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運營:你以為10萬+閱讀的爆文很容易寫嗎?
越來越多的年輕一代人涉及新媒體領域,也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成立新媒體部門/團隊,但新媒體並不是那麼簡單的。
在新媒體領域經常能夠聽到一種疲倦的聲音,而這種“疲倦”不是真的疲倦,而是做了大半年的新媒體最後連自己都養不活,因此許多人開始放棄了。

對於個人、企業來說,如何才能做好新媒體平臺,如何才能做好公眾號,如何運營抖音短視訊,如何獲取流量做營銷呢?
答案只有一個,就是做好內容創作與運營。
新媒體領域從開始到現在一直流傳的一句話就是“內容為王”,脫離內容講營銷,講傳播都是耍流氓。如果說把某一個平臺的賬號當成一個自己的產品,或者是企業的產品來看待的話,那麼他就是一種輔助的工具。
有了工具就需要有內容,有了內容才可以進行傳播、服務/銷售、反饋,對於微信公證號或者抖音,快手等賬號來說都是需要一條條的內容去填充這個平臺的,只有擁有足夠多的內容才能夠建立起跟讀者、使用者的粘性。
你瞭解過一些所謂的大V之後,你肯定可以發現他們發表的每一個主題,每一個聲音,每一個點都是與我們日常息息相關的內容。讓使用者根據內容產生一定的共鳴就是一種核心,讓使用者知道這件事或許與他有關,或許認為自己可能正在涉及,這也是讓使用者融入內容,體現價值的表現。
正如羅輯思維中的羅胖60秒音訊,每天早上六七點鐘起床就能聽到,他的音訊往往體現出來一種知識的力量,可以說,如果不是管理層的人,普通人很難理解得到。正如蕊希每晚10點的音訊,如果不是孤獨寂寞冷又或者雙方熱戀的人,普通人還是很少聽情感的。正如領英,如果不是因為找工作,看職場知識,普通人還是很少看的。

脫離了本質去看一些新內容的人,你會自我代入,回想自己,感覺就是自己的經歷,然後跟著她活潑爽快的內容去發洩。
那些所謂知識付費的營銷套路應該是不新鮮了,通過大家的共鳴與展現自己的價值。你會常常聽過別人說公眾號的紅利已經過去了,音訊的紅利也已經過去了,短視訊做的人太多了,也沒什麼福利了,從而會引導你會覺得自己很焦慮,覺得會彷徨無助,染回你就會想著通過買這些大V,大神的課程去聽,去提升自己。

做好內容的核心本質就是要從人與人之間的共鳴點與價值點出發。共鳴點與價值點我們都需要從自己的身邊,日常的生活,日常的人、事、物找切入點,然後通過不斷的積累與學習。
做內容創作還有一個很好的方向就是追熱點
每天的百度頭條,今日頭條都會有一些閱讀量非常高的新聞資訊,而追熱點也是漲粉的好渠道。如果說做公眾號,或者是抖音快手單單靠活動,擴散是比較慢的,如果通過熱點來散發定位與價值,那就會快許多,因為熱點資訊本身就是帶有強有力的力量。

熱點追得好,可以分分鐘帶來成千上萬的粉絲,追得不好也同時會墜落深淵,曾經的二更食堂就是一個例子。
內容創作追熱點的法則就是快
每天的熱點事件都是人們最關心的東西,當然也不是什麼熱點都可以蹭的,例如那些政治類,歷史類,新聞類的最好少點蹭,有句話叫做,夜路走多了,總能遇見鬼。
熱點追不及,那就做差異
一般來說,一個熱點事件的高潮最多會維持48小時左右,一旦過去了這個時間,就會慢慢降落下來了。如果在這個時間段你很忙,沒太多的時間去追熱點,那麼你就可以根據相關的熱點自信結合自己的觀點進行闡述做差異化。
如果在事件已經過去了48小時之後你再去寫眾所周知的東西,那就已經不能再引起使用者的關注度了,因此,差異化追熱點也是一種好方向。
文章圖片來源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