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為“學無止境”默默買單?
“學習”作為催動人類發展的藥劑,一直被商業社會追逐推崇。在k12、早教、3-12歲拓展素質教育等趨近飽和的現狀下,大批黑馬將視野投向成年人市場,雖說難度相對大,但在拔丁抽楔後卻是另一片晴天。
節前對《現今教育大市場》趨勢展開簡單預判,2018年的教育從瘋狂走回理性,競爭卻從未中斷。更多教育參與人群,不再孤注一擲堅守形式主義,而是迴歸變革與創新的本質,為教育行業重塑充血,大政策角落中暗自發光的成年人教育企業越發焦灼。
網際網路為教育加碼後,對教育從業者而言好壞參半,一方面線上藉助H5小遊戲、社群裂變、自媒體攻勢等完成傳播,又利用無障礙學習屬性打破地區、時間、資源等限制;另一方面,也正因為線上優勢過於明顯,逼迫著傳統教育企業的升級轉型,資金、人力、網際網路思維都成為難題,而如今隨著交縱緊密的業務鏈搭建,也使得教育參與者難尋突破口。
實際上,在轉型迎來“不得不轉”的局面下,已經不再是教育行業可以投機取巧的時代了,受眾的感官認知與判斷能力也在不斷升級,“痛點論”和“缺口輪”才是目前能夠抓取使用者的最有效方式,利用“刺激購買”、“攀比從眾”、“利益誘惑”等方式手段越發難實現與受教者的關係鏈。
至此,教育的核心開始散發光明佔據主導,能豐滿“引流-留存-復購-主動傳播”的教育完整鏈條,成為所有教育企業正在努力達成的夙願,成人教育受眾作為吸引“主動選擇、主動買單、主動信任”的一群人,讓“成年人教育”參與者越來越難把控局面,一場“困窘與機遇”的拉鋸戰就此展開。
1、再多方法論,不如找到“學習”的原始動力。
我們不為成年人教育打上“成人學位教育”的狹義標籤,單獨研究成年人“學習”的行為,“知識付費”、“成人外語”、“興趣培訓”、“思維鍛鍊”等一系列企業都能概總到成年人教育的範疇之內。當本質變為了成年人主動選擇學習,真正想站住腳獲取信任的企業,就務必要研究成人學習者的內在需要,這是獲客的第一法門。
成人學習,存在主觀性強的現象,而“主觀”一詞,就大有研究。這種“主觀”,普遍來源於這個人本身在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充當的位置,想要達到的位置幾個維度,促成了對現今階段的自己“不滿意,想變化”的想法,那麼企業在獲取受眾時,就很好抓取切入點。
基於個人社會身份:通俗點說,就是基於工作技能的學習任務。為什麼如今“知識付費”、“線上講堂”蓬勃發展,是因為太多人想要在職場中擁有建樹。而在封閉的職場社交中,往往會把學習能力鎖定限制住。
例如技叔本人做新媒體,固步自封也有那麼幾年,然而新媒體的發展速度往往超出你在一個環境圈子下的發展速度,如果你總是等到外界來刺激再去效仿,那你這輩子甭想等到一篇10w+。針對技叔這種老年新媒體的痛點,社會中不斷出現了“三節課”、“運營圈”、“媒體講堂”、“3分鐘學文案”等一系列的付費知識。
讓成年人自討腰包的網課,大多是與職業技能相關聯的,它滿足了成年人心理剛需的三點:“擴大認知面”、“提升自身‘價格’”、“潛意識裝B”。
基於個人缺陷:沒有說的這麼難聽,比如你英語不好,在職場中處處受阻;你是個女孩,個性剛強刀槍不入,沒有男生願意接近;你五音不全,你手指不靈,沒有任何才藝的你埋沒在人群之中;你學歷不高,而如今的成人高考收到大規模鼓舞。此時,加分的教育應運而生。
在去年我接觸的一組資料裡,可觀測成人英語培訓比學生英語培訓可怕的多,6-18歲的培訓處於被動學習或者說上線較低,完成體制內的教育足以。而成年人會伴隨著不斷的要求,把自己的學習上線提高多倍,出現常年學習的現狀。
