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人類簡史》三、農業革命——使人類悲劇開始的巨大騙局

《人類簡史》三、農業革命——使人類悲劇開始的巨大騙局

回到過去 秘密 陽光 有意思 解決問題 互聯網 mic 而不是 ack

人類在長達200多萬年的時間裏都過著采集狩獵的獵人生活,完全不會幹預植物的生長和動物的繁衍。我們采集果實、獵殺綿羊,但是從來不會去研究果樹應該長在哪裏,羊群應該在什麽地方地吃草。因為,采集者過著滿足的生活,當時的社會結構、宗教信仰和政治情況也都穩定並且多元,何必自找麻煩尋求改變呢? 但是,在大約一萬年前,這一切都變了。人類開始投入幾乎全部的心力,操縱著幾種動植物的生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類忙著播種、澆水、除草、牧羊,一心以為這樣就能得到更多的水果、谷物和肉類。這是一場關於人類生活方式變革的革命,我們稱之為農業革命。 如今的學者宣稱農業革命是人類的大躍進,是人類智力不斷發展所推動的一個進步的故事。他們說隨著人類的演化,人類變得越來越聰明。我們開始解開大自然的秘密,能夠種植小麥、馴化綿羊。人類終於開開心心的放棄了艱苦、危險和簡陋的采集者生涯,開始享受著安定、愉快而富足的農民生活。
但是,作者告訴我們,這簡直就是胡扯。這套說辭從一開始就錯了。根本沒有任何證據說明農民比采集者更加的聰明。而且農業革命所帶來的非但不是輕松生活的新時代,反而讓農民比采集者更加的辛苦並且更加的不知滿足。這話怎麽說? 首先,采集社會大概每三天打獵一次,每次3-6小時就足以養活整個部落,比現代人工作時間還要短。而農業革命讓人類定居下來,守在了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之內,讓我們拋棄了最初的與自熱緊緊相連的共生關系,使得我們自外於整個世界。日出而作的忙碌生活替代了原本豐富多彩的采集者生活。 其次,農業革命使得人口不斷的聚集到事宜耕種的地帶,大量人口的群居使得傳染病頻繁的爆發。而且我們的骨架適合於攀爬和奔跑,並不適於彎腰耕種,更多的關節病痛開始接踵而至。這些都是采集者之前不需要面臨的問題。
再有,農業革命使得我們的飲食質量大幅度的下降,人類原本就是雜食性的動物。在農業革命之前,谷物不過是人類飲食的一小部分罷了。而且,以谷物為主的食物不僅礦物質和維生素含量不足、難以消化,還對牙齒和牙齦大大的有害。 而就民生經濟而言,農業也並未帶來經濟和安全。比起采集者,農民的生活更加有保障這是個巨大的誤會。其實之前的采集者有幾十種不同的食物能夠維持生存,就算沒有存糧,遇到荒年也不用擔心餓死。即使某食物數量減少,只要其他食物多采集多狩獵一些,就可以了。然而,一直到最近為止,農業社會絕大多數飲食還是依靠很少的幾種農作物,例如小麥、馬鈴薯或稻米。所以,如果缺水或者遇到蝗蟲災害又或是爆發真菌感染,農民死亡人數瞬間就有可能達到百萬。
再就人類暴力而言,農業使得人類更加的不安全。農業時代早期的農民,性格並不見得比過去的采集者溫和,甚至還可能更加的暴躁。畢竟現在他們的個人財產變多,而且還需要土地才能耕作。如果被附近的人搶了土地,就可能從溫飽的天堂掉進饑餓的地獄,所以在土地這件事上幾乎沒有妥協的余地。過去,如果采集者的部落遇到比較強的對手,只要撤退搬家就能解決問題。雖然說有些困難和危險,但至少存在這個可行的選項。但如果是農民遇到了強敵,撤退就代表著得放棄田地、房屋和存糧。很多時候這幾乎就等於要被餓死。因此,農民常常得死守田地,雙方拼個你死我活 所以綜上所述,農業革命可以說是史上最大的一樁騙局。 這場驚天騙局的始作俑者,真正的主要嫌疑人,竟然就是小麥。人類以為自己馴化了小麥,但其實是小麥馴化了人類。 如果我們用小麥的觀點來看看農業革命這件事,在1萬年前,小麥也不過就是許多野草當中的一種,只出現在中東一個很小的地區。但就在短短時間內,小麥突然就傳遍了世界各地。生存和繁衍正是最基本的演化標準,而根據這個標準,小麥可以說是地球史上最成功的植物。