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集集的苦悶:開業倆月就被“二選一”?
【億邦動力訊】日前,多個品牌企業向億邦動力爆料稱,天貓將“二選一”的槍口瞄準了社交電商拼多多,要求商家降低對拼多多雙十活動的參與力度。然而昨日,一個名為淘集集的社交電商平臺也加入了這場“戰鬥”,其創始人張正平在朋友圈稱,拼多多是在“賊喊捉賊”。
圖片來自淘集集創始人張正平朋友圈
顯然,用“賊”來描述一家公司過於情緒使然。“二選一”已經不再新鮮,每逢大促前夕,總會出現些抱怨聲,甚至公開的口水戰。但是,這些往往都源於大佬間的博弈,一個初創企業為何會牽涉其中,淘集集究竟是誰?
據悉,淘集集在今年8月剛剛上線,是一個針對“縣鄉村”使用者的社交電商平臺,通過邀請好友一起拆“助力紅包”的方式裂變。與拼多多相似,其主打的也是低價、高頻商品,包括日用百貨、美妝個護、服飾鞋包、家居家紡等。
淘集集App截圖
值得關注的是,淘集集創始人張正平曾在寶尊電商任職,任旗下品牌尾貨特賣平臺“麥客瘋”CEO。作為阿里持股15.6%的電商運營企業,寶尊對電商深耕多年,而出身寶尊,經驗豐富的張正平也讓自己的新創業專案淘集集少走了不少彎路。
淘集集基本資訊(圖片來自天眼查)
截至2018年3月31日,阿里巴巴持有寶尊電商15.6%的股權及9.1%的投票權。
(圖片來自寶尊電商財報)
根據淘集集官方資料,上線兩個月,平臺已聚集20萬SKU,日活使用者達500萬,日訂單量超過1300萬。雖然客單價只有約20元,但這份資料所代表的發展速度卻是相當驚人的。那麼,是否正是因為這份成績,讓淘集整合為了社交電商大佬拼多多準星中的獵物?
淘集集方面向億邦動力介紹了一位同時入駐淘集集和拼多多的商家,該商家爆料,今年十一期間,自己收到了拼多多小二要求其下架淘集集商品的通知:在48小時內下架淘集集商品,全面清查後發現違規的商家,將予以三級處罰(商家介紹稱,店鋪及關聯店鋪資源位下架3天)。
圖片來自張正平朋友圈
“小二給出的是正式通知,在商家群裡進行了說明,部分商家還接到了電話通知。”該商家補充道,“拼多多強調了會對該要求作出全面清查,讓商家48小時之內儘快處理。目前,已經有幾個商家被直接點名處罰。”
當下,部分商家仍在奮力追逐更低的流量成本和更大的流量渠道,無暇關注品牌自身建設。隨著淘系生態環境對中小商家日益嚴苛,當拼多多、淘集集這樣的平臺出現之後,商家“分心”在所難免。另一部分聰明而有遠見的從業者則會發現,社交電商這條賽道已經有些擁擠。
就在本週,雲集創始人肖尚略稱,自己不再僅僅將雲集定義為“社交電商”,而是轉向“會員電商”這個全新的賽道。可見,社交電商低成本獲客階段已基本告一段落。在拼多多上市確立了市場領先地位之後,跟隨者甚多。相應的,同質化競爭也明顯起來。上述商家指出,這種競爭主要體現在:拼多多的“發家”爆款,如衛生紙、清潔球等家庭清潔、百貨類商品已經陸續出現在了淘集集中。
從蘋果App Store的購物軟體排名來看,前15家電商中,包括拼多多、蘑菇街、微店、貝店、淘集集等在內的社交電商應用已佔據了相當比例,這是前所未有的生態變化。而淘集集也曾一度衝進了App Store購物軟體的前十位(截至發稿,拼多多第一,淘寶第三、淘集集第十二)。
這位由淘集集推薦的商家透露,自己在淘集集的銷量已經達到拼多多的一半,但就當前情況,假如真的“二選一”,還是會選拼多多。“目前,拼多多還有優勢。”
