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1-4] 把時間當做朋友(李笑來)Chapter 4 【開拓我們的心智】 摘錄

[1-4] 把時間當做朋友(李笑來)Chapter 4 【開拓我們的心智】 摘錄

還要 機會 區別 led 選擇性 找不到 頁面 索引 保持

技術分享

1. 獲得知識的基本途徑

所有的人獲取知識的最為基礎的手段就是“體驗”。

比“體驗”再高級一點的獲取知識的手段,就是“試錯”(Trial and Error)。

在“試錯”這個手段的基礎上,另外一個“聰明”一點的,也重要得多的獲取知識的方式是“觀察”。

“閱讀”就成了獲取知識的更加重要的手段,當然也是相對更加需要心智能力的手段。

獲得知識的途徑: 體驗——>試錯——>觀察 || 閱讀(more important)

後來,法利亞神甫要求愛德蒙幫他挖地道:In return for your help, I offer something priceless…(為了報答你的幫助,我將給你提供一樣無價的東西……)–My freedom?(–我的自由?)愛德蒙的眼睛一下子亮了。

Freedom can be taken away.(自由是可以被剝奪的。)法利亞神甫頗有些不屑,接著說道:As you will know, I offer knowledge, everything I have learned, I will teach you economics, mathematics, philosophy, science…(就像你將會知道的那樣,我教你我知道的一切知識;我會教你經濟學、數學、哲學、科學……)

人和動物的區別在於思考

2. 擺脫經驗的局限

除了“試錯”、“觀察”、“閱讀”之外,“思考”,準確地說,“正確地思考”,才是獲取真正意義上的知識的主要手段。沒有文字的時候,人類已經能夠思考。但局限於已認知的知識數量,當時人類很難正確思考。

在借鑒的基礎上,通過判斷擺脫個人經驗,群體經驗的局限

所謂優秀的領導,能夠把人們帶到他們想去的地方;而所謂卓越的領導,能夠把人們帶到他們應該去的但是沒想到過要去的地方。

在這個轉折點上,“類比”依然有著神奇的力量。最關鍵的第一步是,記住並理解以上的例子,然後牢記這世界確實存在“與現有經驗相悖的知識”。再把這句話變成現存經驗,用它去類比未知。而後,必須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和掌握“科學方法論”,掙紮著進化成真正意義上的人類。當然,必須重申,誰都有放棄進化的權利。

3. 提高自學能力

自學能力的基礎是閱讀理解能力

說起來簡單,閱讀理解這事兒做起來確實難得很。首先,閱讀是能夠識別文字的人接收信息的過程,所以,在此之前就要有一個甄別所輸入的信息是否可靠、有效的過程——這顯然需要依賴長期培養的甄別能力。輸入之後,信息要經過大腦處理:需要記憶的,就要記住,並且還要依靠反復才能真正記住;不能全部記憶的,就要用文字存檔,並且還要想辦法保證將來不可能找不到;剛輸入的信息與過去曾輸入的信息如果類似但卻並不完全一樣的話,還要花時間仔細甄別,以便將來使用的時候不出差錯;剛輸入的信息如果與過去曾經輸入的信息有關聯的話,那就要想辦法弄清楚究竟是怎樣的聯系,要知道大腦中存儲的信息要多到一定程度才有能力“融會貫通”……

