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資建公司、申請相關牌照,唯品會金融成色幾何?
據36氪訊息,唯品會與臺灣的富邦華一銀行計劃在四川建立一家消費金融公司,而唯品會正在申請取得相關的金融牌照。在很多人看來,唯品會的這個舉動向外界傳遞出了繼續進軍金融領域的訊號。
深耕金融,唯品會這是捨本逐末?
據筆者瞭解,此前唯品會已有網際網路金融業務,包括唯品寶、唯品花、唯品信用等內容,對應的產品模式應該分別是餘額寶、螞蟻花唄和芝麻信用。從這個角度來看,實際上唯品會金融的基礎已經相對完備,初步構建起了自己的金融小生態,而基於監管的要求,此次申請牌照可能只是順應合規的趨勢。
再者說,就算唯品會真要進一步推動金融業務發展,繼續深耕網際網路金融,也並非是捨本逐末。
縱觀整個網際網路圈,幾乎所有在一二梯隊中的企業都會涉及金融,玩跨界在當今早就不是什麼新鮮事了。不可置否,金融伴隨著風險,會增加企業經營發展的不確定性,但是,在風險威脅的同時,金融給網際網路企業帶來的好處也顯而易見。
一方面,金融本身的盈利能力就很強,會給企業的營收做加法。像騰訊,依靠微信支付、微粒貸等業務模組,今年上半年在金融業務營收同比增長了81%,有效緩解了其遊戲業務疲軟帶來的營收壓力。
另一個方面,金融能夠促進其主要生態體系的發展。比如京東,通過白條、金條、鋼鏰等金融業態的構建,有效刺激了使用者在其平臺上消費購物的慾望,也助京東拿下了“618”電商大戰的桂冠。再如支付寶,通過其金融屬性,有效將阿里旗下的淘寶、天貓、餓了麼、飛豬、淘票票等不同的流量入口聚合,形成集團化發展,並對淘寶等電商主業形成了有力支撐。
因此,從這兩個方面來說,網際網路企業做金融其實是利大於弊的,對於唯品會來說,做金融的同時,壯大主業,何樂而不為呢?
金融大戰慘烈 ,唯品會成色幾何?
由於跨界金融並不少見,所以唯品會拿到牌照,正式進入金融領域之後,面對的“前輩”也不在少數。除了阿里的螞蟻金服、百度的度小滿和騰訊的金融業務之外,京東、美團、網易、滴滴、頭條、360、攜程等眾多具有實力的網際網路公司也在這個領域明爭暗鬥,而所有人指向的都是使用者和流量,從這一點來說,唯品會想要從中脫穎而出,分到一杯羹並不容易。
而從產品角度說,越有特點的金融產品越容易獲得使用者。就像拓天速貸,8%-10%約定年化利率,六項風控、四大安全保障,都是鮮明的特點,因此能夠吸引超過21萬用戶註冊投資。反觀唯品會金融產品,唯品寶七日年化2.92%,這與餘額寶不相上下,難言對使用者有什麼吸引力,而唯品花、唯品信用,看起來在業內可能也是反響平平。因此,筆者並不認為唯品會能夠獨樹一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