圖片來自爆料商家
“雖說社交模式流量分散,但在拼多多調整為品牌化戰略以後,資源位帶來的流量對於非大牌商家尤其珍貴,下架資源位會給商家帶來的損失相當大。”有商家表示,在拼多多這種平臺做的都是深度庫存商品,一旦關閉流量或者某個渠道會造成巨大的庫存積壓。
不過,這位精明的商家也隨時準備留出後路。“只要淘集集銷量能達到拼多多的三分之二,我就選淘集集。”他表示,“淘集集對商家相對寬容,拼多多的‘錯一罰十’不是一般商家可以承受的。”
億邦動力沒能找到更多商家來指責這場“二選一”鬧劇。畢竟通常情況下,商家既是平臺惡性競爭的“犧牲品”,也是無法與任何平臺建立信任關係的“心有慼慼”者。
就像以往“二選一”事件涉及的商家所說,大家已經“被搞怕了”。對於依附平臺屬性強、只有賣貨能力、缺失品牌建設能力的商家而言,其困境則更加明顯。
一位KA商家表示,對於嚴苛的二選一政策,也不是全無辦法。“我們現在會啟用朋友、親戚註冊的新公司,用不同的主體在不同平臺開店。如果連這種都查得到,那就真的沒轍了。”該商家無奈地說,只能小心再小心。
淘集集創始人張正平向億邦動力表示,拼多多一面面臨著天貓逼迫商家二選一,一方面又逼迫商家對淘集集二選一,“實在有些不地道”。
而對於突然跳出來的指責,截至發稿,拼多多官方暫未做出迴應。
億邦動力查閱資料發現,拼多多並非第一次被指要求商家“二選一”。2017年8月,蘇寧旗下拼團平臺樂拼購負責人發微博指責拼多多“學人家二選一”。彼時拼多多給出的迴應是不知道樂拼購這個平臺,並直指其是在為打知名度“碰瓷”。
事實上,無論淘集集與拼多多之間的戲碼是否被視作“碰瓷”,無可否認的是,拼多多自己也正面臨著“被二選一”的問題。“天貓相關工作人員正在和部分商家進行溝通,要求商家降低對拼多多雙十活動的參與力度。”多位商家日前向億邦動力爆料,天貓小二一直在關注品牌在拼多多活動會場的情況,已有商家下架了爆款商品,同時保證其他商品不會低於天貓售價。
當然,這一情況被阿里巴巴公關部堅決否認了。
但接踵而至的卻是拼多多聯合創始人在朋友圈對“友商”的公開指責。
圖片來自拼多多聯合創始人朋友圈
朋友圈已經成為“二選一”互懟的最佳陣地。而這樣的貓鼠遊戲,又成為了今年雙十一大戰之前的開胃菜。對此,億邦動力也在時刻關注最新進展,並呼籲電商行業良性競爭。顯然,在整體大環境充滿不確定性的時候,誰能逆水行舟,誰能逆風翻盤,誰更關注品牌自身的成長性,才是根本。
作為社交電商的一枝獨秀,拼多多爆發式地入場和上市像是在阿里的銅牆鐵壁中撕開了一個口子。解鎖GMV超過1000億元的成就,阿里用了10年,京東用了6年,而拼多多隻用了不到3年。顯然,這樣的成長速度是電商巨頭們意料之外的。
更令傳統巨頭擔心的是,原本就具備社交優勢的拼多多與騰訊的繫結仍在加深。就在拼多多進入微信重要資源位“限時推廣”的第一天,它也正式擋在了京東前面,成為了被天貓“二選一”的物件;而當拼多多和天貓雙方的支持者鏖戰正酣的第二天,便又有新玩家稱拼多多在“賊喊捉賊”。
拼多多之於阿里,淘集集之於拼多多,關於“二選一”的爭論是否真的這麼重要?這樣的迴圈不免會讓人想到那句話:“當你遠遠凝視深淵時,深淵也在凝視你。”
(文|前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