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好作品是打磨出來的——《文心》的讀後感作文4800字

好作品是打磨出來的——《文心》的讀後感作文4800字

好作品是打磨出來的——《文心》的讀後感作文4800字:
初翻開時發現兩篇序言居然都是一九三四年作的,序中陳道望與朱自清兩位大師都力薦為中學師生的寫作經典。加之剛讀完《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總習慣用《紅色書》的標準去對比,讀起來的興趣就驟然下降。只因《文心》是植物君強烈推薦的,還是繼續讀了下去,才發現裡面全是寶物。正好昨天兒子回到家中,在家與他探討了三次書中的內容,仍意猶未盡。
第一部分、寫作態度
寫作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寫作態度決定了寫作結果。作者雖開用單獨章節描述寫作的動機、目的與態度,但處處恰似都在引導讀者去關注。針對於初學者來講,良好的寫作態度是最為重要的。
一、並不是每一個作者都要當文學家。不要給自已定位過高,也不要去與人家比較,提升自已與自已比更為重要,這樣才可以在寫作的路上越走越遠。”文學者因不必人人去做,然而文學創作的態度卻是人人可以採取的。惟能如此,才真受用不盡“。“他們不知道讀和寫都是做好工作和料理生活所不可缺少的技能”。
二、不要將寫作當文字遊戲,不要追求詞句的華麗。”作文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點綴“,“寫作是生活中間的一個專案,並不是隨隨玩玩的一種遊戲,這一種層很關重要,必須認清。”有人認為閱讀的目的就只為練寫作,因而專在募仿技巧和積蓄詞彙方面下功夫;有人認為練習寫作的目的是搞文學創作,只要學會了技巧積蓄了詞彙就可以當作家“

