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不要再說“使用者”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UXRen”(ID:cnUXRen) ,原作者:Adam Lefton,翻譯: 包子不好吃,審校:橙兒,36氪經授權釋出。
在一個關係到人們生活的行業裡,術語的準確是一切的基礎。
我在使用者體驗領域工作了近十年。從現在開始,我計劃將“使用者”以及跟它相關的所有術語——包括“UX”和“使用者體驗”等——從我的字典裡劃掉。這需要花上一些時間。我會先從避免在工作中使用這些詞彙做起,也會把這些詞從我的領英賬號中拿掉,在小規模的談話中,也會尋找一種新的方式來描述我的工作。我會嘗試給它找一個更好的說法。
目前我還沒有發現一個合適的說法來替代“使用者”這個詞,但我相信以後終會找到的。我認為這是一個挑戰。在科技領域中,和“使用者”有關的詞比比皆是,但是這些詞不再能代表我的價值觀,以及我對設計和技術的態度。我可以選擇繼續使用這種讓自己覺得彆扭的說法,也可以去探尋一種新的說法。我的選擇是後者。
在產品設計中,“使用者”和與其相關的詞是用來定義人和技術關係的基礎。人是動作的施加者,技術是承受者。
但是給人們貼上“使用者”標籤會剝離掉人的複雜性。這樣會將人簡化為一個單一的行為,並且強調了這樣的一個觀點,即人們更像是一個機器人,唯一的作用是為了使用某件產品或功能。在構造符合以人為本的產品時,這樣的思路是站不住腳的。如果我們將這樣狹隘和單薄的觀點作為產品設計這門學科的基石,那麼我們為適應變化的世界而改進設計,恐怕效果甚微。
我認為將使用者相關的詞作為術語是不人道且過時的。
與使用者相關的這些詞描述關係已不再準確。很久之前,操作者和技術之間的界限要清晰很多,現在的情況遠比那時複雜。沒錯,當你開啟手機上的一個 App ,你希望利用它來滿足某件需求,但是近幾年的情況也告訴我們, App同樣希望利用你來實現某些目的。Facebook 和其他的科技大廠的事件也清楚地表明,利用其實是雙向的。
簡單地說,使用者相關的詞誕生於一個更加樂觀且單純的時代。作為術語,我認為是不人道且過時的,因此我懷疑它沒法指引我們實現迫切需要的技術改進。
使用者體驗設計這個術語在2009年開始成為業界標準的普遍存在。而且我覺得我們應該經常質疑並檢驗我們所使用的新術語,確保它們的表意沒有被削弱或者改變。我們還沒有這麼做,這導致用與使用者相關的詞來定義的東西變得讓我覺得無法辨識。
使用者體驗相關的詞彙在 2009年初開始成為行業術語。截圖來自Google Trends
在一封來自 General Assembly 的郵件中,使用者體驗設計被定義為一種方法,一種通過構建能夠解決顧客問題的產品和體驗,使得品牌可以留住顧客的方法。
使用者體驗設計意味著解決顧客的問題並使得他們能夠成為回頭客?這個說法對定義好設計的價值是狹隘和黑暗的,並且它還被用在一封用於招募學生來參與培訓專案的郵件中,郵件還承諾帶他們走向技術事業的成功,這讓我感到擔心。

節選自 General Assembly 關於使用者體驗設計的郵件。
截圖由 Adam Lefton 提供
當我回想我的職業生涯時,我與使用者和使用者體驗設計的第一次聯絡與可用性密不可分,並且深深地根植於靜態網頁中。在物聯網時代來臨前,關注使用者體驗就是關心人們與簡單網頁的互動方式以及在其上尋找資訊的方式。
但是在2019年,事情就沒這麼簡單了。我們的許多互動都通過各種螢幕和裝置來進行,大規模地使用這些新技術,對我們生活的社會、政治以及情感領域都帶來了無法預見的影響。
事實上,人們去使用某個東西並不總是件好事。當網頁還僅僅是相對簡單的資訊倉庫時,這樣的衡量方式也許還比較恰當。但現在的情況是,使用者越來越多地將他們對裝置的使用和依賴當作負擔,我們最常用到的技術漸漸淡出了視線,導致我們再也不能單純地用“使用”這樣簡單的標準來衡量成功了。這個標準設定得太低了。
在設計的世界裡,使用者是根基。我們高度重視並關注我們的使用者。希望好事發生在他們身上,所以我們全力以赴,盡力與使用者站在同一陣線上。我們在使用者體驗設計組織中工作,管自己叫做使用者體驗設計師,我們將開發任務包裝成“使用者故事”。
我們真的關心這些嗎?我們是否關注這一問題:我們不斷地暗示使用者,只有他們反覆使用,我們的產品才能妥善執行,即使對其有所損害? 這樣的矛盾使得我們需要仔細地審視這樣的說法。
“使用者”這個成為剝奪了人們作為人的情況……它消除了一些背景,並將人簡化成一個簡單的行為。
在使用者體驗的領域之外,“使用者”這個詞還有一些其他令人厭惡的含義。比如英文中用“drug user”來稱呼吸毒的人,但這並不能說明某個人在毒品方面有藥物依賴的問題。“使用者”這個稱謂在很大程度上將毒品依賴的責任歸因到了產生毒品依賴的人身上。這種將吸食毒品看作是是一種自發的,自願的,在自我意識的控制下發生的行為,但事實上,正如我們所知,藥物依賴並不是上面說的這樣,它可能由複雜的社會經濟和心理健康狀況造成。“使用者”這個詞消除了一些由人們的生活和歷史所帶來的影響,它消除了一些背景,並將人簡化成一個簡單的行為。
請想象一下這樣的世界是什麼樣的:大家都在用諸如此類的東西作為基礎來構建技術,而數十億人都在用這樣的技術驅動每天的生活,並推動這個世界的發展。但這就是我們目前的處境。
已經有人清晰地闡述了在設計中,產品不應該關注在孤立的使用者環境中的所遇到的問題,而應考慮如何創新,並在社會層面上發揮作用。我想我們還不清楚這樣的方式在實踐中是怎麼樣,更別說大規模的應用了。但是有一點我可以肯定,與使用者相關的詞飛不上這艘新船。這些詞太沒勁了。
儘管和使用者有關的詞在我的行業已經佔據了主導地位,但即便沒有這些詞,我也仍然在設計和寫作。沒有這些詞,也仍然在解決問題和進行思考。我仍然是一個渴望為他人的生活創造價值的人。如果可以的話,我希望自己在用詞上的轉變能幫我在工作中做得更好。
沒有了使用者相關的詞,我會重新定義對設計的想法,這個工作很艱鉅。我的溝通會變得困難。我會開始建立一套超脫“使用”的框架結構,並且制定更加有意義的標準,比如生產力、樂趣和幸福感。我可以開始將工作做得更好。
我相信我們都能做得更好。
原文標題:《As a Designer, I Refuse to Call People ‘Users’》
原文連結: https://medium.com/s/user-friendly/why-im-done-saying-user-user-experience-and-ux-in-2019-4fdfc6b7de23
釋出日期:Jan 15, 2019
版權宣告
-
本文版權歸: UXRen翻譯組 所有;
-
轉載帶UXRen的翻譯文章,文章標題必須保留“ UXRen譯 ”字樣;
-
轉載文中必須保留:“UXRen翻譯組”、“作者”、“譯者”及“審校者”資訊;
-
轉載文末必須保留本譯文公眾號連結地址;
-
轉載文末必須保留本公眾號二維碼;
-
如未遵照上述規則轉載,視為侵權,UXRen社群保留隨時追責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