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破繭成蝶2——以產品為中心的設計革命

破繭成蝶2——以產品為中心的設計革命

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結合數年來從事網際網路產品架構和設計工作的實踐經驗,加以融會貫通,概括並闡釋了“以產品為中心”的網際網路產品設計內在規律,以幫助產品設計師快速成長進階。

全書分為3篇,共10章。第一篇包括前3章,審時度勢地分析了網際網路市場的環境變遷,幫助產品設計師找準自身定位,並確定產品設計師的職業進化路線。第二篇包括第4到7章,詳細介紹了產品設計師的方法論,闡釋並講解了商業畫布、使用者故事地圖、使用者體驗地圖、MVP、產品定位等眾多的概念;然後結合產品生命週期的不同階段,詳細介紹瞭如何把握產品方向、明確競爭優勢、提升商業價值。第三篇包括第8章和第10章,探討了產品設計革新、提升產品設計效率以及產品設計溝通和成長等較為高階的話題。

本書延續了“破繭成蝶”系列圖書的一貫風格,語言平實生動、視野取材廣泛、案例貼近實際,圖文並茂,適合處於不同成長階段的產品設計師、產品經理、產品運營人員閱讀參考

作者簡介

劉津,碩士畢業於北京大學數字藝術系,有多年知名網際網路公司的產品設計及管理經驗,現為宜人貸 UGD(User Growth Design)使用者增長設計團隊創始人及負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社群專欄作家,UGD 跨界概念的提出者和踐行者,曾擔任阿里巴巴商家事業部互動設計專家、網易電商(北京)UED 團隊主管。著有《破繭成蝶——使用者體驗設計師的成長之路》一書,該書在業內廣受好評,成為數萬同行的入門書籍。

微信公眾號:津樂道

孫睿,碩士畢業於北京理工大學設計藝術系,現為創業公司合夥人,擔任高階專案總監,曾擔任宜人貸 UE 經理、專案經理。在產品設計、使用者研究、專案及團隊管理上有非常豐富的經驗,是 UGD 設計增長思維的倡導者和踐行者。

本書內容

推薦序一

說實話,當作者邀請我為本書寫序的時候,我感覺非常榮幸,也頗有些意外。多年來,我一直在做技術、產品和運營,對於設計和使用者體驗更多的是景仰,從來沒有想過自己能夠有幸為他們的書寫序。藉此機會,我翻閱了這本書,掩卷沉思,我的腦海裡浮現出的兩個關鍵詞,就是使用者和成長。

創辦一家以使用者為中心的公司,創辦一家不斷幫助使用者成長的公司,創辦一家不斷和使用者一起成長的金融科技公司,這些都非常難,但這卻是宜人貸成功的唯一路徑!我們需要不斷地堅持和創新,更需要不斷地而且聰明地和使用者交流,聽取他們的反饋並不斷迭代改進。這麼多年的失敗的教訓和成功的經驗告訴我們,這是唯一正確的道路。在宜人貸,通過各個團隊的不斷嘗試,我們看到了一些初期的結果,同時還有更令人激動的目標在激勵著我們前進。

以使用者為中心,就是要用最好的方式幫助使用者成長,就是要滿足使用者更長遠的真實需求。福特汽車公司的創始人亨利 · 福特當年有句名言:“如果我只聽使用者今天的需求,我會給他們更快的馬車。”所以,每次在討論一個新的想法的時候,我們總是需要問問自己:“這是為了使用者的成長嗎?”同時,還要追問一下:“這是我們想做和能做好的嗎?”只有對於使用者的現在和未來好,對於公司的未來好,才是真正的以使用者為中心。而為了幫助使用者成長,為了讓使用者的未來更好,我們必須用創新的方式,把未來帶進現實。

創新的使用者體驗和成長,與商業需求之間,似乎總是有矛盾。創新總是站在“超前層面”,把最具引領性的想法表達和實現出來;商業總是站在“實際層面”,為了當前的需求而服務。我們不斷地看到,一家又一家公司證明了,創新的使用者體驗和成長,可以創造更多的商業需求和巨大的社會價值。蘋果、特斯拉等公司如此,在金融科技領域,今天的宜人貸亦然。

本書的第一作者劉津和團隊一起,在從 UED(User Experience Design)到 UGD(User Growth Design)的道路上,做了非常具有引領性的探索和實踐。他們的經驗會幫助有同樣目標和志向的團隊,秉承以使用者為中心和幫助使用者成長的初心,不斷砥礪前行。

最後,感謝每一位創造成長、創造未來的匠人!

