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賦能傳統零售,織點智慧打造“AI+零售”新物種
“我們現在不鼓勵無人零售,無人零售還是有點太超前了,步伐邁得有點太快了,但通過人工智慧識別系統,現階段我們可以做到讓收銀無人化,從而減少人員成本。”織點智慧CEO馮新宇在3月18日舉行的“織點智慧新品釋出暨合作伙伴大會”上表示。
3月18日,織點智慧在廣州羊城創意產業園舉行品牌升級暨新品釋出會。在此次釋出會上,織點智慧推出了三款新產品以及“拿了就走”的解決方案,馮新宇與現場的各位嘉賓就AI+零售領域的前沿技術與發展趨勢進行了討論。兩百餘位合作伙伴、投資人及知名媒體到場,並在現場體驗了織點智慧最新的“無人收銀系統”。
織點智慧是一家致力於用AI為傳統零售行業賦能的企業,其所開發的“無人收銀”系統目前已經在廣州、深圳等多座城市實現了落地和應用。使用這套裝置,顧客只需將商品放到收銀臺上,機器就可以瞬間識別出商品以及總價,然後顧客通過人臉識別或掃碼就可以進行支付,對於商家來講,不僅節省了收銀端的成本,也提高了顧客的購買體驗。
作為“AI+零售”領域的先行者,織點智慧主要專注於無人收銀系統的開發,通過“商品自動識別”以及“人臉支付”來實現自動化收銀,從而減少商戶的人工成本,推動傳統零售實現真正有效的轉型。
(現場嘉賓體驗織點智慧研發的無人收銀裝置)
在此次釋出會上,織點智慧推出了織點CVPOS、織點Facescreen和織點Facebox 三款新產品。其中織點CVPOS通過雲端識別技術進行商品識別,能同時識別5-7件商品,其底部的重力感應器,可以防止商品遮擋導致識別遺漏的問題。不僅支援刷臉支付,同時還支援掃碼支付。而織點Facescreen,不僅能實現人體動態3D跟蹤、資料和採集一體化,還能根據商家需求進行螢幕廣告切換。此外,這款產品不僅支援刷臉支付和掃碼支付,還能定製開發NFC支付功能。織點Facebox與前兩款產品截然不同的是,它只要接入商家會員系統,對接現有收銀臺,即可實現刷臉支付。這款產品非常適用一些強會員性的商鋪,如咖啡店、飲品店等。
此外,織點智慧此次還重點推出了可執行的“拿了就走”方案。顧客在挑選完心儀的商品之後,無需結賬可以直接“拿了就走”,真正做到便利店的“無人化”,極大的提升了使用者體驗。織點智慧廣州中信店將成為第一家實施的門店,3月23日開業後消費者可以直接去體驗。但馮新宇也坦言,這種模式成本較高,織點智慧將繼續優化產品降低成本,在真正落地前,人臉支付+商品自動識別的結帳臺支付會是智慧支付的一個過渡期。“現階段能將收銀環節無人化已經是個巨大的進步了。”馮新宇表示。
此外,織點智慧還發布了全新的品牌和logo,品牌名稱正式由“逗號智慧”更名為“織點智慧”。據馮新宇介紹,之所以更名為“織點智慧”是希望通過AI給商家賦能,從而編織出全國最大的智慧零售網路。“前期我們一直在做產品研發和測試,目前產品已經完成了開發,並且在測試中有非常良好的表象,接下來我們希望能夠快速的在國內主要城市完成佈局。希望通過此次品牌升級,織點智慧在使用者心中建立更為鮮明的印象,成為“AI+零售”行業的代名詞。”
“AI+ 零售”或是AI 變現最快最直接的賽道
經過幾年的快速發展,AI技術已經變得較為成熟,包括安防、無人駕駛等領域都已經有了較為成熟的應用,但如何在眾多的落地應用中脫穎而出?馮新宇認為,“AI+零售”或許是AI變現最快最直接的賽道,目前最有可能實現的就是利用AI技術實現人力成本的降低。而織點智慧正是希望通過AI來解決“人”和“貨”的問題,從而為商家降低人力成本。

織點智慧作為一家專注在零售領域的AI公司,致力於通過AI賦能傳統商家,編織全國最大的智慧零售網路。為此,織點智慧研發了基於AI計算機視覺識別“人”“貨”的第三代技術。通過專注在“人”和“貨”這兩個識別的領域,一方面幫商家解決人力成本問題;另一方面,抹平線上和線下的鴻溝,實現人和商品資訊的完全數字化。
馮新宇表示,“我們的模式更像蘋果、大疆那樣,是去開拓一個新的物種,從硬體、演算法到系統,都得要自己做。而這個門檻並不低,對我們來說當然是挑戰,同時也是巨大的機遇。因為我們是在開拓對未來零售行業有巨大價值的一個新物種。”
技術更新迭代,實現“降本增效”
作為“AI+零售”領域的先行者,織點智慧在成立之初,就建立了強大的AI演算法、硬體團隊和實驗室。而相比大多數無人零售所採用的RFID技術,人工智慧技術相對成本更低,不需要另外人手為每個商品貼標籤,也避免了貼標籤失誤帶來的影響。而且資料可以橫向打通,以服務於不同物理位置之間的不同商店。

