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練內功的天翼雲,將在雲服務市場再進一步
IDC預計到2021年的雲端計算市場將達到565B美元,25%以上的企業將通過雲、託管或Saas安全服務保護其IT系統。到2021年,80%的應用開發部署將基於雲端。
在當前的中國雲服務市場,天翼雲的表現非常搶眼。截至目前,天翼雲已經為遍佈全球的數百萬家政府機關、大中小企業及個人客戶提供安全可信的雲服務,是國內雲端計算服務提供商第一陣營中的強有力玩家。
諸多企業與合作伙伴藉助天翼雲獲益:天翼雲助力深圳燃氣上雲,實現線上使用者達170萬,幫助使用者實現了“只跑一次,一次不跑”;與福建省華育教育合作建教育雲,實現因材施教,使教育更加高效;與科大訊飛合作,通過人工智慧,共建智慧家庭新生態;與世紀互聯開展運維變革,實現了運維高效與智慧化;與浙江遠傳合作發力共享經濟,適應新時代發展需求。
那麼,天翼雲目前的出色表現,是如何實現的?到底給企業帶去了什麼價值?未來天翼雲能走多遠?

天翼雲怎麼做到的?
天翼雲能夠取得不錯的市場成績,首先源自中國電信集團多年對雲端計算的重視和對網路基礎設施的積極投入,也源自天翼雲在多個發展關鍵節點上,走對了方向。眾所周知,中國電信早在2009年就已經開始了雲方面的技術儲備和業務驗證,經過了十年的錘鍊。
而在今年中國電信內部會議上,中國電信高層提出了"雲改"的概念,實現運營體系業務從傳統的"CT"進一步向"DT"和"IT"轉移。企業上雲不斷取得碩果更加堅定了中國電信“雲改”的信心,未來將繼續推動傳統行業轉型升級,為新興行業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在9月中旬召開的“護航數字中國建設——天翼雲安全生態論壇”上,中國電信政企事業部副總經理孫健表示,雲和大資料是中國電信“2+5”戰略領域的重要構成與基礎承載,將成為未來中國電信最重要的新興基礎業務。中國電信作為全球首家提出“雲改”概念的運營商,在其內部正在通過“業務上雲”、“IT系統上雲”、“網路上雲”等措施,積極推動雲改。
結合目前現狀以及對天翼雲未來的發展方向規劃,中國電信雲公司副總經理徐守峰則指出,未來社會的發展是建立在數字化、網路化、雲化及智慧化四大方向上的。中國電信十分重視這四方面的能力建設。
其次,中國電信在雲網融合方面的發力,取得卓越成效。雲網融合可以帶來更低時延等諸多優勢,讓企業上雲變得簡單、高效,並獲得上雲的最佳體驗。中國電信是最早積極投入到雲網融合的雲服務商。
徐守峰表示,中國電信規劃做“更懂雲的網”,目前構建的雲網融合服務具有三大優勢。一是網隨雲動,訪問時延最大<20ms;入雲便捷,省內入雲專線延遲<2ms。二是雲間暢達,大頻寬定製服務,最高100Gbps。三是天翼雲還可以提供國家級儲存網路,讓資料快速存取。就近訪問,儲存更快捷;統一管理,使用者資料管理更方便;跨域備份,資料安全更可靠。
此外,中國電信同時具備全國範圍內運營雲和CDN的牌照。要知道,能夠具備這樣牌照的企業,全國僅三家。而且,中國電信是業內首批獲得AAA最高信用評級,其骨幹網隨雲佈局優化調整,如雲專線+雲間高速可實現分鐘級開通。
再次,中國電信重視雲端漫步讓安全同行。當別的企業在強調自身雲服務價格有多低廉的時候,天翼雲反而更強調的是“安全雲”。的確,安全是各行業企業上雲時候最關心的話題。
因此,天翼雲一直重視安全上雲,提供“電信級安全”。具體而言,中國電信依託中國電信骨幹網DDoS防護等獨家資源,以及行業領先的安全產品和服務能力,業內最專業的安全運營服務體系和團隊,歷年來可信雲認證單次/累計通過數量業內第一,12個資源池通過5星+最高級別認證,遙遙領先業界。
專家表示,未來中國電信天翼雲將積極尋求與垂直行業資訊化領軍企業合作,佈局網路安全、雲資源安全、平臺應用安全、資料安全以及運營安全,將安全做成一項系統工程,為政企客戶營造一個安全可靠的雲服務環境。