宜人貸 COO 兼 CTO 曹陽

推薦序二

我們現在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即將到來的未來做準備。

最近幾年,傳統的產品、用研、設計、運營的崗位邊界逐漸模糊。資料驅動產品,產品跨界運營,使用者體驗關注商業價值——環境的變化、思維的變化,對產品設計人員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過去,設計師主要圍繞產品及使用者需求,以使用者為中心進行設計,“使用者體驗”“產品設計”是我們掛在嘴邊的詞彙。

而現在,無論是產品經理還是設計師,都需要圍繞產品成長,以產品價值為中心進行設計——我們經常討論的是“使用者增長”和“商業價值”。

作為以產品經理、運營為核心的學習、交流、分享平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也敏感而清晰地看到了這種趨勢——未來,能夠觸類旁通的“T 字形人才”會比垂直領域的專業人才更加搶手。

《破繭成蝶2——以產品為中心的設計革命》介紹了“以產品為中心的設計方法”,也因此引出了一個對很多人來說既熟悉又陌生的、網際網路下半場的新角色——“產品設計師”。這個角色的要求有很多,要有正確的思維,要有相應的技能,還要有對職業的熱愛、洞察力、創意等。

寫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絕對是一件值得的事。

我想作者在寫作過程中也一定遇到過許多困難、阻力,因此也感謝他們堅持了下來,這本書此刻才能呈現在我的面前。我相信,這本書還將呈現在那些在產品設計這條路上感到迷茫的人們的面前,幫他們消除“本領恐慌”!

未來已來,只是尚未流行,這次你願意先睜眼看世界嗎?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起點學院創始人兼CEO 曹成明

前言

2014年7月,《破繭成蝶——使用者體驗設計師的成長之路》出版了。到2017年,這本書已經銷售3萬餘冊,豆瓣評分高達8.6分,位居國內同類書籍之首。在此期間我收到了熱心讀者的大量反饋,得到了很多支援和肯定。作為一個網際網路從業者,能為這個行業做一點微薄的貢獻,幫助更多新人瞭解行業並快速上手,我備感榮幸。

然而中間這幾年,我並沒有想過再寫一本書,因為寫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付出很多的時間和心血。國內同類書籍很多,但能形成完整知識體系的寥寥無幾;國外的相關書籍則更側重理念,需要慢慢吸收,不利於快速上手。《破繭成蝶——使用者體驗設計師的成長之路》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我認為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內容基礎,語言樸實,易於理解;二是結構性強,成體系而非東拼西湊;三是有實際案例,便於實操。所以我一度認為,我不可能在短期內再有這樣的積累寫出一本超越《破繭成蝶——使用者體驗設計師的成長之路》的書來。

事情的發展總是出人意料。在網易的時候,我覺得自己的積累似乎已經不少了。為了學到更多東西,2014年我來到阿里巴巴集團(後文簡稱“阿里巴巴”),成為商家業務事業部的一名互動設計專家。在兩年時間裡,我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挫折與挑戰,我發現之前在網易積累的設計經驗,在這裡幾乎用不上。這讓我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危機感,我漸漸明白:僅憑整理使用者反饋、做競品分析就能做好設計的那個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在阿里巴巴的困境引起了我對設計師生存環境的進一步關注:我發現這幾年整個網際網路行業確實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從 To C(Customer)到 To B(Business),從線上到線下(O2O),再到與傳統行業結合(網際網路+)。每一型別的產品都催生了不同的設計理念和方法,呈現出“百花齊放”的狀態。這就意味著我們很難再用早期那套“通用”的設計思想和方法解決所有問題。