以北美大平原為例,1萬年前完全沒有小麥的身影,但現在卻有大片麥田波浪起伏,幾百公裏內完全沒有其他植物。小麥在全球總共占據大約225萬平方公裏的地表面積,快有英國的10倍大小。究竟,這種野草是怎麽從無足輕重變成無所不在的呢? 小麥的秘訣就在於操縱我們智人、為其所用。智人這種動物,原本靠著狩獵和采集過著頗為舒適的生活,直到大約1萬年前,才開始投入越來越多的精力來培育小麥。而在接下來的幾千年間,全球許多地方的人類都開始種起小麥,從早到晚只忙這件事就已經焦頭爛額。種小麥可不容易,照顧起來非常麻煩。小麥不喜歡大小石頭,所以智人得把田地裏的石頭撿幹凈搬出去。小麥不喜歡與其他植物分享空間、水和養分,所以我們看到男男女女在烈日下整天除草。小麥會得病,智人得幫忙驅蟲防病。還有,不論是蝗蟲還是兔子,都渴望來一頓小麥大餐,而小麥完又無力抵抗,所以農民又不得不守衛保護。最後,小麥會渴,所以人類得從湧泉或溪流大老遠把水引來,為它止渴;小麥也會餓,所以智人甚至得收集動物糞便,用來滋養小麥生長的土地。 這徹底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其實不是我們馴化了小麥,而是小麥馴化了我們。“馴化”一詞來自拉丁文,直譯就是“房子”。但現在關在房子裏的可不是小麥,而是我們智人。 那同學們可能會問,居然農業革命是一個大坑,那我們的祖先為什麽還要執意往這個坑裏跳呢?這說來就很有意思了。采集社會向農業社會的過度可不是一蹴而就的,那是一個持續了幾千年的慢慢滑落的過程。 之前的采集者采集到野生的谷物之後,要帶回他們的部落進行處理,在送回部落的途中必然會有一些掉到地上。慢慢的人類最常走的路徑或是部落周圍也就長出了越來越多的小麥。加上人類對火的使用,清理掉了樹木和灌木,小麥 能獨占陽光、水和養分。於是在小麥生長特別旺盛的地方獵物和其他的食物來源也更加豐富,於是人類部落逐漸能夠放棄四處流浪的生活方式,在某地住上一段時間,甚至就形成了永久的村落。從采集的野生小麥變成種植馴化的小麥之間並沒有一個特定的分界點,所以很難斷定人類究竟是什麽時候進入了農業時代。 隨著人類開始住進永久村落、糧食供給增加,人口也開始增長。放棄過去流浪的生活之後,女性也可以每年都生孩子了。而這時嬰兒也較早斷奶,而以粥來代替。畢竟田裏需要人手,媽媽得趕快回到農活。然而,人口一多,消耗的糧食也多,於是耕種面積又繼續增加。 隨著時間過去,種麥子這個原本看來劃算的選擇,變成越來越沈重的負擔。用粥代替母乳使得兒童大批死亡,而成人也忙得滿頭大汗,才能換回一些面包。一代又一代人的時間過去,人類生活得越來越辛苦。但沒有人發現究竟發生了什麽事。每一代人都只是繼續著上一代生活的方式,在這裏修一點,那裏改一些。但矛盾的是,一連串為了讓生活更輕松的“進步”,最後卻變成了這些農民的身上一道又一道沈重的枷鎖。 我們之所以緩慢的滑入農業革命的陷阱,是因為所有改變都是點點滴滴累積的結果,經過許多代的時間,才能夠改變社會;而等到那個時候,已經沒有人記得過去曾經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可以選擇了。而另一個原因,是因為人口增長就像是破釜沈舟。一旦采用農耕之後,當村落的人口從100人成長到110人的時候,那多出來的這十個人難道會自願挨餓,好讓其他人可以回到過去的美好時光嗎?這條路已經無法回頭。人類發覺的時候,早已經深陷泥潭、無法自拔。 為什麽人類會犯下如此致命的誤判?其實人類在歷史上一直不斷的重蹈覆轍,道理都相同:因為我們無法真正了解各種決定最後的結果。每次人類決定多做一點事,像是用鋤頭來耕地,而不是直接把種子撒在地上這樣小麥更加容易生長。我們總是想:“沒錯,這樣是做得更多。不過收成也會更好!就再也不用擔心饑荒之年的問題了。孩子也永遠不用挨餓入睡。”確實這也有道理。工作努力辛苦一些,生活也就能過得好一點。不過,這只是理想的狀況。 種種想讓生活變得輕松的努力,反而給人們帶來無窮的麻煩;而且這可不是史上的最後一次。就算今天,仍然如此。