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c語言的七大查詢演算法,非常值得學習

c語言的七大查詢演算法,非常值得學習

今天帶著大家學習下,C語言七大查詢演算法!!!!!!!!!!

這裡我們首先看下演算法的概念:

  演算法(Algorithm)是指解題方案的準確而完整的描述,是一系列解決問題的清晰指令,演算法代表著用系統的方法描述解決問題的策略機制。也就是說,能夠對一定規範的輸入,在有限時間內獲得所要求的輸出。

         如果一個演算法有缺陷,或不適合於某個問題,執行這個演算法將不會解決這個問題。不同的演算法可能用不同的時間、空間或效率來完成同樣的任務。一個演算法的優劣可以用空間複雜度與時間複雜度來衡量。

如下所示:C語言的七大查詢演算法。

1、順序查詢

2、二分查詢

3、插值查詢

4、斐波那契查詢

5、樹表查詢

6、分塊查詢

7、雜湊查詢

這裡我們看下查詢的概念:

查詢是在大量的資訊中尋找一個特定的資訊元素,在計算機應用中,查詢是常用的基本運算,例如編譯程式中符號表的查詢。

       我這裡簡單介紹了常見的七種查詢演算法,說是七種,其實二分查詢、插值查詢以及斐波那契查詢都可以歸為一類——插值查詢。

插值查詢和斐波那契查詢是在二分查詢的基礎上的優化查詢演算法。樹表查詢和雜湊查詢

查詢演算法分類:

1)靜態查詢和動態查詢;

注:靜態或者動態都是針對查詢表而言的。動態表指查詢表中有刪除和插入操作的表。

2)無序查詢和有序查詢。

無序查詢:被查詢數列有序無序均可;

有序查詢:被查詢數列必須為有序數列。

平均查詢長度(Average Search Length,ASL):需和指定key進行比較的關鍵字的個數的期望值,稱為查詢演算法在查詢成功時的平均查詢長度。

對於含有n個數據元素的查詢表,查詢成功的平均查詢長度為:ASL = Pi*Ci的和。

Pi:查詢表中第i個數據元素的概率。

Ci:找到第i個數據元素時已經比較過的次數。

1、順序查詢

說明:順序查詢適合於儲存結構為順序儲存或連結儲存的線性表。

基本思想:順序查詢也稱為線形查詢,屬於無序查詢演算法。從資料結構線形表的一端開始,順序掃描,依次將掃描到的結點關鍵字與給定值k相比較,若相等則表示查詢成功;若掃描結束仍沒有找到關鍵字等於k的結點,表示查詢失敗。

複雜度分析:

查詢成功時的平均查詢長度為:(假設每個資料元素的概率相等) 

ASL = 1/n(1+2+3+…+n) = (n+1)/2 ;

當查詢不成功時,需要n+1次比較,時間複雜度為O(n);

所以,順序查詢的時間複雜度為O(n)。

理論結合實踐,我們這裡直接看順序查詢C語言實現吧:

//順序查詢C語言實現

//基本思路:用順序結構儲存資料(陣列、連結串列),從前到後依次查詢目標值,

//            如果發現則返回查詢到的值,否則返回0.

#include<stdio.h>

int FindBySeq(int *ListSeq, int ListLength, int KeyData);

int main()

{

    int TestData[5] = { 34, 35, 26, 89, 56 };

    int retData = FindBySeq(TestData, 5, 89);

    printf("retData: %d\n", retData);

    return 0;

}

int FindBySeq(int *ListSeq, int ListLength, int KeyData)

{

    int tmp = 0;

    int length = ListLength;

    for (int i = 0; i < ListLength; i++)

    {

        if (ListSeq[i] == KeyData)

            return i;

    }

    return 0;

}

.

