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癒“網路失聯焦慮症”,嘗試按下人生暫停鍵

1961年,作家葉永烈在他那篇科幻小說《小靈通漫遊未來》曾這樣描述21世紀:
《未來時報》一個小時出四版,真的叫時報。現在資訊越來越多,他們準備改成《未來分報》——每分鐘出四版。你看完網路一天產生的訊息得用4年時間,而一份《紐約時報》說的比17世紀一個普通英國人一生的經歷還要多。
當時並沒有幾個人相信葉永烈所描繪的未來,更不會想到,在若干年後的資訊大爆炸時代,有一種病症叫做“手機失聯焦慮”,甚至因為網路失聯,引發了一場大型的“尋人啟事”。
2008年,《英國每日郵報》首次提出了“手機失聯焦慮症”概念,並稱這是“21世紀的瘟疫”。文中提出英國53%的手機使用者會因為手機丟失、沒電、欠費、連不上網而感到焦慮萬分,並且會想方設法避免這些情況的發生。
今天,斷網帶來的“失聯焦慮”正在成為越來越多人的現代病症。
日前,從紐約時代廣場到地鐵,甚至農村刷牆,因網路失聯而引發了一場“尋人啟事”。員工在地鐵車廂內傳送檔案時神祕失聯,哥們餐廳打遊戲突然失蹤……以“尋人啟事”大型網路失聯事件為開端,“失聯焦慮症”蔓延至繁忙都市。

1
斷網的集體恐慌,共鳴的“失聯焦慮”
當人們在地鐵、電梯或者其他一些網路訊號不佳的地方遭遇“網路失聯”,會感覺被關進了“網路黑箱”,陷入焦躁之中。
網路就像是座標,網路失聯意味著失去座標跌入孤島。
網路已經是人們工作的重心,所有情感交流、工作協同、娛樂生活甚至是價值判斷都必須通過網路。人就像是蟻群中的螞蟻,被剪掉觸角之後,螞蟻會因為失去和蟻群的聯絡而死亡。
上世紀初,有科學家做過一個實驗,把人關在一個10平方米不到的房間裡,有吃有喝有馬桶。但沒有窗戶,沒有時鐘,沒有燈光,處於完全的黑暗和安靜。結果大部分人在這種環境下呆不過三天。
在現代社會,網路其實相當於時鐘、燈光、窗戶。同樣的空間,沒有了網路,大部分人連3小時都熬不過去。
人是社會關係的總和,網路失聯意味著協作中斷。
“人是社會關係總和,如果不以一定的方式結合共同活動和互相交換其活動,就不能進行生產”。現代社會,人與人的協作關係通過網路結合在一起,你的失聯本質上也是他人工作的障礙。
要知道,在很多時候一份檔案無法傳送、一個訊息無法確認,可能會導致整個團隊在這一個小時無法運轉。協作中斷自然會給他們帶來無窮無盡的焦慮。組隊打野的時刻突然失聯……被團滅的血債看你怎麼還?
事實就是如此。
微博話題#拒絕網路失聯#成了網友們的大型吐槽和自嘲現場。
“為什麼我還是一個遊戲菜雞?因為我有一個老是掉線的神坑隊友。”
“不打算拒絕,讓我繼續失聯吧。但明天還得坐地鐵還得上班,算了還是連上吧”
“有一個佛系男友是什麼樣的體驗?一個星期不聯絡,沒電話,沒視訊,人跟失聯似的,有男朋友跟沒男朋友是一樣的感受。”
“網路失聯”幾乎是所有人都曾經經歷且正在經歷的問題。

2
學會按下“停止鍵”,治癒“失聯焦慮症”
當代年輕人正在被“焦慮”吞噬。在社會發展加速和個人節奏加速的雙重作用下,每個人都在為生活焦慮、為工作焦慮。
幾乎每天都能看到《高房價,正在殺死北漂的年輕人》、《奶茶,正在毀掉中國年輕人的健康》和《通勤,正在“殺死”1000萬北京青年》此類販賣焦慮的文章。
這些工作焦慮、生活焦慮最直接的表現,便是“失聯焦慮”。我們總是很著急,對一切都喪失了耐心。
科技是緩解焦慮的“良藥”,更完善的網路建設、更便捷的連網方式,讓我們不再懼怕因斷網而產生的“失聯焦慮”。
隨著5G網路的架構和WiFi商業價值的挖掘,以後人們的網路需求會越來越高,失聯的場景只會越來越少。
同時,公共WiFi管理工具也在為使用者帶來更優質的連網服務。以騰訊WiFi管家為例,從公共WiFi熱點覆蓋到連網場景拓寬,為使用者提供了公共場所連網的最佳解決方案。
騰訊WiFi管家目前已支援國內3億優質公共WiFi的免費連線,覆蓋機場、火車站、酒店、餐廳等場景,讓各種場合下的社交變得更為暢通,讓隨時隨地的高效溝通成為可能,緩解當下使用者的“失聯焦慮症”。
然而,流暢的網路並非治癒失聯焦慮的終極解藥。正視“失聯焦慮症”背後的網路依賴,讓自己擁有等待的耐心,才能釜底抽薪地治癒“焦慮”。
試問一下自己,我們所焦慮的“資訊爆炸”真的有價值麼?每天熱點無數,你在朋友圈看到的只是一個接一個八卦,一個接一個大瓜。
可大眾的記憶只有七天,七天之後事件塵歸塵土歸土。事件的“下半場”總是缺乏跟進,你的追熱點,也僅僅只是追熱點,並沒有帶來更多沉澱和思考。
與其每天追逐熱點,倒不如用這些時間泡一杯好茶看一本好書,讓自己得到短暫的放鬆與休息。朋友、戀人偶爾失聯,也許是他們想靜一靜,換個角度思考,其實也是給我們自己放慢步伐的機會。
同事5分鐘沒回復訊息,不如自己也稍微休息下喝口咖啡,要知道他有可能跑去樓梯間抽菸嘮嗑放鬆大腦了。戀人5分鐘沒回復訊息,不如放她一馬給她一些自由的空間,讓她和朋友好好打一局王者榮耀。
當你擺脫網路依賴,學會按下人生的暫停鍵,會發現“失聯焦慮症”不治而愈。因為有好的WiFi,有強大的內心,你想連就能連,想斷就可以斷。
----------------------------------------------
作者:深幾度,微信號:852405518,公眾號“深幾度”,歡迎署名轉載。
作者系獨立撰稿人。鈦媒體、品途網2016年度十大作者,騰訊科技2015年度最具影響力自媒體。關注人工智慧、移動互聯、數碼家電的產業融合,文章在介面、今日頭條、搜狐、騰訊、新浪、網易等30餘平臺釋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