織點智慧CTO樑瀚君表示,“一開始在完全沒有參考的情況下,我們是摸著石頭過河的。我們踩了無數坑,進行了窮舉式嘗試,甚至丟棄了一大堆的產品原型。原本我們預計要3-4年才能完成產出,但基於神經網路進行深度學習,在調整演算法更強的適用性後,最後只花了9個月時間就打造了第一臺產品。”目前,織點智慧已經推出了眾多產品,包括人臉識別門禁、與微信合作打造的第一版微信Facepay刷臉支付以及手勢支付等。
而在CV技術上,織點智慧目前已經做到了國內領先水平,其中多項技術已申請國家專利。如今,該項技術經過五次迭代,可識別SKU超過1000個,可同時識別5件商品,識別時間少於0.3秒,準確率達到98%以上。商戶通過使用織點智慧的無人收銀系統,可以減少40%人力成本。而織點智慧的裝置服務費為每月500-600元,僅相當於人力成本的十分之一左右。
織點智慧希望打造可以真正低成本、大規模推廣的世界級零售場景。技術上,不但有一支卓越技術團隊在背後支撐,還得到了全球頂級AI專家王懷清教授的加入與支援。此外,織點智慧還與中科院天光所簽署合同,承擔了核心的人工智慧故障預測開發工作。
多場景佈局“AI+ 零售”,加速落地應用
為了給客戶提供最專業的服務,織點智慧的商務團隊要求能通曉技術。織點智慧銷售副總裁胡耀星表示:“商務人員也要是半個技術研發人員,只有深入瞭解技術,才能夠在客戶面前更好地闡述產品的效能。”
織點智慧是一家致力於用AI為傳統零售行業賦能的企業,其所開發的“無人收銀”系統目前已經在廣州、深圳等多座城市實現了落地和應用。使用這套裝置,顧客只需將商品放到收銀臺上,機器就可以瞬間識別出商品以及總價,然後顧客通過人臉識別或掃碼就可以進行支付,對於商家來講,不僅節省了收銀端的成本,也提高了顧客的購買體驗。
作為“AI+零售”領域的先行者,織點智慧主要專注於無人收銀系統的開發,通過“商品自動識別”以及“人臉支付”來實現自動化收銀,從而減少商戶的人工成本,推動傳統零售實現真正有效的轉型。
(現場嘉賓體驗織點智慧研發的無人收銀裝置)
在此次釋出會上,織點智慧推出了織點CVPOS、織點Facescreen和織點Facebox 三款新產品。其中織點CVPOS通過雲端識別技術進行商品識別,能同時識別5-7件商品,其底部的重力感應器,可以防止商品遮擋導致識別遺漏的問題。不僅支援刷臉支付,同時還支援掃碼支付。而織點Facescreen,不僅能實現人體動態3D跟蹤、資料和採集一體化,還能根據商家需求進行螢幕廣告切換。此外,這款產品不僅支援刷臉支付和掃碼支付,還能定製開發NFC支付功能。織點Facebox與前兩款產品截然不同的是,它只要接入商家會員系統,對接現有收銀臺,即可實現刷臉支付。這款產品非常適用一些強會員性的商鋪,如咖啡店、飲品店等。
此外,織點智慧此次還重點推出了可執行的“拿了就走”方案。顧客在挑選完心儀的商品之後,無需結賬可以直接“拿了就走”,真正做到便利店的“無人化”,極大的提升了使用者體驗。織點智慧廣州中信店將成為第一家實施的門店,3月23日開業後消費者可以直接去體驗。但馮新宇也坦言,這種模式成本較高,織點智慧將繼續優化產品降低成本,在真正落地前,人臉支付+商品自動識別的結帳臺支付會是智慧支付的一個過渡期。“現階段能將收銀環節無人化已經是個巨大的進步了。”馮新宇表示。
此外,織點智慧還發布了全新的品牌和logo,品牌名稱正式由“逗號智慧”更名為“織點智慧”。據馮新宇介紹,之所以更名為“織點智慧”是希望通過AI給商家賦能,從而編織出全國最大的智慧零售網路。“前期我們一直在做產品研發和測試,目前產品已經完成了開發,並且在測試中有非常良好的表象,接下來我們希望能夠快速的在國內主要城市完成佈局。希望通過此次品牌升級,織點智慧在使用者心中建立更為鮮明的印象,成為“AI+零售”行業的代名詞。”
“AI+ 零售”或是AI 變現最快最直接的賽道
經過幾年的快速發展,AI技術已經變得較為成熟,包括安防、無人駕駛等領域都已經有了較為成熟的應用,但如何在眾多的落地應用中脫穎而出?馮新宇認為,“AI+零售”或許是AI變現最快最直接的賽道,目前最有可能實現的就是利用AI技術實現人力成本的降低。而織點智慧正是希望通過AI來解決“人”和“貨”的問題,從而為商家降低人力成本。