檢索能力是建立在相當熟練的閱讀能力之上的能力

很多本科畢業生甚至研究生不擅於利用圖書館資源、不會用搜索引擎、而僅僅因此就無法找到實際上唾手可得的有效信息

寫作能力在自學能力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

寫作能力中的最基本的一種:寫出簡捷、有效、樸素、準確、具體的說明性說理性文章的能力。

我只是說,a.從人類整體發展情況來看,除了“文學”之外,文字還有更多其他的責任——傳遞信息,積累經驗,共享知識等;b.對大多數普通人來說,後者可能更重要一些。

實踐能力是自學能力最終能夠轉化為真正價值的根本

曾在某本書上看到一句非常令人震動的描述:“很多人正是因為沒有目標才不停地‘學習’”。很多人都慨嘆,工作之後才知道什麽真正有用,可是“書到用時方恨少”。如果,一個人不是很懶惰的話,那什麽時候開始學都不晚啊!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麽,真正的學習才開始。比如說英語這事兒,很多人天天在學卻從來不用。背單詞堅決不造句,卻去練習什麽詞根詞綴記憶法或聯想式記憶法。背了那麽多單詞,卻從來不去讀英文文檔,從來不寫英文文章,當然,偶爾還是說說英語的,但僅限於“Hello; How are you; I‘m fine, thank you, and you?”之類的。其實,2000基礎詞匯基本掌握、基本語法規則大致了解之後,就應該去用英文了。比如,看本專業的英文原版材料就是很好的“使用英文”的機會。

永遠保持開放的心態

對抗“選擇性輸入”的最好辦法,就是用我們最好的工具——紙筆。有空的時候,或者幹脆定期找出一段時間,把那些目前暫時無法理解的、或者支持的、或者反對的,或者無所謂的論點觀點記錄下來。無法理解的,寫下自己當時的疑惑究竟在什麽地方;支持的,記錄下幾個自己的支持理由或者實例;反對的,也一樣可以記錄下幾個自己的反對理由或者實例;甚至那些無所謂的,也可以寫下為什麽自己覺得這完全是無所謂的。這樣的記錄會使任何一個有著這樣良好習慣的人獲得他人無法擁有的處理信息和知識的能力——“反芻”。這種“反芻”能力,是我們避免成為“選擇性輸入”的受害者的重要保障。

了解學習的進程

那個曲線實際上更可能是階梯狀(如下圖)的——有的時候,你會很長時間沒有一點點進展,但是某一刻開始感覺突飛猛進;而後,就又是長長的一段所謂的“平臺期”。

技術分享

事實上,每個階梯可能沒有那麽陡峭。如果放大一點,階梯的每一階可能應該是這樣的:

技術分享

在任何一個階段,總是有一段時間進展緩慢,許久過後,所謂量變到質變的效果才會出現,才可能有突飛猛進的感覺。

可是人們往往在行進一小段時間之後,就因為覺得進展“過分”緩慢而產生動搖。所以,從來都沒有體會過突飛猛進的感覺。然而這樣慢慢動搖直至最終放棄的人,在漫長的一生中總是會遇到身邊的某些人在“突飛猛進”——於是,在不願意承認自己曾經的錯誤的情況下,當然貌似“最合理”的解釋就是“呀,他肯定有什麽訣竅!”

當然,更多的時候,那個曲線應該是一個並不規則、上下起伏,但最終總體上依然是上升的曲線,類似下圖中的曲線。打個比方,有時候就有點兒像華爾茲那樣,先進兩步再退一步。

技術分享

如果,你把時間和進展之間的關系僅僅理解為純粹的線性關系,那你最終根本不可能遇到你所滿意的進展。

技術分享

4. 正確對待老師

不得不承認確實有些老師非常不入流,但是,正如我們去書店買書一樣,怎麽可能買回來的每本書都同樣精彩呢?就算那些精彩的書,又怎麽可能都一字千金、字字珠璣呢!事實上,買回來的一本書裏,哪怕有一句話給我們帶來驚喜、帶來思考、帶來改變,就已經值回書價了。

另外,還有些時候要註意自己的心態。在一些時候,不同的心態之下看到的東西確實是有所不同的。有一則關於佛印禪師和蘇東坡坐禪時的對話,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我曾經這樣嘲弄過某些老師:

有些人並沒有進化完整。可他們竟然當了老師。無法想象這樣一幅畫面,一個大猴子在教一群小猴子——可以想象的是那些少數實際上有潛力將來進化成人的小猴子要遭受多少折磨?!

