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面”養成記6:是不是日本品牌並不重要
《名創優品沒有祕密 _杜博奇》[得到聽書]轉化筆記

來源:得到[二維碼已遮擋,推薦前往APP聽讀]
本文介紹了在實體零售業衰落和電商崛起的環境下的新零售之路代表產品:名創優品[MINISO] 。

對這個在3年內全球開店2000+家,員工20000+人的企業,財經作家杜博奇 通過旁聽高管閉門會議、走訪北上廣杭新加坡等地,訪問百人,錄音100+小時,最後發現,這只是一個“非劣效性 ”試驗——名創優品只是在產品 、模式 、服務 上做足了功夫而已。這也恰恰給了我們一個例項,成功並非都需要發明和創造,可能做好精益發現就可。
產品

質優價廉
名創優品的成功祕訣在於質優價廉,這可以說是零售業的根本。
質優
為了做到質優,分別從源頭 和監管 落實。名創優品的供應商嚴格精選,譬如奇華頓、瑩特麗、嘉誠工業等。
當然看成熟期名創優品有這樣的合作商不足為奇,甚至對供應商做了嚴格的條款規定(下述),但我們不免會好奇初創期是怎麼選擇和攜手供應商的?聽過得到 《羅永浩的創業課》或者看過《生命不息,折騰不止》這本演講集合書的朋友可能會了解,作為踏入手機行業的新晉企業,老羅憑著工匠精神為了追求工業設計的質優,沒少各路敲門,作為小企業的不得不妥協之處就在於,同樣是優秀的供應商,既然有三星蘋果這樣的企業排在前面,那麼錘子就不得不面臨工期被排後的安排。想必這在名創優品初期也是不得不跨過的坎,或者有些小商品的質量不盡如人意可能也正是這樣的原因。
而為了讓供應商“自覺”,名創優品想到通過黑名單、不結算貨款、停止合作的條款使得供應商自我監管產品質量,這樣就做到了對客戶負責。
此外還實施產品體驗官機制,以及使用者資訊資料平臺,以達到精益優化產品設計和質量的效果。
價廉
物美價廉以前總是一種理想狀態,現實總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名創優品又是如何打破這個魔咒?答案是——短路徑+大批量。
短路徑是指從供應商直接採購,縮短供應鏈。可以理解為融入了直購機制。從傳銷,直銷等多種鏈式營銷的手段中分化出來的直購這種制度,就實現了兩點一線的供貨,再加上名創優品對貨品採用買斷制度,如此自然做到了薄利多銷。同款拖鞋,當MUJI要100元的情況下,MINISO用20元搞定,這就是優勢。
模式

加盟
名創優品的模式採用直營(佔10%),合作(佔15%),以及加盟 (佔75%)。但不像KFC和金拱門,紅脣串串這樣可以採用中央廚房的餐廳企業,作為日用品的名創優品如何質控?又是怎樣讓投資風險最小化的呢?
杜博奇作為財經作者,在此處詳細闡述了模式運營。要加盟,可以!拿出實力和經驗來,這也正應和了“沒有祕密”,雖然沒有創新,但是有雄厚資金+廣闊人脈+零售經驗+加盟經驗這樣的加盟商可以實現快速落地,這是雙贏的開局。
此外,名創優品還要求運營全面託管制,一方面使得加盟商從管理、庫存和賬目的事務性工作中解脫出來,另一方面自己也把握住了財務的關卡。再加上統一招聘和培訓,統一了工作人員的職業素質。
而財務管控的關鍵即在於對加盟費的活用,前文提到的直購模式又有提現了——一朝加盟費,三年不進貨。如何靠75萬就提供3年的日用品進貨?
答案是組建背後強大的金融平臺,其中分利寶、人人收、缺錢麼等網路金融平臺正是名創優品金融平臺的一部分。
服務

如今各個行業都會強調服務的重要性[之後會解讀《海底撈你學不會》,瞭解什麼叫做“服務”],名創優品也不例外,講服務流程細化為迎賓、購買、收銀、送客和售後,並嚴格培訓店員,所謂細節見真知,儘管很多東西沒法定量,但有意識的這樣做了,結果也顯而易見——在名創優品的購物體驗,總體都是較為滿意的。
為了衡量顧客對服務是否滿意,名創優品的全球聯合創始人葉國富還總結了一套“顧客表情指數理論”——顧客結賬後從收銀臺到店門口的幾步之內、面部表情說明了這次購物的一切。
人性化購物環境
作者在書中提到了名創優品根據視覺習慣理論(即人的視覺習慣是從左到右,左邊的位置優於右邊的位置,因此名創優品規定“暢銷的顏色、款式陳列在左邊 ”),這一點本人還是不敢苟同。原因是我們在商場購物,原則上都是右行,因此進入MINISO也是從右側開始的,如若第一眼沒有相中的,很可能不會踏進店鋪就離開了。甚至因為這個走向問題,當本人發現很多MINISO的收銀臺也分佈在右側時會感到很奇怪,因為收銀處佈滿人的時候,直接阻礙了右側進口,這在無意識中阻擋了客戶進一步探索的勇氣。博物館或美術館的展品陳列都會考慮展線設計,相信這一點在商品佈置中也通用,或許可以作為設計優化點之一。
總結
聽完本書後,回頭再來說下MINISO這個日本化名字的感受。起初感覺無論品牌讀音,還是仿照優衣庫的logo設計,都透著濃濃的日本風的,小商品的概念也和“百元店”相仿,本著對日本工藝的信賴以及確實“價廉”,很容易對產品就產生了認同感。並且不同於MUJI的性冷淡風格,MINISO一直主打溫暖可愛風,這無疑吸引了眾多女性客戶。
即便如今知道品牌只是有日本設計師參與(參與程度的多少未可知),產品產地也都在國內(即便是很多奢侈品牌,也是made in china,其實關於產地的爭論一直都只是消費者不願自己被不是日本產品“騙”而產生的報復心理),也並不影響對MINISO的好感,因為確實質優價廉,那麼是否日本品牌,是否日本製造,又有何關係?設計無邊界 ,歸根到底是為了讓使用者更容易接受→喜歡→購買,從而達到品牌宣傳效應罷了。
本書的成功方法學也可以簡單歸納為:即便做的並不突出,也沒有巨大的革新創意,但是每一步做精益,即可以成功。

MINI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