現在開始反思我們每個人自己的生活,回想我們大學畢業的時候,投身到企業裏、從事各種勞心勞力的工作,發誓要努力賺錢,想著在35歲就能實現財務自由,好去從事我們真正感興趣的事情?但是,當我們真的到了35歲的時候,卻發現自己背著巨額房貸和車貸,還要支付孩子的學費,而且覺得生活裏不能沒有高級紅酒和國外的假期。我們該怎麽做?難道我們會放下一切,回去野外采果子挖樹根嗎?當然不可能,而是加倍的努力,繼續把自己累得半死。 同樣的道理,如果現在就告訴你,包括互聯網在內的所有現代科技,其實就是一個巨大的騙局,這些科技進步給你帶來的美好幻象,就如同當初農業革命你祖先家門口農田裏不斷長高的小麥一樣,看似能輕易獲得的回報。卻讓你一次又一次付出的點點努力最終將形成的一個你根本就無法逃脫的牢籠。你能清晰的知道又怎麽樣呢?難道你現在可以把你的手機丟出窗外?砸爛你的電腦和汽車嗎?你根本做不到,即便你已經清晰的洞察了一切,但是你也只能和你周圍的所有人一樣,眼睜睜的看著自己不斷的墜落,而束手無策。 奢侈品就是這樣的情況,原本的奢侈品往往最後一定會成為必需品,等到你習慣了它,它就開始變成天經地義的事情,進而成為一種依賴。想想看,在過去的幾十年裏,我們有許多本該會讓生活輕松省力的發明,像是洗衣機、吸塵器、洗碗機、手機、計算機、電子郵件等等。在以前,寄信是件很麻煩的事情,得親手動筆、寫信封、貼郵票,還得再走到郵局。想得到回信,可能得等上幾天、幾星期,甚至是幾個月。至於現在,我可以隨手就寄一封電子郵件,傳送到地球的另一邊,而且如果收件人在線,可能只要一分鐘就能收到回信了。我確實省下了所有麻煩和時間,但生活真的更輕松了嗎? 真實的情況的確事與願違。我們使用了電子郵件和聊天軟件。但在今天,每天都會收到幾十封電子郵件,以及無數的聊天信息,而且所有人都希望你立刻響應,在寄信年代的信件內容是句句斟酌,再三考慮,而現在不管重不重要,緊不緊急都會有來自遠方的一句問候,在嗎?而我們用在回復這些電子郵件或者聊天信息的時間,比原來寫信的時間是多了還是少了?並且這些真的是必要的嗎?再比如說,在十多年前我們的生活中,總是需要拿出一些時間來洗衣服,洗被子,對吧?現在我們有洗衣機或者洗衣店為我們代勞,看似省下了時間;然而,節省下來的時間我們可以用來休閑或者娛樂嗎?如果我們現在突然沒有了洗衣機或者洗衣店我們還能有時間再回到十年前一樣去洗衣服嗎?這是為什麽呢?那些原本看似被現代科技節約出來的時間都到哪裏去了?其實,這是因為我們現在已經把生活的步調加快成為過去的幾倍甚至是十幾倍,於是我們變成整天忙忙碌碌、焦躁不安。 當然了,總有些反對提高機械化和自動化的堅守者們堅持不用電子郵件,堅持不用智能手機。就像幾千年前,也有某些人類部落拒絕農業,所以躲過了奢侈生活的陷阱。然而,農業革命要成功,並不需要某個地區的所有部落都無異議的通過。一切都只從“一個部落”開始。不論在世界的哪個地方,只要有一個部落定居下來、開始耕作,走向農業的趨勢就已經無法抗拒。由於農業可促成人口迅速增長,通常農業部落光靠人數就已經大勝采集部落。這時,采集部落只剩兩種選擇,第一是逃跑,放任自己的獵場成為農場和牧場;第二就是拿起鋤頭,自己加入農業的行列。無論哪種選擇,都代表舊的生活方式註定終將雕零。 這個關於奢侈生活陷阱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重要的教訓。人類一心追求更輕松的生活,於是釋放出一股巨大的力量,改變了世界的面貌,但結果並沒有誰曾經預料得到,甚至也不是任何人所樂見的。其實並沒有哪個人或者哪個組織在幕後推動者農業革命發生。一開始只是各種小事,主要就是希望吃飽一點、生活安全一點,但最後累積引起的效應,就是讓遠古的采集者開始花上整天的時間,在烈日之下挑水務農。 所以,每一個好的願望付諸於好的改變,但是無數好的改變不斷累積卻不一定就能導出一個好的結果。對於農業革命也好,現代社會也罷。我們真的是在進步?還是我們在用進步借口不斷的走向迷失呢?

《人類簡史》三、農業革命——使人類悲劇開始的巨大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