所以在成年人深度學習中找尋突破點,也將成為未來成年人教育的重點發展方向,解決當代工作者希望獨特、突出、更優秀的心理渴求。
基於生活狀況、思維模式等:雖然有人選擇茶米油鹽醬醋茶,但是還有一部分課程叫做讀書看報學插花。在另一個年齡層或者生活圈中,可能有更大的視野等待挖掘,他們有錢,他們很閒。在認識清楚不同層級後,培養氣質和打發時間的培訓班。
這一類的商機在於,如果找準的人群,樹高了形象,利潤空間和生存狀況遠比前兩類市場更大的企業要好的多。
2、如果能有效辨認成人的吸引點,獲客將變得更為簡單。
成年人教育與兒童教育的最大區別點是,後者為了未來,而前者是為了現在。很多從事快消品的健身行業的工作者應該更懂得“現在”的概念。
首先,激發成年人的“急不可耐”和滿足“目的”甚至超越“目的”是必不可少的。成年人在做消費選擇時往往目的性很強,這點和家長給孩子做選擇有非常大的區別。此時的名校、優師真的重要麼?答案几乎要回答“不”。
你買一款減肥產品,你最想問的實則是“我一天能瘦多少斤”,而非“這裡面什麼成分讓我瘦的”。
對於學習產品也是如此,多久能學成、這個“成”是什麼樣的、我最少花多少錢就能達到效果。
所以教育企業在課程搭建、包裝推出、宣傳口徑上,也要基本以“實操性”為主核心,其他的不過是加分項,即使方式俗不可耐,卻是最為有效直接的獲客手段。
其次,決于于社會、經濟等外部刺激。其實沒有人說一定要學點才藝才能在社會上生存,然而在社交屬性越發清晰的今天,當你走進社交場合,開啟交友APP,看著滿屏的畫作、聽著餘音繞樑的歌曲、觀摩小姐姐吉他視訊獲3k+點贊,忙碌上班平庸作業的自我將再次敲打脆弱的心靈。
素質培訓的企業,將打擊感提升的同時也將美好和簡單告訴還沒入圈的學習者,再用自身專業優勢創造更多可信任的迴圈空間,再發出又一輪的“緊迫感”給予消費者。當然,這並不是鼓吹用“忽悠”的模式創造盈利,而是在本身和同類品競爭時,一種良好的包裝與營銷方式。
最後,不選定大市場人群,做再多努力都是白費。我們不妨假定一下城市界限,一線城市競爭空間巨大,同崗位人數多如牛毛,正是因為存在競爭關係,才使得更多人選擇知識付費、技能培訓的學習方式。
而慢生活節奏的城市,競爭關係固然存在,但大數人以“工作+娛樂”構成主要的生活方式。甚至很多成年人選擇“固定工作”,或者那個開2600工資的小櫃員,其實是個開跑車的富二代,用庸俗的話講:“小城市可能沒有夢想”。撇開決定性,在一定程度上也證明了,在二、三線及以下城市的市場環境中,成年人教育企業將存活的越發艱難。
那麼此時,對於這部分市場而言,抓住趣味教育、興趣教育的企業會比技能教育的企業獲客簡單的多。
▼
當受眾是青春年少,學習是一件必須執行的事,對教育企業而言實屬自然獲客。但當成年人真正開始理解“學無止境”,即使已入職場多年,已身居高位,都樂於為自身投入更多資金與精力。渴望抓住“主動學習”這部分市場的企業主,應當考慮如何進擊消費者的內心世界,挖掘出潛在的需求。
成年人教育的大環境,讓更多人選擇在可支配的空間,停下打遊戲的手,重新拿起書本填充自我,最終,從成年人教育的角度,豐富教育行業的消費鏈條。
(編輯:齒輪易創chilunyc.com)
1、本文是芥末堆網原創文章,轉載可點選芥末堆內容合作 瞭解詳情,未經授權拒絕一切形式轉載,違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釋出失實文章,只呈現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並希望被芥末堆報道,請您 ofollow,noindex">填寫資訊 告訴我們。
來源: 芥末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