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運營時代,地產迎來的五個變化
很多人感慨“錢好掙的日子過去了。”包括地產在內,多個行業告別了高速發展,進入新經濟時期。遍地黃金的時代走遠了,白銀時代也會過去,未來「躺贏」的現象會越來越少,努力才能活得精彩。
11 月 27 日舉辦的 36氪首屆未來城市峰會「新運營時代」活動上,嘉賓們的精彩發言中能看到,在地產下半場中,運營模式將會取代開發模式,並呈現出五個變化。
1 地產要有科技力
36 氪總裁馮大剛致開場詞表示:“新經濟不斷的改造一個又一個行業,我們曾經把傳統的零售行業變成了新零售,我相信下一個發生變革的應該是地產行業”。

圖: 36氪總裁馮大剛
地產正在跨過把科技當作「裝修」的模式,開始結合社交、共享、無邊界連線來改造空間。幻騰智慧 CEO 王昊表示,技術是埋在一切內容之後,技術能夠帶來兩個方面的變化,一是極致的智慧,例如智造人居小環境,另一個是改善人和人的關係。目前這個階段,以硬核科技建立壁壘的公司越來越少了,這說明化學反應已經開始發生了,不同的跨界開始發生了。
58 集團高階副總裁兼安居客 COO 葉兵認為,在房地產這個層面上,隨著今天科技、網際網路的介入,隨著今天更多產業的介入,包括新型創新企業的介入,行業已經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通過網際網路可以超越時空、超越物理的變化能及時的訪問到所有相關的資訊,這包括了房屋內部的資訊和房屋空間戶型的資訊。今天一個找房使用者不需要再去小區,不需要每天花大半天的時間去樓盤看相關的資訊,相關內容背後是智慧推薦、使用者畫像和演算法及交叉訪問的資料沉澱,是無數人的連線。”

圖:58 集團高階副總裁兼安居客 COO 葉兵
2 從改變城市到修復城市
我們把未來寄託於城市,到底什麼樣的生活方式才能滿足人們越來越多樣的需求?以及過去數十年我們建設城市的方式,還能不能繼續下去?
多位嘉賓表示,國內主要城市已經從增量時代進入了存量時代,資本和經濟的增長性驅動將會轉變到空間價值的挖掘。
首創置業總裁鍾北辰說,“資本推動型和經濟推動型容易導致千人一面的環境產生。現在交給我們最大的話題是什麼?我們傳承,現在把它變成有機。城市發展進入到了以存量資產的優化與改造為主的時期,即轉型發展、能級提升的階段,現在規模路線變成每個細節、每個顆粒、變得更加細緻。城市更新要在保留老的城市機理和特徵之下,根據現在新的經濟、文化以及體制的情況下做所有的更新改造。”

圖:首創置業總裁 鍾北辰
城市更新跨界策展人& HIWORK CEO 賈蓉表示,做城市運營需要考慮清楚兩個問題:“到底什麼樣的內容可以在這個階段進來這個街區?而且在這個街區可以把認為埋藏了好幾百年的歷史文化挖掘出來,而且還能實現它們的價值?城市更新就是把空間的價值挖掘出來,把空間的價值時間化。網際網路也為社群級城市的建設提供了邏輯基礎。”

圖:城市更新跨界策展人 & HIWORK CEO賈蓉
在開發城市的過程中也改變著城市的面貌。到2020 年,預計我國地鐵通車的里程將達到 8912 公里,但是每個地鐵車輛基地大概佔地 30 到 50 公頃,形成一個 1000 米* 500 米的特別區域,從空中看像城市的傷疤。京投發展總裁高一軒說,京投發展的重點就是從 TOD 智慧生態圈的商業模式出發,進入 4 萬億藍海市場去修復 500 個「城市傷疤」。

