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商教父”,豪言5年完爆阿里,如今市值相差20000億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今天的電商是阿里、京東的天下,不過要知道,27年前,中國第一家電商公司誕生的時候,馬雲還在三尺講臺“傳道受業解惑”,劉強東更是剛剛高中畢業。
這家骨灰級電商玩家就是大名鼎鼎的慧聰網,而他的創始人叫郭凡生。
“投筆從商”
研究員下海搞出100億大企業
1955年出生的郭凡生,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下過鄉、當過兵,高考恢復後,考上了人大工業經濟學專業。
畢業後,他搞起了學術研究,憑著專業的態度和過硬的知識儲備,提出了具有重要影響的“反梯度理論”,發表了重要論文,年紀輕輕就晉升為副研究員,是名副其實的實力派學者。
儘管年輕有為,在學術研究方面做出了不少耀眼的成就,但是還是有些流言蜚語讓郭凡生很是不爽:學者只會講道理、紙上談兵,不能付諸於實踐。
為了“打臉”這些嘲諷學者的人,郭凡生果斷放棄了待遇優厚的副教授職位,加入了下海創業的大軍。
他要證明給別人看,學者並非是浪得虛名,自己的學問是可以變成財富的。
1992年,郭凡生在中關村一棟二層小樓紮下攤子,創辦慧聰公司,也就是現在的慧聰網。
當時慧聰主做資訊分類雜誌《中國商情快報——家用電器》,釋出企業的供應、採購、招標等資訊,跟後來馬雲做的黃頁有幾分相似。

當時如果有人想買電器,拿著郭凡生的雜誌,找到的價錢肯定是最低的,他也有了“中國分類廣告之父”的稱號。
2000年,中國網際網路時代拉開了帷幕,很多企業搞起了外貿生意,馬雲的阿里巴巴順勢而生,而郭凡生就把自己的雜誌搬到了網上,正式創辦慧聰網。
馬雲主打小件商品,研發了“誠信通”,郭凡生做的是大件商品,搞出了“買賣通”,兩者的經營路數雖然不一樣,但還是產生了激烈的競爭,業界流傳起“南阿里,北慧聰”的說法,頗有點金庸小說“南慕容,北喬峰”的意思。
但是,當時來說,馬雲這個“慕容復”被郭凡生這個“喬峰”完爆,畢竟郭在江湖上成名已久,“武功”高強。
除了慧聰網,郭凡生還獨具慧眼、做了搜尋引擎。
2003年,郭凡生建立中國搜尋,而且花費了很大的精力。
當時的搜尋引擎剛剛興起,堪稱當紅炸子雞,郭凡生憑藉搜尋業務賺得盆滿缽滿,網易、新浪都是他的使用者。
2003年12月17日,慧聰國際在香港上市,一夜之間,造就126個百萬富翁,市值最高時超過100多億。
慧聰一時風頭無兩,郭凡生也走上了人生巔峰。
“馬雲不道歉,我還沒完”
作為中國電商界的兩位大佬,郭凡生和馬雲堪稱一對冤家,經常隔空互懟。
馬雲剛做淘寶的時候,實施免費政策,3年都不賺錢,郭凡生覺得馬雲瘋了。
後來,淘寶開始強勢崛起,馬雲撂下豪言壯語:拿著望遠鏡都找不到阿里的競爭對手。
馬雲言下之意就是阿里打遍天下無敵手,根本就沒把慧聰網放在眼裡。
這可把郭凡生惹火了,他在媒體面前放話:馬雲太高估自己了,他把我聰慧網放哪裡呢?太自以為是了。馬雲不道歉,我還沒完。
馬雲不僅“看不上”慧聰網,連郭凡生也“看不上”。