織點智慧作為一家專注在零售領域的AI公司,致力於通過AI賦能傳統商家,編織全國最大的智慧零售網路。為此,織點智慧研發了基於AI計算機視覺識別“人”“貨”的第三代技術。通過專注在“人”和“貨”這兩個識別的領域,一方面幫商家解決人力成本問題;另一方面,抹平線上和線下的鴻溝,實現人和商品資訊的完全數字化。
馮新宇表示,“我們的模式更像蘋果、大疆那樣,是去開拓一個新的物種,從硬體、演算法到系統,都得要自己做。而這個門檻並不低,對我們來說當然是挑戰,同時也是巨大的機遇。因為我們是在開拓對未來零售行業有巨大價值的一個新物種。”
技術更新迭代,實現“降本增效”
作為“AI+零售”領域的先行者,織點智慧在成立之初,就建立了強大的AI演算法、硬體團隊和實驗室。而相比大多數無人零售所採用的RFID技術,人工智慧技術相對成本更低,不需要另外人手為每個商品貼標籤,也避免了貼標籤失誤帶來的影響。而且資料可以橫向打通,以服務於不同物理位置之間的不同商店。

織點智慧CTO樑瀚君表示,“一開始在完全沒有參考的情況下,我們是摸著石頭過河的。我們踩了無數坑,進行了窮舉式嘗試,甚至丟棄了一大堆的產品原型。原本我們預計要3-4年才能完成產出,但基於神經網路進行深度學習,在調整演算法更強的適用性後,最後只花了9個月時間就打造了第一臺產品。”目前,織點智慧已經推出了眾多產品,包括人臉識別門禁、與微信合作打造的第一版微信Facepay刷臉支付以及手勢支付等。
而在CV技術上,織點智慧目前已經做到了國內領先水平,其中多項技術已申請國家專利。如今,該項技術經過五次迭代,可識別SKU超過1000個,可同時識別5件商品,識別時間少於0.3秒,準確率達到98%以上。商戶通過使用織點智慧的無人收銀系統,可以減少40%人力成本。而織點智慧的裝置服務費為每月500-600元,僅相當於人力成本的十分之一左右。
織點智慧希望打造可以真正低成本、大規模推廣的世界級零售場景。技術上,不但有一支卓越技術團隊在背後支撐,還得到了全球頂級AI專家王懷清教授的加入與支援。此外,織點智慧還與中科院天光所簽署合同,承擔了核心的人工智慧故障預測開發工作。
多場景佈局“AI+ 零售”,加速落地應用
為了給客戶提供最專業的服務,織點智慧的商務團隊要求能通曉技術。織點智慧銷售副總裁胡耀星表示:“商務人員也要是半個技術研發人員,只有深入瞭解技術,才能夠在客戶面前更好地闡述產品的效能。”

目前,織點智慧憑藉最專業的服務和最先進的技術,已成為“AI+零售”落地實力最強、應用場景普遍的企業。它所開發的“無人收銀”系統,已在微信支付、周黑鴨、方圓地產、雪貝爾烘焙、新加坡電信等數十家店實現落地應用。
前不久與織點智慧達成深度合作的天美聯盟代表劉海波表示:“通過織點智慧的人臉支付和智慧結賬臺,我們不僅實現了顧客自助買單,同時還完成了產品宣傳、消費資料智慧化的功能。相比投放前,我們的客單數綜合增長了8%,真正做到了線上線下一體化運營,幫助門店更好地服務消費者。織點智慧的產品,成功將AI技術與美妝零售結合起來,為天美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繼續保持企業優勢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未來,織點智慧將繼續推進AI技術與更多零售場景的結合,打造智慧零售新生態。據瞭解,織點智慧在2019年要完成近千個商店的改造,將繼續領跑行業。馮新宇堅信,商品自動識別支付會在未來廣泛落地,取代條碼成為支付主流。在他看來,除安防外,AI在新零售行業的發展將會走入快車道,相比其他行業,將會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