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面”養成記4:閱讀順序,工具,以及小成果
在「 “牌面”養成記2:閱讀學習計劃 」中提到過閱讀會輔助以 私家書藏 APP,目前已經都收錄完畢。

私家書藏部分書目
從目前統計來看,132本書籍中,還是偏愛「 中信出版社 」(可能是受羅輯思維影響的偏好性); 丹·艾瑞里 [Dan Ariely]因《怪誕行為學》系列而虛佔榜首;貢獻最多的作者應當是 琳達·哥喬斯 [Linda Gorchels],作為“牌面”啟蒙導師,助益良多。這裡要提的是,雖然本人定義了初高階,也厚顏把這些書目歸為“起步”階段,但套用其在《 產品經理手冊 》中提到的PM概念:
本書所指的產品經理,是指 高階 產品經理,也即傳說中的「 企業戰略家 」。

出版社和作者分析
「“牌面”養成記2」還規劃了一至三級的閱讀順序,根據四象限法則,先確定第一階段 起步且易理解 (概念知識/產品運營管理-得到聽書/思維導圖/筆記/微信閱讀-初級→未定級)的一象限書目,如下:
1. 產品之旅:產品經理的方法論與實戰進階_賴京露 2. 名創優品沒有祕密_杜博奇 3. 宜家的設計:一部文化史_Sara Kristoffersson 4. 產品心經:產品經理應該知道的60件事(第2版)_閆榮 5. 從點子到產品:產品經理的價值觀與方法論_劉飛 6. 做最好的產品經理_張弛 7. 產品增長力_李陽 8. 不做無效的營銷_王澤蘊 9. 匹配度:打通產品與使用者需求_陳峻銳 10. 小群效應:席捲海量使用者的隱性力量_徐志斌 11. 爆品戰略_金錯刀 12. 產品經理手冊(第4版)_Linda Gorchels 13. 精益創業:新創企業的成長思維_Eric Ries 14. 增長黑客:如何低成本實現爆發式成長_Sean Ellis 15. 痛點:挖掘小資料滿足使用者需求_Martin Lindstrom 16. 上癮_Nir Eyal 17. 定位_Jack Trout 18. 瘋傳:讓你的產品、思想、行為像病毒一樣入侵_Jonah Berger 19. 免費:商業的未來_Chris Anderson 20. 水平營銷_Philip Kotler 21. 無價:洞悉大眾心理玩轉價格遊戲_William Poundstone 22. 傑出產品經理_唐傑
已將以上書目在私家書藏中標記為在讀,待轉化吸收完分享筆記後,進階為已讀。
此外,第二至四階段安排如下:
起步但不易理解 (概念知識/產品運營管理-網易閱讀/PDF-初級→未定級)
落地但易理解 (產品設計/專業技能-得到聽書/思維導圖/筆記/微信閱讀-初級→未定級)
落地且不易理解 (產品設計/專業技能-網易閱讀/PDF-初級→未定級)
因 其他 類別中多為 自我提高和修養 類書目,故不特別安排閱讀順序,作為閱讀內容交換的獎勵機制,穿插在閱讀計劃中,形成閱讀 興趣紐帶 ,堅持完成整個書目的閱讀計劃。[暫無資源的書目若非實施需要暫不規劃]
小成果分享:產品經理也可以是文藝的,也應該是文藝的!(1)
寫書也可以是一種交流,這在李笑來的《把時間當作朋友》中表現的尤為明顯;同樣是交流,賴京露從發文到成書,機緣巧合下“半推半就”而成的這部作品,讓讀者感到更接地氣,也帶著濃郁的 文藝 氣。這本方法論書籍,講述了從“到底什麼是產品經理”的入門到產品設計的全過程;從 導演 般的“牌面”專案管理到不輸於“九品芝麻官”的一對多溝通交流;最後到關於產品發展和未來的資料分析這門硬核技能。如此一本發光發熱的書,讓讀者深有認同感,哪怕像本人這樣才剛打算上“牌桌”的小角色。

文藝的產品之旅
what is PM
作為一個完全不是經理( 沒有實際領導權 )的產品經理,需要從一個 商業洞察者 ,演變為一個 創作者 ,再進化為一個 導演 ,這其中雜亂的跑龍套工作要做,鞍前馬後的協調工作要做,Action和Cut的驅動/負責任務要做——累(加班)總是不可避免。
18點準備下班,17:58的時候已經整理好揹包要撤了,這時候工程師跑過來,“這塊功能你看是否符合你的需求”,因為這句話,開啟了一個可能需要開發人員、生產人員、專案管理參與的臨時質控小組驗收會議,準時下班……是不可能了,PPT裡少不了競品/友商對比[洞察],少不了原型介面/功能介紹及補充說明[創作],更少不了會議主持人[導演]。這或許就是命……
從產品助理,到產品專員,再跨度初級中級高階產品經理的洗禮,最後成為……總監或CEO?“企業戰略家”的高帽或許是產品經理的理想和追求,但這條 網紅 路,註定充滿坎坷。
what dose PM do
PM需要 打雜、補縫隙、背黑鍋、收拾爛攤子 ……簡直無所不能。雖然不同崗位的職責有差別,但 市場調研、產品定義及設計、版本迭代及專案管理、產品上線及培訓、資料分析及優化體驗、以及各種協助支撐 的活兒都少不了。
往往PM需要憋屈的戴著這個頭銜當保姆,idea貢獻要身先士卒,交付危險也要身先士“卒”。經歷久了,逆境商自然就上來了,脾氣也好了,韌性足了,歷練紅塵想來也就這麼回事兒了吧,只等一朝成仙,產品上線→迭代→爆款!
what dose PM need
經歷專案越多,越會發現這其中的 調研、設計、管理和分析 硬核能力必不可少。首先產品構架、原型、PRD的標準書寫就是必修課;單就培訓而言,調研準備材料,分析原始資料等等也自然不能跳步驟;為了很好的溝通,情緒/時間/目標/知識的自我管理奠定了溝通效率,學習能力和產品感決定了討論的高度和深度。

硬核技能
而貫穿始終的就是體現自身價值觀的邏輯思維。作者賴京露在文中提到的 MECE分析法 (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相互獨立,完全窮盡”),就體現了其“精益”的腦洞力,既要實現爆款佔領山頭,又不忘利用長尾佔有剩下的市場份額,雖然看似和共贏背道而馳,但不把這地磚鋪瓷密了,怎麼走的踏實?
(未完待續)
P.S. 非常認同文中序言部分黃釗hannima表述的概念——
要做很文藝/很“會玩兒”/具備超強“產品Sense”的產品經理,這種素質叫作具備好產品經理的“基因”,這種“文藝”是一種靜水深流般的細膩和真實。
產品經理無論做什麼設計,都反映了他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和洞見,只有真正且深入地理解了這個世界,才能做出真正有價值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