在這種情況下,我開始嘗試摸索適應新時期的網際網路產品設計方法模型,不僅能涉及絕大多數產品情況,還要打通產品設計、互動設計、視覺設計、使用者研究等環節,使不同角色圍繞同樣的目標而戰鬥,大幅提升工作效率。那個時候我還沒有意識到,我已經初步完成了從使用者體驗設計師到產品設計師的過渡。

我於2016年離開阿里巴巴,正逢網際網路開始進入“下半場”,環境的改變迫使無數從業者集體陷入迷茫。UXdesign 網站2016年釋出的一份網際網路從業人員發展趨勢報告中提到“使用者體驗設計師的門檻很低,以至於這個崗位很快將不復存在”;我也常看到有人分享《產品經理們,5年後你會失業嗎?》之類的文章。那段時間我發現很多人都焦慮,設計師想轉產品經理以謀求更高的產品話語權;產品經理想轉成互動設計師或其他角色,覺得至少有一技之長,未來不那麼容易被淘汰……

而我也決定順勢做出改變——摘掉設計師的標籤,成為一名創業者。不過幸運的是,沒過幾個月我就清醒地發現自己並不適合創業,所以又回到了設計崗位。雖然創業沒有成功,但我依然非常感謝這段經歷,它幫助我用更完整的視角看待產品,也讓我看到自己的侷限,使我回歸設計崗位後可以更關注產品戰略層和業務層,向一名真正的產品設計師邁進。隨著環境的變化,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產品經理及使用者體驗設計師轉型為具有綜合視角的產品設計師。

經過一段時間的休整,我來到了宜人貸。一開始我對這家公司並不瞭解,以為只是網際網路借貸大軍中的普通一員。但來到這裡我才知道,宜人貸不僅是第一家在美國上市的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公司,更是一家科技含量很高的公司。宜人貸領導層大多出自矽谷或華爾街,在美國有多年輝煌的從業經歷,他們的管理理念、思維方式非常超前和具有創新性,令我大開眼界。在宜人貸寬鬆自由、鼓勵創新的氛圍中,我受到了很多啟發,並嘗試將各種新理念付諸實踐並驗證效果。例如,在領導的指引下,我嘗試採用逆向思維:先制定與提升業務相關的目標,再反向引導、驗證設計,形成閉環。這個理念結合我之前搭建的產品設計方法體系,簡直如虎添翼。這種顛覆常規的設計思路是我之前作為一名使用者體驗設計師,想都不敢想的,也是現在很多設計同行依然認為不可能的事情。

大環境的變化、新的思考和沉澱、方法論的逐漸成熟,催生了我寫第二本書的念頭。我想把這幾年的積累分享給更多想要進步轉型、突破瓶頸的朋友。在第一本書裡,我是一個總結者,把使用者體驗設計方面的普適性基礎知識用平實易懂的語言以結構化、體系化的方式呈現給初學者,幫助大家快速入門。而在這本書裡,我是一個掘金者,把產品設計背後看不見的隱含規律挖掘出來,並應用相關的概念、方法(如書中提到的商業畫布、使用者故事地圖、使用者體驗地圖、MVP、產品定位……這些概念中的任何一個都可以專門寫本書,因此詳細解釋概念不是本書的主要目的,而是如何在產品設計過程中把它們串聯起來靈活應用),幫助大家“既見樹木,又見森林”,從而快速提高以適應新環境。當然,為了延續《破繭成蝶——使用者體驗設計師的成長之路》一貫的風格,我會盡量保證這些內容對進階者依然是結構化、體系化的,並且表述方式簡單易懂。