2007年,馬雲組織“西湖論劍”,邀請了各路“英雄豪傑”,唯獨缺了郭凡生,這讓老郭很心塞,在接受採訪時,他“委屈”地說:“他邀請我,我一定會去,04、05年的時候就不邀請我”。
有一次,郭凡生參加央視《贏在中國》節目時,一位一事無成的“屌絲”青年向他預言:馬雲將在電商領域打敗他!
當時已貴為電商界大佬的郭凡生哈哈大笑,表示你是在開玩笑吧,我現在已經成功了,你都不相信我,你一個窮小子,讓別人怎麼相信你?
臺上臺下沒有一個人相信這個窮小子,但是後來一語成讖,而這個窮小子創辦萬網,被阿里以5.4億人民幣收購,成為阿里帝國的一員,他就是張向東。
2013年,慧聰網股價翻了2.5倍,郭凡生定了一個目標:5年超越阿里巴巴。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三年之後,慧聰網的市值只有60億港幣,而阿里市值3864億美元,相差2萬多億人民幣,慧聰網已經被阿里甩了不知道多少條街,目前來看,根本沒有任何機會超越阿里。
慧聰網衰落背後
想當年,慧聰網是電商行業當之無愧的王者,郭凡生更是被譽為“電商教父”,搜尋引擎也做得風生水起,後來卻被阿里反超,現在更是相差千里,幾乎消失在人們的視野。
僅僅十幾年時間,這個電商鼻祖為什麼就如流星般隕落了呢?
1. 固步自封,裹足不前
在中國第一個做B2B,郭凡生確實是有先見之明,戰略眼光不容置疑。
但是時代的發展太快,郭凡生漸漸有些跟不上了。
他“堅守陣地”,手裡就只有一張牌——慧聰網,反觀馬雲,主動出擊,不僅有阿里巴巴和淘寶這些王牌,更有天貓、支付寶、螞蟻金服、菜鳥等一眾“實力派”,目前業務領域還在不斷拓展,在商界呼風喚雨。
當年,郭凡生的慧聰網採取收費會員制,馬雲卻敞開大門,免費讓企業和個人進駐阿里和淘寶,從而實現了逆襲。
而在搜尋引擎領域,郭凡生更是犯了一個大錯誤,在2006年,他把中國搜尋和電視廣告業務出售,百度撿了個大便宜,在搜尋領域少了一個強勁的競爭對手。
雖說郭凡生的這些舉動都是為了專注於B2B領域,但是卻錯失了向其他領域拓展的良機,以致於最後連B2B領域都沒有守住。
細數網際網路領域的巨頭,比如阿里、騰訊、京東,大都是橫跨多個領域,很少有死守一個領域的。
郭凡生死守慧聰網,不思進取,只能是原地踏步,毫無成就。

2. 家族式企業,缺乏得力干將
在上個世紀,家族企業遍地開花,光芒萬丈,最出名的莫過於李嘉誠家族的長江實業,但是進入千禧年之後,特別是網際網路時代到來之後,家族企業再難以保持強勁的競爭力。
慧聰網從2006年開始,就由郭凡生任董事局主席,侄子郭江擔任營運長,兩個人的陣容維持了很多年。
反觀馬雲,創業之初就彙集了十八羅漢,個個都能獨當一面,比如孫彤搞定了淘寶,吳泳銘搞定了支付寶,彭蕾搞定了螞蟻金服等。
現代商業競爭,人才是最重要的一環,不斷補充新鮮的血液,才能讓企業保持創新性和活躍性。
3. 危機意識不足
在“屌絲”青年斷言阿里必將打敗慧聰網的時候,郭凡生一直強調“我已經這麼成功了”,完全是一副志得意滿的樣子。
那時候,慧聰網並不是沒有對手,阿里正虎視眈眈。
時至今日,阿里已經是電商領域的王者,馬雲也是身家上千億,但是他仍然表示,自己每天都睡不好,每天晚上擔憂阿里如果跑得慢了,就要被淘汰了。
另一位商界大佬馬化騰也說:沒有永遠的第一,說不定什麼時候就冒出來一個公司,把騰訊幹掉了。
他們分別坐擁電商、社交領域內最成功的公司,後面的競爭對手都難以望其項背,但是他們仍然保持著強烈的危機意識,不斷鞭策自己前進。

這麼來看,慧聰網的衰落就是無可避免的了。
在網際網路浪潮中,既要膽大心細,又要創意十足,如果有了一畝三分地就止步不前,即使不被淘汰,也不會有多大成就。
畢竟,時代拋棄你的時候,一聲再見都不會跟你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