個在美國,四個在中國。美國的蘋果、Amazon、微軟、Google、Facebook 和雅虎;中國的阿里巴巴、騰訊、百度和京東。難道還有比這更美好的事實嗎?
由於多數外商過於自負、高傲和不接地氣本土化,再加上眾所周知的那堵牆,無論原因來自哪些方面,對於網際網路企業的國家保護事實可謂水到渠成。這些天在閱讀一些中國成功網際網路企業的傳記,我覺得與其單純分析企業家和企業自身的成功因子,倒不如更關注這些年的網際網路浪潮,淹沒了一大批,也把一些氣質出色的和出招各異的網際網路企業捧到浪尖上。
我們也要看到,市場的規範性遠遠落後於其野蠻生長的進度,滯後的法律法規和孱弱執行的事實,讓網際網路本身正在遭受難以避開的陣痛。但是即便如此,成長的的力量無可阻擋地爆發了。如果你和我年齡相仿,也許記得在十幾至二十年前,網速還是論多少 kb 的年代,那個需要連電話線接貓撥號的年代,那個幾 M、十幾 M 的東西要拿“網路螞蟻”扒拉半天的年代,彷彿就在眼前。再看看如今的網際網路世界,天翻地覆的變化就在眼前。
這些天還去聯通營業廳和銀行網點辦理業務。這些企業的效率和辦事方式,低效而落後。比如我的國內後付費手機號在北京聯通開戶以後,必須回到北京的聯通營業廳才能登出,對,不但要來到營業廳,還必須是北京的營業廳,否則連暫停服務保號都不行。這簡直荒唐。再比如招商銀行的一卡通掛失,由於是曾經的公積金卡,掛失後必須在 7~10 個工作日再來到招商銀行的櫃檯取新卡,連郵寄都不支援,而招商銀行的網點又只有大城市有(我的家在一個小鎮),這就讓掛失沒有了可操作性。
於是又聯想起那些支付的變革,像電信和銀行這樣傳統的企業,又怎能和支付寶和微信這樣的真正的網際網路企業競爭呢?即便有各種扯淡的國企保護政策,它們依然從骨子裡就落下了十條八條街了。
在幾年前,我說過我為中國的基礎建設感到自豪,如今又可以自豪地增加一個,它就是網際網路。未來幾年,網際網路在高速發展的同時,我更希望能看到這些缺失的法律和規則可以慢慢補上,而那一堵讓中國網際網路某些部分無法互聯的牆,可以慢慢倒掉。我相信我們這代人中,大多數人是願意保留許多耐心的。
文章未經特殊標明皆為本人原創,未經許可不得用於任何商業用途,轉載請保持完整性並註明來源連結 ofollow,noindex" target="_blank">《四火的嘮叨》
via 四火的嘮叨 https://ift.tt/2Or6IAg
Rating: 0.0/ 5 (0 votes cast)
Rating: 0 (from 0 vo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