2、二分查詢

說明:元素必須是有序的,如果是無序的則要先進行排序操作。

基本思想:也稱為是折半查詢,屬於有序查詢演算法。用給定值k先與中間結點的關鍵字比較,中間結點把線形表分成兩個子表,若相等則查詢成功;若不相等,再根據k與該中間結點關鍵字的比較結果確定下一步查詢哪個子表,這樣遞迴進行,直到查詢到或查詢結束髮現表中沒有這樣的結點。

複雜度分析:最壞情況下,關鍵詞比較次數為log2(n+1),且期望時間複雜度為O(log2n);

注:折半查詢的前提條件是需要有序表順序儲存,對於靜態查詢表,一次排序後不再變化,折半查詢能得到不錯的效率。但對於需要頻繁執行插入或刪除操作的資料集來說,維護有序的排序會帶來不小的工作量,那就不建議使用。

理論結合實踐,我們這裡直接看二分查詢C語言實現吧:

#include<stdio.h>

//二分查詢-C語言實現

//基本思路:將排序好的資料存放到數組裡(不能是連結串列)

//        這隻前中後標籤,與中間元素比,若小於就將後變為原來的中

//        繼續計算中,比較,迴圈,直至等於中,或迴圈結束。

int binsearch(int *sortedSeq, int seqLength, int keyData);

int main()

{

    int array[] = { 1, 2, 3, 4, 5, 6, 7, 8, 9 };

    int location;

    int target = 4;

    location = binsearch(array, 9, target);

    printf("%d\n", location);

    return 0;

}

int binsearch(int *sortedSeq, int seqLength, int keyData)

{

    int low = 0, mid, high = seqLength - 1;

    while (low <= high)

    {

        mid = (low + high) / 2;//奇數,無論奇偶,有個值就行

        if (keyData < sortedSeq[mid])

        {

            high = mid - 1;//是mid-1,因為mid已經比較過了

        }

        else if (keyData > sortedSeq[mid])

        {

            low = mid + 1;

        }

        else

        {

            return mid;

        }

    }

    return -1;

}

3、插值查詢

     在介紹插值查詢之前,首先考慮一個新問題,為什麼上述演算法一定要是折半,而不是折四分之一或者折更多呢?

      打個比方,在英文字典裡面查“apple”,你下意識翻開字典是翻前面的書頁還是後面的書頁呢?如果再讓你查“zoo”,你又怎麼查?很顯然,這裡你絕對不會是從中間開始查起,而是有一定目的的往前或往後翻。

      同樣的,比如要在取值範圍1 ~ 10000 之間 100 個元素從小到大均勻分佈的陣列中查詢5, 我們自然會考慮從陣列下標較小的開始查詢。

       經過以上分析,折半查詢這種查詢方式,不是自適應的(也就是說是傻瓜式的)。二分查詢中查詢點計算如下:

mid=(low+high)/2, 即mid=low+1/2*(high-low);

通過類比,我們可以將查詢的點改進為如下:

mid=low+(key-a[low])/(a[high]-a[low])*(high-low),

        也就是將上述的比例引數1/2改進為自適應的,根據關鍵字在整個有序表中所處的位置,讓mid值的變化更靠近關鍵字key,這樣也就間接地減少了比較次數。

基本思想:基於二分查詢演算法,將查詢點的選擇改進為自適應選擇,可以提高查詢效率。當然,差值查詢也屬於有序查詢

注:對於表長較大,而關鍵字分佈又比較均勻的查詢表來說,插值查詢演算法的平均效能比折半查詢要好的多。反之,陣列中如果分佈非常不均勻,那麼插值查詢未必是很合適的選擇。

複雜度分析:查詢成功或者失敗的時間複雜度均為O(log2(log2n))。

理論結合實踐,我們這裡直接看插值查詢C語言實現吧:

#include<stdio.h>

//插值查詢-C語言實現

//基本思路:二分查詢改進版,只需改一行程式碼。

//        mid=low+(key-a[low])/(a[high]-a[low])*(high-low)

int insertSearch(int *sortedSeq, int seqLength, int keyData);

int main()

{

    int array[] = { 1, 2, 3, 4, 5, 6, 7, 8, 9 };

    int location;

    int target = 4;

    location = insertSearch(array, 9, target);

    printf("%d\n", location);

    return 0;

}

int insertSearch(int *sortedSeq, int seqLength, int keyData)

{

    int low = 0, mid, high = seqLength - 1;

    while (low <= high)

    {

        mid = low + (keyData - sortedSeq[low]) / (sortedSeq[high] - sortedSeq[low]);

        if (keyData < sortedSeq[mid])

        {

            high = mid - 1;//是mid-1,因為mid已經比較過了

        }

        else if (keyData > sortedSeq[mid])

        {

            low = mid + 1;

        }

        else

        {

            return mid;

        }

    }

    return -1;

}

關注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嵌入式軟體開發學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