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鋪運營人員遇到點選率與轉化率低,如何突破瓶頸
店鋪運營人員遇到點選率與轉化率低,如何突破瓶頸
廣告導流平臺一般靠廣告和佣金做收入,但是很多平臺流量的利用率不太高或者轉化率較差,或者等到了一定階段會覺得點選率轉化率都到了一定到瓶頸,難以突破,如果遇到這種情況本文給你三個思路。
廣告導流平臺一般靠廣告和佣金做收入,但是很多平臺流量的利用率不太高或者轉化率較差,或者等到了一定階段會覺得點選率轉化率都到了一定到瓶頸,難以突破,如果遇到這種情況本文給你三個思路。
思路一、創新廣告方式
創新廣告方式包括兩個方面:1、豐富廣告收費方式。 2、創新廣告形式。
先說第一點豐富廣告收費方式:比如一個電商導流平臺都按照cps佣金付費,那麼廣告形式必然是各種打折促銷,然後各種產品列表和品牌列表,這樣效率最高嘛。但是如果還有按照cpm,cpc付費,在廣告形式上就會有更多創新,比如首頁就彈窗播放品牌視訊,有個大通欄來做一期一期的品牌專欄等。豐富廣告導流的計費方式才能真正去拓展有不同訴求的廣告主,同時也能豐富平臺內容提升使用者粘性,這對於廣告主和平臺來說是雙贏的。
當然拓展廣告收費方式。不是說把各種收費形式都加上就好了,而是要從自己的使用者出發,像女裝電商導流平臺來說,購買女裝是一個需求,發現適合自己的品牌,學習穿搭……這些也是她們的需求,從需求出發看看自己能提供什麼,這種情況下什麼型別的廣告比較合適?這才是正確的思考路徑。
再來說第二點創新廣告形式。比如同樣都是給一個網際網路理財產品做導流,且都是按照cps佣金來付費,也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形式:直接在產品列表裡推薦、結合熱點推理財加息的活動,積分大轉盤裡抽各種理財券……不同的形式能帶來新鮮感從而增加入口流量。舉個例子:我之前在的一個互金平臺,同樣的位置通過靜態h5發券,領的人每天就1000多個。後面增加里一個開寶箱的小遊戲來領券每天領券人數增加到2w個,翻了20倍。雖然領券後投資的轉化率降低了,但是由於前面領券的比例增加的更多,所以整體每天投資的人數還是比以前增加里3倍左右。
廣告形式的創新建議大家可以從電商平臺和社交平臺尋找靈感。電商真是太會搞事情了,光促銷就能給你玩出30種花樣。另外一些小遊戲以及微信朋友圈裡刷屏的東西也非常值得學習借鑑。圖文、視訊、小遊戲、h5、測試……這些形式都可以使用,不要只盯著競品看,跨界才能帶來更多靈感和驚喜。
另外再補充一句:廣告越來越追求原生,不留痕跡還輕易把廣告做了,效果最好。
思路二:分析使用者路徑
對於廣告導流平臺的運營來說廣告位置不嫌多,多一個廣告位就多一份流量,但是去看一些產品的時候發現就首頁擺滿了廣告位,頂部底部都有飄帶,每次進到首頁都一個彈窗、還有各樣動態的靜態的搶眼球的banner。當然對於一個app來說首頁流量肯定是最大的,在首頁做流量分發當然是效率最高的,這點我也認同,但是有時候我們也要想想使用者體驗吧,而且在一個頁面上使用者的點選行為一定是有限的,使用者也不可能把你每個廣告都點一遍,所以這時候就要來分析使用者路徑了。
使用者路徑是指使用者在APP/網站中的訪問行為路徑。分析使用者在使用路徑中,分析app的使用者使用路徑就可以知道每個頁面的流量情況,從首頁開始不同的路徑不同的使用者跳轉和使用者需求來看在使用者路徑中以什麼形式插入什麼廣告比較合適。
比如拿美團外賣舉例:點外賣進入店鋪,然後點好了會有個彈窗說超值換購加5塊錢能買一杯原價9塊的飲料,然後付款的時候會有個廣告是購買會員這單可以減5元,然後支付成功又會有個分享紅包的彈窗,彈窗關掉在訂單頁還有個邀請好友賺5元現金的活動banner。
本來只要進店選擇下單付款整個點餐流程就結束了,但是各種外賣平臺都會在這個流程中增加各種功能,我們可以把這種功能就看成是原聲的廣告,自然而然我們可能就超值換購了,買會員了,幫忙分享了。所以分析使用者路徑,在每個路徑上思考以什麼形式增加導流入口這個也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
但是在使用者路徑中的廣告不適合太搶眼或者有混淆視聽的欺騙性,除非強相關,比如買花的時候彈窗說加1塊錢送花瓶。不然打斷了使用者的正常使用邏輯時間久了就會招致使用者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