可是,如果你恰恰是那個被折磨的有潛力的小猴子,一定要聽從我的勸告:

首先,那些老猴子、大猴子、還有註定永遠是猴子的小猴子,如果在折磨你,實際上真的不是故意的。

其次,那些老猴子、大猴子、還有註定永遠是猴子的小猴子,其實根本無法阻礙你進化,除非你願意被他們阻攔,最終變得跟他們一樣。

最後,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你這一生無論在哪裏、哪個層面上,都必然會遇到無數老猴子、大猴子、還有註定永遠是猴子的小猴子。

別害怕,最終你也會制造個小猴子出來,然後就看你自己究竟是什麽了。

所以,遇到猴子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因為憎恨或者厭惡,放棄自我進化的權利和意願,最終至死只不過是只猴子。另外,千萬要記住,即便是猴子,也有非常正確的時候。

關鍵看自己

5. 通過改變態度改變自己的世界

如果,你是個完美主義者,總是想更上一層樓,那還有另外一個終極技巧——把你學會的東西教給別人。教是最好的學習方法。清楚明了地表述那些你自以為了解的東西並不像想象的那麽容易。有的時候,你沒能給別人講清楚,可能是你自己沒想明白。更多的時候,被教者的提問,往往會令你發現你的想法還有很多不全面的地方。不要吝嗇你的時間,不要吝嗇你的精力,更不要目光短淺,記住,教別人等於自己學,只有學好的人才可能教會別人。另外,隨著時間的推移,你在知識上不吝共享的經歷,最終會讓你明白這是最好的助人為樂的方法,並且獲得的永遠都是尊重。

總結一下:

1.要熱愛考試,因為你喜歡通行證。

2.分辨考試的重要性。

2.分辨考試的重要性。

3.提前很久開始準備重要的考試。

4.做題是最好的準備方法。

5.通過做題了解考試的重點、難點。

6.全面補習難點重點,並經常重新審視。

7.教是最好的學習方法。

6. 耐心培養記憶力

懶得記筆記的人,通常都是聰明人。正因為他們聰明,覺得自己的記憶力不錯,完全聽得懂,所以就沒有必要記錄。正所謂聰明反被聰明誤。這些“聰明”的人是不會聽從勸告的,因為他們無法知道自己因為不記筆記會失去什麽。一旦陷入“並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境地,就已經無從解脫。

另外,記筆記並不僅僅是因為當時“聽不懂”才記下來以便過後消化的。任何人學習的時候都會發現,我們學習的過程與牛“反芻”的過程非常相似。很多的時候我們根本做不到一下子理解一個知識點的方方面面,而是在一段時間過後,才發現過去對它並不完全理解。哪怕是一句再普通不過的話,都可能如此——我好像提過,我花了很多年才真正體會“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這句話的深意。還有些時候,我們會在很久之後發現,過去的理解完全是驢唇不對馬嘴,或者驢唇對馬嘴——反正怎樣都不對。遇到這樣的時候,記筆記的好處就不言而喻了。

邁克爾·海特,托馬斯·尼爾森出版社的CEO,認為在任何情況下,無論是聽課、參加會議,或者是進行研討,記筆記都起碼有這樣幾個好處:

1.可以使自己保持參與狀態。

2.提供一個完整的捕捉靈感、疑惑的機制。

3.可以用來與其他參與者溝通、討論正確的信息。

他使用下圖所示的方法把頁面分成不同的區域:

技術分享

· 筆記內容欄:盡可能完整而全面地記錄演講內容。

· 提示欄:當你做筆記的時候,讓提示欄保留空白。演講過後,簡化你的筆記使之成為簡明提示以供日後記憶、回顧和消化(思考)之用。

· 概要:用一個或兩個句子總結你的每頁筆記。

在記筆記的時候,可以借助一些符號來簡化書寫,例如:

· []方括號標註為要做的事。

· (,{,* ,@,<>·························

聽聽勸,從今天開始養成隨時記筆記的習慣吧。相信我,最樸素的紙和筆是最有效的工具。只有記筆記成為長期習慣之後,才會真正體會到這麽做的好處。而那些自作聰明不這麽做的人,只會因為從未體會到那樣的好處而“無怨無悔”。

[1-4] 把時間當做朋友(李笑來)Chapter 4 【開拓我們的心智】 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