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準下沉市場,「訂單兔」要從工具切入做社群團購
社群團購捲土重來,講的是一個線下版拼多多的故事,但又不止於此。 以線上社群降低渠道費用,依託線下社群減少物流成本,再加上週邊線下服務,理論上這大約會是個千億級的市場。
當前我們觀察到兩類社群團購玩家,一是傳統概念上的團購公司,代表性的比如你我您、 ofollow,noindex">食享會 、鄰鄰壹等等,此外還有拼多多投資蟲媽鄰里團,美菜網孵化了美家優享....前面列舉的這些要麼新近拿到融資、資金雄厚;要麼依託巨頭,資源強大。在這背後,還有許多分散的小型團購公司,有很多也能在早期起量,但很難完成單量的突破及跨地域的複製。
第二類則是做工具的平臺型玩家,代表性的是今天要介紹的“訂單兔”以及“群接龍”。總的來說,這類公司不將團長綁定於自己的平臺上, 而希望為團長提供團購相關交易工具,能比較輕地進行裂變、突破地域限制,最終通過對接上游供應鏈來獲取盈利。
訂單兔自 2016 年起開始面向農特微商做訂單工具。農特微商減少了渠道成本,由產地直接向消費者供貨,但物流等履約成本過高,始終無法起量。而如今的社群團購,則講起了完全不一樣的故事, 用集中化的訂單需求降低履約成本,渠道也壓縮至 1-2 個環節。
於是,2017 年訂單兔轉型做社群團購工具,服務中小型的團購公司,當下一共入駐了 4000 多名團長,不久前也上線了供應鏈對接平臺“貨源多”。 很特別的是,訂單兔將自己稱為“五環外”的社群團購, 瞄準的是三四線城市及縣域這樣的下沉市場,並認為社群團購有機會在這裡成為一個主流的購物場景。
工具切入的一個重要背景是,當前的社群團購主要基於線下的強關係鏈,消費者最直接接觸和信任的是團長。而在訂單兔視為主戰場的下沉市場, 能夠有獨立運作能力的團長並不多 ,因而中小型的團購公司成為了訂單兔的主要服務物件。
當下,基於 微信 H5 及小程式,訂單兔的功能主要有三個部分:
-
面向供貨方的管理工具,生產者或大型經銷商可以將商品資訊上傳至平臺,這部分依託了此前的農特微商資源,累積了 1 萬多產地端資源;
-
面向銷售端,團購公司和團長可以相互繫結,使用訂單兔在社群微信群內展開銷售活動,這一工具將永久免費,當前一共入駐了 8000 多名團長;
-
貨品對接:貨源多,9 月 16 日剛上線,服務於雙方做對接。值得注意的是, 現階段訂單兔面向的使用者主要是團購公司,需要有“訂單兔——團購公司——團長”這樣的過渡,雖然 團長也可以使用銷售工具,但只要與公司繫結過,就不能使用貨源多,避免了矛盾。
訂單兔創始人連傑告訴36氪,理想狀況下,訂單兔希望平臺上入駐更多的產地供貨商,完成“產地——訂單兔——團長——消費者”這樣儘量精簡的渠道,其中“團長——消費者”主要依賴微信群內及線下關係的強連線,減少消費者信任成本。 而訂單兔作為中間的撮合平臺,會提供推薦、對接等一系列的服務,並基於此做更多的延展。
而關於為什麼面對下沉市場,連傑解釋道:一二線城市的線上線下零售業態十分豐富,社群團購只能作為替代和補充; 三四線及縣域的零售渠道並不完善,電商的滲透率也不足,物流也不足以完成到家配送,且消費者對價格十分敏感,因而提供便宜、到家的社群團購有機會成為主流電商渠道。
這一結論的證明是,使用訂單兔的社群團購團長,可以很快地在一個縣城社群裡起量,並 超過了該區域所有電商渠道的包裹量 ,由團長負責從物流節點——家的配送,也由團長在微信群裡做最及時的售後響應,節省了成本。當下,社群團購的模式仍處於摸索階段,未來當團長熟悉了整體的運營流程的熟悉,也能使用工具自立門戶。
連傑告訴36氪,具有更大想象空間的一定是供應鏈端,做非中心化的分散式對接,匹配好產能和消化能力。當下,社群團購正處於風口,但仍然還在摸索和萌芽的階段,未來也一定會有線下的巨頭進入,藉助線下的連鎖店群來彌補社群團購的整體模型,但這個盤子足夠大,戰局也尚未分明。
最後來簡單介紹一下團隊,創始人兼 CEO 連傑是清華 MBA,有過 3 年的渠道管理經歷和 6 年的投行經歷。2013 年起創業,曾主導創辦互金專案“人際融”和快遞 O2O 專案“快小遞”。 此前訂單兔曾於 2017 年完成天使輪融資, 當時的主要形態是農特微商訂單管理 SAAS 系統,資方包括英諾天使基金、飛圖創投基金、清華 x-lab 創業 DNA 基金、水木清華校友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