如果說《破繭成蝶——使用者體驗設計師的成長之路》裡的“以使用者為中心”的設計方法是1.0版本,那麼本書要介紹給大家的“以產品為中心”的設計方法就是2.0升級版本。1.0版本主要面向產品經理及使用者體驗設計師,2.0版本則面向企業/產品/設計管理者、產品設計師(包括產品經理及中高階設計師)等。需要注意的是,2.0版本並不能涵蓋1.0的內容,而是1.0的進階版本。如果你是初學者,還是需要從1.0學起。

寫這本書對我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考驗,因為書裡面涉及太多產品方面的知識。以前我自以為很懂產品,但寫這本書才讓我意識到之前瞭解的那些知識對於產品設計的整體框架來說簡直是九牛一毛。這個行業需要的不僅是縱向精鑽,更需要橫向打破職能和專業壁壘,去整合相關行業的知識,而這往往是設計領域從業人員非常欠缺的。我們常把了解產品、瞭解業務掛在嘴邊,卻又整天死啃著設計方法論或沉浸在自己的大作中,亦或是碌碌無為地淹沒在需求當中,卻不曾關心產品方面的理論實踐以及相關知識。而有產品格局的設計師往往被視作異類,最後大多轉行做了產品經理或參與創業。

如果我們能認清自身的侷限,通過了解更多產品知識,站在更高的角度審視設計並融會貫通,一定可以幫助更多迷茫的設計師以及知識體系和專業技能欠缺的產品經理繼續提升,突破瓶頸。當然書中提到的產品設計師的角色只是未來產品經理或設計師發展的其中一個方向,我並不否定或排斥其他方向,相信未來所有角色的發展都會更加多元化。

感謝我所有的經歷,從《破繭成蝶——使用者體驗設計師的成長之路》完稿到現在的4年間,沒有一段經歷是浪費的。缺了任何一段,可能都無法構成現在的這個完整的思想體系。回顧過往時,我也意外地發現自己從入行至今,居然從來沒有離開過商業產品,這使得我對設計量化、產品設計思維驅動業務提升等話題更敏感,也更容易有所創新。當然,這些思想對任何產品都是適用的。

感謝網易、阿里巴巴、宜人貸三家公司對我的培養和信任,謝謝它們慷慨地給予我各種犯錯誤和“折騰”的機會。感謝阿里巴巴公司產品總監姜蕾,她是我在這條路上的啟蒙老師,讓我學會從商業角度看問題;感謝阿里巴巴公司設計總監範榮強,幫助我在困境中調整心態重新站起來;感謝宜人貸營運長曹陽、前副總裁胡楊坤,在專業創新方面(通過資料閉環指導並驗證設計、科學試驗設計等)給予的引導和支援;感謝阿里巴巴公司視覺設計專家許崇翔,資深互動設計師譚葭、高玉嬌在品牌創新方面給我的支援;感謝宜人貸產品經理孫睿和我合作寫完這本書,感謝我帶領的設計團隊為我提供案例及支援;特別感謝《破繭成蝶——使用者體驗設計師的成長之路》合著者李月以及老同事魏瑋對這本書的幫助和建議;還要感謝其他所有幫助過我的領導和同事以及所有熱心讀者。謝謝大家!

最後要說的是,本人經歷和積累尚有限,專業水平和實踐經驗還在不斷提升當中,僅希望藉此書能把個人的經驗及創新成果分享給大家,幫助到有需要的人。如書中有不足之處,敬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劉津

2017年12月

第1章 時代變化呼喚新的設計思潮
第2章 網際網路下半場的新角色:產品設計師
第3章 產品設計師的認知進化路線
第二篇 順勢而為 改變命運
第4章 不同階段的產品設計奧祕
第5章 在探索期活下去——把握產品方向
第6章 在成長期活得好——明確競爭優勢(上)
第6章 在成長期活得好——明確競爭優勢(下)
第7章 在成熟期賺不停——提升商業價值
第三篇 知行合一 不懼未來
第8章 如何推動產品設計革新
第9章 如何提升產品設計效率
第10章 如何調整心態快速適應
後記
參考文獻

閱讀全文: http://gitbook.cn/gitchat/geekbook/5bcd89cf211d0e68b1b72b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