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打誤撞進入投資行業,他帶領小團隊走向人生巔峰
他是一隻早晨的鴿子,帶來了我國風險投資的第一縷陽光,照亮了無數企業家的精彩人生。毫不誇張地說,你能夠想到的IT公司就有他的影子,他就是IDG資本全球董事長熊曉鴿。
大名鼎鼎的熊曉鴿原本就是個記者,他只是誤打誤撞才進入投資行業。
來自湖南湘潭的熊曉鴿,最大的特點就是吃得苦、霸得蠻,耐得煩。他知道自己幾斤幾兩,所以前腳剛剛加入IDG,後腳就開始苦口婆心遊說死黨周全。
“我一沒讀過MBA,二沒管過公司,行嗎?”熊曉鴿安慰他,“你聰明,肯學習,有激情,再說我也不懂啊。”就這樣,周全稀裡糊塗成了熊曉鴿的合夥人。
經過兩年多的跌跌撞撞,熊曉鴿總結出來投資三要素,“一是市場是否足夠大,二是產品是否足夠創新,三是管理團隊”,“最根本的就是琢磨人,必須要與創業者反覆溝通,評估創業者的健康情況,判斷他學習能力、思考方式,羔羊一樣的創業者堅決不能投。”
2001年在深圳舉辦一個IT投資論壇後,他接到電子工業部的電話,邀請他為司局以上領導做一次風險投資的介紹,結果時任電子工業部部長的胡啟立也出席了講座。
所以,說熊曉鴿是“中國VC第一人”當之無愧。
最先進入視野的是搜狐。隨後就是騰訊。想著國外的ICQ以1億美元賣給AOL,小馬哥心想作為ICQ的漢化版,總該值點錢吧。於是,他把商業計劃書反反覆覆改了六個版本,沒有想到出60萬都沒有人買!
2000年上半年,熊曉鴿得到訊息後,連夜就拉著電信盈科的李澤楷,投出220萬美金,獲得了騰訊20%股權。20%的騰訊股權是什麼概念,要留在現在,價值6266億!
接著就是百度。2000年初,百度上線後,與谷歌糾纏不清,燒錢燒得厲害,李彥巨集著急上火,到處尋找A輪融資。結果就在網際網路泡沫破滅之前,他在恆基中心IDG公寓裡獲得150萬美元,安然度過了寒冬期。
一段時間,業內流傳一句話,“誰要是被熊曉鴿看上,誰就可能取得創業的第一步勝利,獲取的不僅僅是創業資金,更包含創業信心。”
最大的遺憾就是錯失阿里。當時熊曉鴿已經投了8848、慧聰和Made in China,所以與阿里巴巴失之交臂,“IDG在中國投了很多網際網路公司,包括百度、攜程等,居然就把阿里巴巴給漏掉了,這是我們最大的失敗。”
痛定思痛,熊曉鴿反思,“敢於豪賭的人總是通吃”,他開始提前佈局90後。2016年8月,IDG資本宣佈成立一隻1億美元規模的90後創業基金。
一個優秀的投資人,在追求可觀的資金回報之外,不能放棄的,還有夢想和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