圖:京投發展總裁 高一軒
3 產品主義興起
在京投發展的一個專案中,嘗試了在 40 平米里面如何把每一個不完整的場景打造成全尺寸的完整場景,在小空間內滿足一個人的全部居住需求。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系列圖書作者蘇傑評論,“在 2014 年左右調研了 100 多家初創企業,調研他們的失敗原因。排名第一家的原因是沒有市場需求,背後是他們的產品錯了,產品沒有匹配市場,沒有匹配使用者需求。而排名第二和第三的才是錢和人。取得企業成功做出優質的產品至少是一條非常簡單和清晰的道路。”

圖:《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系列圖書作者蘇傑
葛洲壩地產總經理助理於昌勇表示,“好的產品要有高價值。原來認知的高品質或者是更好的房子是什麼樣的?我們可能更多的是戶型、精裝、綠面、景觀,這肯定是一方面或者是建築當中很重要的屬性。現在新時代發展之下,綠色、環保、生態、健康,尤其是健康已經成為時代所需,也是做地產產品升級的必然。”葛洲壩集中在五個方向改善產品:“第一個方向就是綠色、健康方向。第二個方向是工業整合,包括可變空間怎麼去做,裝配式怎麼去做。第三個方向叫國匠精工,更多的跟各個資源去合作,用高品質來去做我們的產品。第四個方向是智慧互聯。尤其是現在要連線、要賦能,要不斷的創新。第五個方向是服務增值。”

圖:葛洲壩地產總經理助理於昌勇
4 從空間到社群,要能自發生長
社交意味著流量,社交意味著改變的可能,而社群則代表著一群有明確需求的人。
《小群效應》作者、見實科技創始人徐志斌表示,因為使用者的時間、使用者的人力、使用者的互動關係都已經進入了社交的原因,現在不僅僅是在超級平臺當中,而且超級平臺已經被社交這樣的超級 APP 所統治。“在這種主宰當中會看到一些變化,而這些變化推進當中恰恰和我們所提到的城市變革會有很大的類似關聯。吸引著那些使用者持續不斷的在社群當中玩,在街道、在小圈子,在你的場景當中玩?”可能是體系中有進階機制,有社交同步和社交模仿的擴充套件現象,這種現象可以被地產企業所應用。

圖:《小群效應》作者、 見實科技創始人 徐志斌
阿那亞營銷總監郭少昕在分析阿那亞的案例時說,阿那亞對於品牌的理解分為了這三個維度:空間、時間和人。空間就是載體,時間理解是活躍度和忠誠度,人核心是靈魂、是目的。在市場狀態下往往企業決定不了自己做什麼,決定自己要做什麼的是使用者,使用者的要求是通過需求體現出來的。所以任何的商業行為或者是品牌的出發點都是應該從客戶的真實需求開始。阿那亞把美好生活分為了這三個層次,物質生活、情感生活和精神生活,然後以此去增加業主之間的連線密度。

圖:阿那亞營銷總監 郭少昕
小豬短租副總裁潘採夫講述了小豬搭建品牌的故事,“小豬前面有一座大山就是 Airbnb 。所以小豬做品牌的故事時,我們想應該從人開始,就是尋找有故事的人。共享經濟搭建的是一個平臺去中心化的聚攏了無數的人在這個平臺上。”這些人會形成產品的文化,並且帶入流量。

圖:小豬短租副總裁 潘採夫
5 從單一品牌到品牌叢集
在地產行業中,能看到品牌聯合起來給消費者提供更多使用價值的現象也越來越多,這種“打包”形式以消費者為中心,不斷擁抱變化,滿足人們多樣化的生活需求。
城市是一個複雜的「綜合體」,我們的生活中周邊發生的各種各樣的奇妙化學反應,現在這個時代這個世界就是這樣,不同的人、不同的事物、不同的行業匯聚在一起,那些構成它們原本特性的分子結構被打散、然後重新排列。當它們只要遇到適合的催化劑時,它們就能夠完成從量變到質變的跨越,為這個世界帶來新的色彩,也服務於我們的生活。
11 月 27 日,36 氪未來城市峰會上釋出了「氪選平臺」, 36 氪將以新商業和新科技為座標,聯合首批入駐的 30 個優質品牌,為彼此賦能,為生活賦能,共同打造一個更具想象力的未來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