好作品是打磨出來的——《文心》的讀後感作文4800字

三、不是每一個作品都要是好作品,好作品是積累出來的,挑選出來的。“好詩本來像珍珠一樣並不是每採取一回總可以到手的。從前的詩人像杜工部、白香山、陸放翁,作的詩都非常之多,然而真是好的也只有少數的一部分。”
四、好作品是打磨出來的,是修改出來的。“作成了最好自已仔細看過,有一句話、一個字覺得不妥當就得改,改得無可再改才罷手,這個習慣必須養成:做不論什麼事情能夠這樣認真,成功是很有把握的。”
五、最基本最重要的是習作,大量的練習才能出來滿意的作品。“習作是練習手腕的基本功夫,要習作有了相當的程度,才能談得到應用,才能談得到創作”。
六、通過閱讀與寫作,觸發獲得更多的意義和價值。“還希望你於有字的書以外,更留心去讀讀沒有字的書,在你眼前森羅永珍的事物上獲得新的觸發。眼前一切東西都含藏著多方面的內容。什麼都新鮮,什麼都有意義。”
第二部分、如何落筆
對於初寫作者和寫作瓶頸期時,都遇到過想寫卻不知如何下筆的狀態,那種狀態實在是太難受。開篇作者通過魯迅的《秋夜》進行了剖析:“他對著這些景物,把自已的感想織進去,就成了那篇文章”,“景物是外面的經驗,對景物的感想是內部的經驗,你們都是有了的”。昆蟲記讀後感(http://www.simayi.net/duhougan/6708.html)在講解作文題目及內容時提到,“看到新開的薔薇,心裡有好多歡喜的情意要寫出來,才想起《新開的薔薇》這個題目;看到姊姊害病,心裡有很多愁苦想要發洩,才想起了《姊姊病了》這個題目。”我們真正決定要寫點什麼時,隨時隨地處處都可以取材,一物一景一情意,一書一思一觸動。
第三部分、如何組織文章
一篇文章可以比作一所房子,就因為它是一個獨立的單位。由一串的意思、情感和其他的意思、情感不相聯絡,可以自管自地發表出來,構成的一個獨立的單位。我們寫文章過程也象建房子過程一樣。作者將寫文章分為三個流派:一、就意念的次第信手寫著的(如同想到哪就建到哪);二、拘守著公式,把自已的意念像填表格一般填進去的(照著別人圖紙,將自已的材料裝進去);三、把怎麼起訖、怎樣貫穿,先作個大體的規定,然後一步一步寫下去的(先有規劃圖紙,再準備材料,再一步步地建)。所以寫文章與建房子都不能用前面兩種方案,而要採用第三方案:寫給誰看(規劃圖紙)、收集素材(準備材料)、寫作內容:句、詞、句+寫作方法(搭框架、一步步建設)
一、寫給誰看
組織文章就象建房子,首先我們要了解房子是給誰住,寫作也要一樣。作者寫到,”第一步認清目標,發表的文字預備給什麼人看“。文字是心的表現,也可以有三種分別:
知的文:對於一事物,說明了它是什麼,與別的事物有什麼關係。
情的文:對於一事物,發生喜悅、憤怒或悲哀。
意的文:對於一事物,要想把它怎麼處置
哪怕我們在知的方面雖還缺乏,但感情與處置方面是也是有我們自已的想法,並不落後於人的。
在確定房子給誰住後,就要思考如何建,或在建的過程中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為何要建房子,用什麼材料啊,材料哪裡來,為什麼不這樣建,能不能那樣建?等等困擾我們的問題,實際上,這一切都是要提前規劃的問題,規劃好了後面這些問題就不存在了。作者也用了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告訴我們如何規劃,那就是--回問自已:
為什麼要寫這篇文章?得出中心意旨
這個中心意旨在我們的意念中間怎麼來的?
這項材料可能增加中心意旨的力量嗎?那樣的說話可要打消中心意旨的存在嗎?
二、收集素材
收集素材就是收集材料,作者也給出了幾個最重要的收集方式:閱讀、鑑賞、筆記、習作、觸發。
1、閱讀:作者提出亂讀不但無益而且有害,讀書非力求經濟不可,並給出了閱讀建議
讀什麼
字典最重要,讀書有疑難時可以隨時查檢,《辭源》是必備,其他可隨時翻閱。小說故事很是適合初學者,如《水滸傳》、《鏡花緣》、《儒林外史》、《紅樓夢》、《老殘遊記》、《魯濱遜飄流記》、《希臘神話》都可讀。古來詩人的集子很多,可先讀《唐詩三百首》,先讀絕句再讀詩。《白香詞譜》可讀到初中畢業。此外還有經書類,《論語》讀畢再讀《孟子》,普通讀書人也只讀四史《史記》前後《漢書》和《三國志》,諸子和史書雖不必讀,但當單篇文章有教時,最好將原書略加翻閱,明白原書的體載。新的出版讀物也要注意收集閱讀。
怎麼讀
要站在作者的位置去閱讀。朝夕誦讀,讀到文字自然通順,文義也自然瞭解了。讀(這個讀與我們平時的讀不同),就是心、眼、口、耳並用的一種學習方法。通過作品的寫作背景、取材的範圍、作者的品性、作者的語言習慣、作者的寫作習慣去了解寫作的風格。學會閱讀別人的讀書筆記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
2、鑑賞:鑑賞不只是單單的看,雖離不開看的動作,要有見、視、觀,要到觀的境界才夠得上稱鑑賞。
見是感覺器官上的事,視是知識思辨上的事,觀是整個的心理活動。要用玩的態度鑑賞,忘了一切,把全副精神都放裡面。要常把自已放入所讀的文章中去,兩相比較,一邊讀一邊在心中自問“如果叫我來寫將怎樣?”要知道它的本事與歷史事實,作者的生平,作品的緣起,以及其他種種與這作品有關聯的事件,否則不能充分領會它的好處。要學會壞文章的鑑賞,若能一一指摘出它的毛病,等於讀一篇好文章。詩話文話是前人鑑賞所得的記錄,它會告訴我們某幾句詩某幾句文的好處所在,我們要學習。
最重要的是我們要有想象力,想象力不發達,鑑賞力也無法發達。
3、寫讀書筆記:記述讀書的心得與研究結果,以備將來的查考與運用。
筆記可以是作者的有所見到,隨時寫錄,有的記述見聞,有的記述自已的感想,有的記述讀書心得。筆記的材料,可大可小,隨處都是:小的只著眼於字或詞、探討的事項、文章的柔婉與雄健的若干法則、小說的開端與結未幾行文字有幾種寫法、文章中某幾句是好句,說出其所以好的理由、對於書中話話有疑點,或與生活有相印證的等等。得出自已的見解,只要不是抄襲別人,完全出於自憶思索的。
讀書筆記雖是議論文,卻須簡潔,和普通的論文不同,讀書筆記不需詞藻修飾,以簡短樸實這宜,除了論斷、理由、例證以外,不必多說無謂的話。
4、習作:寫作有應用之作、習作、創作之分,從習作到創作。
應用之作只是對付他人和事務的東西,比如寫信。最基本最重要的是習作,習作是練習手腕的基本功夫,要習作有了相當的程度,才能談得到應用,才能談得到創作。將來選定題材,自由地無拘束地去寫出文藝作品來,便是創作。創作是一種創造,其生命就在乎有新鮮的意味,無論文章或繪畫,凡是摹仿套襲的東西,決不配稱為創作。創作第一步的功夫是發現題材,留心觀察,隨時隨地可以發現。第二步還要使它成熟,到處留心,映襯到和題材有關的事項,一一收集起來,使內容豐富,打成一片。這情形正和做母親的用自已的血液養分去培養胎兒一樣。題材成熟了,這才可以寫出來。
5、觸發:通過讀與寫,觸發新價值。
讀書的目的,重在收得其內容之意趣,否則只是文字的遊戲而已。勿只把文字當文字讀,勿只從文字上去學文字。讀書貴有新得,作文貴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觸發的功夫。所謂觸發,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讀書時對於書中某一句話,覺得與平時所讀過的書中某處有關係,是觸發;覺得與自憶的生活有交涉,得到一種印證,是觸發;覺到可以作為獎來某種理論說明的例子,是觸發;對於目前你所經驗著的事物,發現旁的意思,這也是觸發。觸發要是自已的新鮮的才好,我們如果襲用,就等於一味說人家說過的話,自已就不說什麼了。還希望你於有字的書以外,更留心去讀讀沒有字的書,在你眼前森羅永珍的事物上獲得新的觸發。眼前一切東西都含藏著多方面的內容,什麼都新鮮,什麼都有意義。
三、寫作內容
寫作內容就是建房的過程,將準備的材料(字、詞、句)用一定的框架(詩、詞、劇、文)再結合建築方式(寫作方式)組織起來,就完成了建造的過程。《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主要也是針對這部分,《紅色書》重點闡述的重點是原則,而《文心》則更加細緻的剖析用處與用法。在邏輯上《紅色書》可能更加便捷,但細讀後發現《文心》更適合於我們中文寫作的文化。
1、字、詞、句、修辭:
文章的好壞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觀察:一是文法上有無毛病,二是用詞適當如否,三是思想的新鮮、正確、豐富與否。