最後,中國電信打造了異構雙活災備等多個優勢基礎能力。傳統IT的雲化遷移與基於雲的IT創新勢在必行。多雲/混合雲傳統IT上雲之道為資料遷移方案,多雲管理平臺,安全管理平臺。應用的微服務化改造與devops,則要實現容器、函式服務Serverless,輕量級、高可拓展的計算服務零配置、零管理。
在具體實踐方面,天翼雲建立了全球首例、國內最大的基於雲資源池+雲間高速能力的證券行情及委託交易雲。超低時延保證,雲間任意節點時延<20ms;金融私有云級別安全,符合等保四級標準,多節點組播通訊,對國內主要城市就近覆蓋;可定製化混合雲管理平臺,打通29個公有云節點與12個私有資料中心。
天翼雲打造的業內首家央企私有云與公有云的異構雙活災備中心,實現了生產系統上雲,近零停機和零資料丟失的上雲遷移,建設成本節約60%,建設有效性提升75%;在異構雙活方面,私有云和公有云的異構混合容災架構,接入層雙活,應用層雙活,資料層主備同步,分鐘級災備切換能力<5min。
基於這些能力,天翼雲實現了十年間提及率最高的對雲端計算的挑戰之一——把運營商的核心計費系統遷移上雲。藉此,天翼雲以雲Paas承載中國電信內部IT系統,從根本上解決了業務爆發式發展與基於傳統IT架構的系統能力支撐不足之間的矛盾。
智慧化時代正在到來,算力革命+演算法突破+資料訓練=智慧。天翼雲目前已經有超級CPU例項、專屬雲、GPU例項以及FPGA例項。天翼雲還服務世界天文使用者,支撐“地表最強”超級計算大腦的天文超算雲,提供“宇宙級”超算,高併發海量儲存,高效能傳輸網路。

天翼雲給企業帶去實實在在價值
如今,雲服務市場已經發展到雲端計算2.0時代,雲端計算2.0時代具有六大特徵:分佈、可信、行業、智慧、異構、多雲。
在這樣趨勢下,IDC中國企業級研究部劉麗輝縱觀整個雲服務市場後表示,看好中國電信天翼雲的未來。作為業內領先的雲服務提供商,天翼雲有望在雲端計算2.0時代有更大的發展。
的確,天翼雲已經給企業帶去實實在在的價值。福建華漁教育科技銷售總監劉暉表示,與天翼雲合作構建了陝西教育雲平臺,整個專案到目前為止使用的主機是114臺,物理機58臺,整個系統目前能夠支撐到500萬用戶訪問。
據悉,在該專案中,天翼雲承載了陝西省教育雲平臺,快速實現了與省廳三通兩平臺,建立電信集團教育基地優質教育資源和iTV電視資源走進千家萬戶。到目前為止陝西教育雲平臺上線一年來,執行穩定,電信天翼云云網融合特點和安全可信服務深得使用者讚賞。
深圳市燃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資訊中心總經理謝慶笙據介紹,深圳燃氣客戶特別強調上們服務時效。為此,深圳燃氣和深圳電信天翼雲團隊共同設計深燃天翼雲,從簡單到複雜,從非核心到核心,分階段分步實施。
目前,深圳燃氣實現上門服務時效從3天縮減到1.6天。2017年深圳燃氣使用者數增長35萬,話務量下降到476萬。在管道上,深圳燃氣現在已經有175萬用戶使用深圳燃氣的線上服務平臺,其中微信公眾號增長最快,已超過120萬戶。在2017年一年時間中,深圳燃氣網路服務平臺增長達114%,實現了3億元人民幣銷售收入。
天翼雲將再進一步
2018中國雲市場繼續高速發展,諸多企業已經不再詢問為何要上雲,而是如何上雲。這巨大的市場,吸引了天翼雲、阿里雲、騰訊雲、京東雲、金山雲、沃雲、華為雲、浪潮雲等多個玩家。每家企業的玩法都不相同,但可大體分為IT廠商模式、網際網路模式、運營商模式。目前看,中國運營商在積極發力公有云、混合雲等服務,藉助基礎網路和政企客戶優勢,先期逐步捋順了自身發展思路,瞄準黨政軍和大型企業市場,實現穩步發展。中國電信是三大運營商中雲服務發展最好的,肩負重任。未來,儘管雲市場的較量存在產品、服務、價格等多個因素影響,但云服務市場夠大、需求夠多,天翼雲還在苦練內功,在已經服務大量企業的基礎上,厚積薄發,未來將更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