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珠三角制造業有搬遷壓力? 惠州中外企業說不

珠三角制造業有搬遷壓力? 惠州中外企業說不

設備 生活成本 原因 通過 智能家居 鞋子 兩重天 經濟 center

  庫房無憂報道:惠州作為深圳的“鄰居”,是否會迫於成本壓力而遷移市場?記者連日來在當地走訪了數家企業,不少生產商和企業家對當地制造業的發展依然充滿信心,期望能夠抓住機遇,完成從“制造”到“智造”的蛻變。

  隨著勞動力和土地成本的不斷上漲,珠三角不少企業紛紛計劃將制造基地向成本更低的中西部甚至東南亞、非洲等地轉移。珠三角制造業是否擁有競爭力?

  “搬遷可能會贏得一場戰役,但不可能贏得長久的勝利。”法資企業羅格朗中國區CFO盧卡6月21日在惠州仲愷區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珠三角與長三角的制造能力聚合多種因素,強大的配套、人才與物流供應鏈等令其很難被其他新興低成本區域替代。

  惠州仲愷區另一家中資民企的想法則更實際,三華工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劉聖東認為,搬遷不僅有風險,目前惠州在生活成本上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可以大量吸引廣深等地的工廠和人才。

  制造業曾是珠三角地區發展得最為興盛的產業,如今卻面臨著“冰火兩重天”的局面。近期,華為要搬離深圳的傳聞在網上鬧得沸沸揚揚,後經華為官方辟謠,稱其總部並沒有搬遷計劃,但部分業務遷移卻是板上釘釘。

  而惠州作為深圳的“鄰居”,是否也會迫於成本壓力而遷移市場?記者連日來在當地走訪了數家企業,不少生產商和企業家對當地制造業的發展依然充滿信心,期望能夠抓住機遇,完成從“制造”到“智造”的蛻變。

  破解人力難題

  多年來,制造業一直是惠州在面對復雜的經濟形勢時的重要支撐。改革開放以來,惠州市把“根”深深紮入工業,並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了解到,1998年惠州市工人平均每月工資大約為500元,而今天則上調至三四千元,上漲了接近8倍。面臨著日趨高漲的人力成本,惠州企業是如何解決用工難題?

  記者走訪惠州的經濟中心仲愷高新區發現,不少企業正通過提高自身產品的技術含量、提高生產設備智能化水平來緩解經營壓力,而非簡單粗暴地裁員、搬廠。

  羅格朗中國區CFO盧卡告訴記者,羅格朗在惠州的工廠面對人力成本壓力時,並沒有一味地尋求更便宜的勞動力,而是通過研究更高技術含量來提升產品價值。“人工成本是企業發展考慮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 一決定性因素,我們不會因為人力成本提升的原因而搬離惠州。”

  盧卡認為,羅格朗生產戰鬥力的提高不是通過簡單的降低人工成本來達到,而是依靠設計、生產力提高、產品便利性的提升。“舉一個極端的例子,比如德國生產成本很高,因此它不是依靠生產簡單的鞋子衣服,而是生產技術含量更高的產品。”

  作為降低人力成本的選擇之一,羅格朗副總經理塗強也坦承,一旦員工工資超過4000元,工廠上自動化生產設備的需求就越發迫切。據悉,羅格朗中國區從2012年開始逐年增加自動化設備的投入,累計投入超過2000萬元,一臺自動化設備可以頂11個工人,目前該公司有34臺註塑機、11臺沖壓設備,以及11臺雙波峰焊電設備。

  “宜居城市”的優勢

  近年來,可穿戴電子設備、平板電腦、智能手機、智能家居等產品發展得如火如荼,作為電子設備的“心臟”,各大電源裝置品牌的競爭也越發激烈,位於仲愷高新區的惠州三華工業有限公司正是一家生產電源為主的民營企業。

  事實上,面對物價飆升、勞動力成本上漲的壓力,不少中小企業開始遷離珠三角,對此,三華工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劉聖東認為,仲愷區在生活成本上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

  “我們的員工宿舍,一套兩房一廳5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一個月的租金大概兩百塊,整棟樓租下來一個月也才七八千塊。”正是由於生活壓力相對較小,惠州三華員工隊伍也比較穩定,工作10年以上的老員工有近百名。

  對此,華南師範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殷寧宇教授認為,作為一家從OEM到ODM轉型的企業,三華的發展充分說明惠州是制造業發展的一塊沃土。

  “制造企業在惠州發展,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珠三角產業配套能力強、市場規模大、熟練勞動力和技術人才豐富的優勢;另一方面可以利用較為低廉的土地和勞動力成本,以及員工生活成本較低的優勢。”

  但同時,劉聖東也坦言,仲愷區的工廠用地成本在不斷提高,建廠初期土地的價格大約為110元/平方米,八年後已經上漲至六七百元/平方米。上漲的土地成本也是不少中小企業在面臨轉型升級,亟需破解的難題之一。庫房無憂整理報道!

珠三角制造業有搬遷壓力? 惠州中外企業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