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製造業投身工業網際網路,姿勢可以很優美

製造業投身工業網際網路,姿勢可以很優美

製造業投身工業網際網路,姿勢可以很優美

工業網際網路能帶給製造業什麼樣的轉變?

近日,來自富士康工業網際網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工業富聯”)的CEO特別助理、科技服務業務執行總監的吳仁杰博士,分享了幾個工業網際網路的降本增效案例。

吸嘴、烙鐵,它們“命”都不是自己的了

在深圳某消費性電子產品生產車間,有一個表面組裝流程正在進行,這個流程通過吸嘴來吸料,將微小零件貼裝在電路板上。由於吸嘴很容易因為變形、破損、造成吸料不起,取料不正,識別通不過而拋料。所以一個小小的吸嘴,就決定了整個生產能力和生產成本的比值。

為了維護吸嘴的正常工作,從前技術人員必須每天檢查,定期定量或者一天一次來清洗吸嘴。吸嘴平均工作2.5萬次就要清洗,而通過工業網際網路的吸嘴壽命預測模型,經過物理實驗、資料分析、機器學習,排除掉其他可疑因素後,可以達到工作8萬次才清洗。一個小小的改變,就降低了吸嘴保養工時、更換工時、節省了吸嘴庫存費用、拋料費用,一共節省成本可達 66%,針對這家工廠,每月可以節省20萬生產成本。
製造業投身工業網際網路,姿勢可以很優美


在另一個車間的焊接流程中,以前焊接電子元器件的烙鐵壞了之後,常常沒人發現,影響後續的焊接流程質量,造成產品不良率提升。而現在烙鐵上安裝了感測器,用深度學習工業相機,進行流程影像採集,蒐集工業大資料,對烙鐵頭進行全生命週期監控預警,預測烙鐵什麼時候就要壞了,壞掉之前趕快維修,減少停機維護時間,產能提升18%,產品良率從97%提升到99.99%。

以上都是生產流程中,工業網際網路的應用,而在製造工廠裡面,還有一個共有的日常運營痛點:空壓機(CDA)與冰機耗電量,佔全廠系統耗電量的60%以上。雖然空壓機與冰機的使用資料,已上傳監管系統的資料庫,但以前這些資料僅能呈現裝置的實時使用狀態,由管理人員再根據觀察和經驗,決定裝置開啟數量。現在通過資料分析建模,可以進行系統智慧預測性調節,比如今天空壓機根據整個產能,要開六臺還是七臺,降低額外的浪費。同時在裝置保養上面,應該什麼時候維修,都有精準的智慧輔助,降低過度保養的浪費。

吳仁杰介紹了工業富聯對於工業網際網路的深度思考:工業網際網路應該是工業+網際網路,而不是網際網路+工業,是以工業為本加上網際網路的賦能技術,達到提質增效,降本提升。

工業大資料的價值再造

據吳仁杰介紹,工業富聯投入了很多精力在自動化研發。工業富聯各生產基地均設有自動化研發團隊,經過多年研發積累,工業富聯已具備自動化生產裝置的軟體開發、整機設計及自主生產能力。

此外,工業富聯還在8K影像大資料、感測器、智慧控制器、5G通訊閘道器、邊緣計算伺服器、高效能運算和智慧資料中心等工業網際網路的關鍵技術領域進行探索。比如8K影像大資料:8K是4K的4倍,是人眼的4.3倍。5公里外的一枚硬幣,用4K可能只能看到模糊的影子;但用8K影像大資料技術,能把這枚硬幣看得清清楚楚。這對生產製造商的作用尤其明顯,運用海量的影像大資料對生產流程進行監控,可以提質增效,實現精益製造。

工業富聯有超過6萬臺工業機器人,超過1500條的SMG線,超過17萬臺的模具加工裝置,超過5000倍的測試裝置,這些裝置在生產製造產品的過程中,創造出來的工業大資料是非常驚人的。但通常製造企業非常關注資料安全,所以必須把資料所有者和使用者許可權分離。
製造業投身工業網際網路,姿勢可以很優美
在此需求的驅動下,工業富聯和UCloud有非常深入的合作。UCloud自主研發的資料可信流通平臺“安全屋”,在保證資料所有權不變的情況下,讓需求方獲得資料的使用權,在確保使用者隱私的條件下應用併發掘資料的價值。通過資料分析為工業製造創造價值,這也是工業富聯最為看重的資料應用能力。

以人腦為模型的“霧小腦”

2018年11月,工業富聯首度對外發布霧小腦概念,為傳統制造業發展開啟新的想象空間。會上,吳仁杰詳細講解霧小腦模式及潛在價值:大腦是用來思考的,而小腦要平衡學習跟動作。霧小腦是以人類後腦為模型,直接與天然感測器即五官連在一起。

霧小腦技術中樞是一個智慧控制體系,應用範圍十分廣泛。其以感測器為測量基礎,以引數為測量依據,相對一般控制器,其水平更高、穩定性更強、精準性更強、響應速度更快,實現降本、減存、提質、增效。

長期來看,工業富聯致力轉型成為工業網際網路的智慧製造平臺,把雲端計算、移動資訊、物聯網、大資料、人工智慧、網路平臺和機器人技術結合起來,整合為一個垂直整合的科技賦能生態系統,並將向中小企業開放,以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協助整個傳統制造業轉型智慧製造。

製造業集體上雲成潮流

製造業投身工業網際網路,姿勢可以很優美
對於擁有全球最大工業大資料庫的工業富聯來說,與頂級雲服務商合作,是佈局工業網際網路的必由之路,以雲端計算作為基礎設施,對海量工業資料的分析應用,以及工業人工智慧的應用,無一能離開雲端計算的驅動。

實際上,國內眾多的雲服務商也在尋求與製造業頭部企業合作落地雲端計算業務的機會。在“2017中國‘網際網路+’數字經濟峰會”上,騰訊董事局主席馬化騰就特意提到了騰訊和三一重工的合作案例,他當時表示,與雲技術的結合,甚至還能夠改變傳統企業的商業模式。阿里雲2016年就和徐工集團簽約共同搭建“徐工工業雲”。2017年3月,阿里雲又正式釋出ET工業大腦,希望通過資料、演算法對傳統的工業生產線進行智慧化改造。

除了巨頭之外,UCloud作為第一梯隊的雲端計算企業,也獲得了工業富聯的青睞。在本次UCloud使用者大會上,UCloud正式釋出了UCloudStack新一代輕量級IaaS平臺,延續公有云簡單易用的使用習慣,並能橫向規模化擴充套件彈性擴容,實現快速交付,提高運營和管理效率。目前工業富聯已經和UCloud在UCloudStack專案上展開深度合作。

工業富聯認為,想要把工業網際網路或者智慧製造事情做好,必須具備ABCDE,A是人工智慧、B是大資料、C是雲端計算能力,D是廠域經驗,E是Evidence。而UCloud在2017年就提出了CBA(Cloud、Bigdata、AI)三位一體的發展戰略,基於UCloud平臺的雲能力,提供大資料技術平臺、AI、PaaS服務平臺等。

雙方在雲端計算基礎設施方面的戰略不謀而合,構成了雙方合作的基礎。而雙方的合作,也將沿工業網際網路的價值鏈的延展,匯聚資料、產品、使用者等資源,打造先進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推進中國智造走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