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江,別慌
伏彩瑞和他的滬江,即將再一次站在聚光燈下。
7月3日,滬江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招股書顯示,截至2017年末,滬江使用者達1.7億,月活躍使用者數4000萬。2015年、2016年、2017年收入分別為1.85億元、3.39億元和5.54億元,虧損分別為2.8億元、4.22億和5.37億。
有訊息人士稱,“帶病”的滬江即於近期登陸港股。這也就意味著,滬江或將在近日成為港股第一家網際網路教育公司。
“創業是一條沒有光的路,但我們堅信終有一天光芒萬丈”,伏彩瑞曾在自己的公眾號上這麼寫到。2018年,滬江和伏彩瑞,終於要迎來屬於自己的光。
三次機遇
2018年,滬江18歲。 18年,足以把一個咿呀學語的嬰孩培育成獨當一面的大人;18年,也將最初的大學生公益論壇,打磨成了如今的綜合性網際網路教育平臺。
根據招股書顯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滬江的自有品牌課程達到四個門類近2000門課程,業務滿足從K12學生到大學生、研究生及職場人群的應試與培訓需求。目前滬江全平臺擁有1.7億使用者,滬江自有品牌課程的月活躍使用者為978萬,旗下CCtalk的月活躍使用者為227萬。
回看來路,滬江在九死一生的18年裡,一共抓住了三次機遇:
第一個機遇:做了PC端的滬江網校,成了B2C網校中最大的平臺。
在2009年之前,滬江主要的商業模式是在網頁上釋出培訓機構的廣告,但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很多公司均不同程度地縮減廣告投放,滬江的收入、利潤、增長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
從2009年開始到2010年,滬江陸續把兩千多萬的廣告業務全部砍光,從B2B轉向2B、2C並行,推出自營品牌課程滬江網校,開始做真正的網際網路。到2012年,營收已經超過1億元,實現收支平衡。
第二個機遇:抓住了移動網際網路的尾巴。
從2012年到2013年,滬江放棄走B2C的路,而是選擇了朝網際網路教育平臺的方向發展,在滬江網校之外,聚焦CCtalk為主的平臺業務,讓所有內容的合作伙伴,不管是個人老師還是機構,都能夠把他們的內容放到滬江上獲取收益。
伏彩瑞解釋過,當時團隊主要考慮到幾點:一是自營業務很容易遭遇天花板,二是純B2C的模式太危險,但教育是非常系統的垂直領域,很多問題其實是需要別人的協助。
第三個機遇:從移動戰場重金加入到“人工智慧+教育”上。
AI+教育,無疑是滬江的下一個戰略重心。根據招股書顯示,目前滬江建立了一支由近600名人才組成的技術團隊,以及獨立開發了一系列大資料和人工智慧演算法,運用到‘教、學、練、測’各個場景。
現在滬江比較知名的是OCS課件系統,即可以有效收集學員在課堂上提供的反饋和答案以作進一步分析、為學員定製未來學習計劃;除此之外,滬江自有品牌課的旗艦課程Hitalk中也運用到人工智慧功能(如優化語音識別和人工智慧),可以提高學生人機練習口語的便捷度及效果,並通過探測和研究學生的學習行為所呈現的優勢與弱點擬定個性化學習方案。
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現在看來平鋪直敘的三次轉型,在當時沒有一次不是驚濤駭浪的“忍痛割愛”。
伏彩瑞說,滬江本可能死一千次,但它硬生生從蠻荒荊棘中開出了一條血路。
三張好牌
在伏彩瑞眼裡, 創業就是,你知道前方有光,但到達之前要經歷漫漫長夜,很多人熬不下去倒下了,死在黎明的前夜。
比如當年在民宅創業被舉報,但之後卻偶然得到了被引薦去張江文化創意大廈的機會;
比如創業初期,公司曾幾度揭不開鍋需要借錢發工資,但在倒閉前卻獲得了資本的支援;
比如在沒有教育直播,線上支付也不發達的時間點,還是毅然決定做2C業務;
比如在滬江所有的優勢都匯聚在PC端時,還是選擇轉型成為一家移動網際網路教育公司;
……
“人有兩條命,一條是你我都熟知的生命,一條是少有人知的使命。2006年,我們有20萬用戶,2012年有1千萬使用者,今天有多少使用者呢?1.7億使用者。回過頭來想想,幾年前如果沒有找死的勇氣,就完了。”
滬江從免費的BBS起家,在網際網路時代,開始轉型做自營品牌課程;再後來,又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推出實時互動網際網路教育平臺;如今在人工智慧時代,滬江繼續出發,一邊探索平臺模式,一邊發力人工智慧+教育。
一次次危機,促成了滬江的一次次蛻變,似乎做對了選擇,世界就會為你讓路。7月3日,滬江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但截至12月31日的2015、2016、2017年度,滬江收益分別為1.85億元、3.40億元、5.55億元,年度虧損分別為2.80億元、4.22億元、5.37億元,毛利率分別為51.8%、57.8%、59.9%, 營收呈逐年增長趨勢,但年度虧損也在逐年擴大。
以虧損換取市場份額是線上教育公司的普遍困境,但的確也是不得已的戰略選擇。所幸的是天助自助者,目前看來要“帶病上市”的滬江,手中其實握了三張好牌:
一是滬江會加強以CCtalk平臺為中心的生態系統建設,目前CCtalk的營收雖不樂觀,但虧損幅度已經在不斷收窄,未來的增長空間非常值得期待;
二是滬江近幾年投資了海風教育、蘭迪少兒英語、眾合教育等20餘家教育機構,未來還可以繼續通過投資和收購來鞏固自己的生態圈;
三是滬江滬江押注人工智慧,目前已經在使用者、技術和資料三大領域有了較為深厚的積累,未來還會進一步加大網際網路教育科技研發投入,實現技術升級。
即便是現在的市場行情不樂觀,但回首過往,那些讓滬江忐忑而焦灼的選擇,那些決定生存還是毀滅的時刻,都一一成了滬江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所在。
所以滬江,別慌。
近幾年,教育行業可謂熱鬧非凡,一大批企業在這樣的環境下快速地誕生、成長、跑馬圈地。同時,越來越多的人認為,教育行業正面臨和展開著一場“升級”。
從大資料到人工智慧,新技術不斷出現,教育行業面臨技術升級;從應試教育到素質教育,教育行業面臨理念升級;從減負令到相應的政策法規,教育行業面臨政策升級;從爭搶一二線城市到下沉三四線城市,教育行業面臨市場升級……未來教育還將有哪些可能?
11月2日,由億歐公司主辦的教育產業創新峰會,將在上海舉辦,注重圍繞教育產業的技術升級、理念升級兩大方面,邀請行業人士一起探討未來教育。
報名連結: ofollow,noindex" target="_blank">https://www.iyiou.com/post/ad/id/706
版權宣告
凡來源為億歐網的內容,其版權均屬北京億歐網盟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億歐對觀點贊同或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