中國文字有一個物性,是宜於偶數結合,一詞與別的詞相結合時,如果不成偶數,就覺讀起來不易順口。單字的詞與其他單字的詞相結合成又字的詞或句,是沒障礙的。雙字的詞,如果是形容詞,有的勉強可與音字的詞相接,有時非加之字,的字不可,如惻隱心、藏書家、先生之道、寂寞的人。至於雙字的動詞,不能與單字的詞結合,如翻閱書籍不能寫成翻閱書,撫養兒子不能寫成撫養兒。

每遇一詞,常聯想到這詞的相似或相近的詞,自已可細加比較,哪個範圍最廣,哪個範圍最狹?哪個語氣最強?哪個語氣最弱?一一要弄得清楚。富人四季衣穿,窮人衣穿四季,什麼時候該著什麼衣服,和文字中什麼意思用什麼詞,情形相似。詞彙因地方、階級等用處不同,使用時要各得其所,才親切有味。每遇一詞,除確認其意義以外,再從各方面去領略其情味,這是很要緊的功夫。還有一種功夫要做就是對於詞類的感覺力的磨練。
什麼詞什麼性質,沒有一定,因所在的地位不同。作文、說話一樣的,在承接和轉折的地方最要留心,不要亂用,一定要辨別了前後的意思。不把詞的意義辨認清楚,就胡亂使用起來,讓人聽了覺得好笑,有時也弄不明白在說什麼。有關涉及不熟悉或專業的詞要翻查辭典,才能把所有的詞認識得真切,運用得正確。
句式
一篇文字之中,有許多句子,這些句子如果都是構造差不多,讀起來就嫌平板不調和。句子未尾的收尾,也有可以注意的地方,動輒用了“了”或“呢”來結束文句,讀起來不順口。要想文字的句調流利,句法須錯綜使用,切勿老用一種句式。除了有意義的重複外,句式及助詞務使互動錯綜,勿疊用同一的句式及同一的助詞。
名與句間的關係
上下文的呼應,上文若用“從前”,下句用“現在”,上句有“與其”,下句須用“不若”,上句用“的”結尾,下句也該用“的結”尾。標點符號也連帶注意,想不出調和的句去接,就將上句的標點改過,再想別的法子。
句式音節
用句平仄不必拘泥。一句之中,勿多用同音或聲音相近的字,多用這種字弄得文字象急口令。但兩個字連用還是不妨的,比如聯綿字:叮咚叮咚,軋接軋拉。用句時也要注意語調,要顧慮到文句的構造與感情兩方面。
運用修辭
修辭就是調整語言,使它恰好傳達出我們的意思。消極修辭是抽象的,知識的,只要說得明明白白,求意義上沒毛病即可。積極修辭是利用感覺的要素,積極地使所說、所寫的語言增加力量。積極修辭以適合情境為主,如擬人、層遞、鋪張、明喻、隱喻、暗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