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要避免自嗨
產品經理要避免自嗨,避免全新的場景
曾經做過一個感覺非常厲害的特性,申請了專利,甚至成為該產品的主打賣點。但是釋出之後,拉取售後資料,使用者並未對此有所反饋。售後沒問題,不代表功能沒問題(因為當時這個特性太新,還非常不穩定),而是使用者根本不用。
一個當初令產品經理,技術人員都期待興奮的特性,到了使用者手裡基本毫無用處。這就是要在設計時,避免自嗨。換一句話說我們可以創造新功能,但是在周圍環境條件都不具備的時候,避免把使用者強行拉到一個新的場景中。

圖片發自簡書App
另一個例子是最近風頭正熱的智慧音箱。在國內的火爆程度遠低於美國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中國使用者還沒有使用智慧音箱的完全場景。在美國智慧家庭普及比中國高得多,家用安防攝像頭,智慧門鈴,智慧車庫門控制器等周邊設施佈置齊全。此時加入智慧音箱可以成為整個智慧場景的中控裝置。中國家庭擁有智慧音箱,但是沒有周邊設施,一箇中控去控制誰呢?有點強行把使用者拉進了一個新場景中,步子跨挺大。

圖片發自簡書App
同一個例子中,亞馬遜剛開始做智慧音箱品類時,定義其在整個智慧家居場景中是個中控裝置,但是為什麼亞馬遜一開始把它的中控能力合進了音箱裡,而不是另造一個新硬體品類呢?還是避免創造完全新的場景,保留音箱的形態,讓它自然而然的融入,才更好的平滑過度。
產品經理在設計功能時,肯定已經體驗過不同的競品,基礎功能打磨過千百次。因此基礎核心功能已經不能刺激到產品經理了,在追求創新的路上容易迷失和自嗨。但是使用者不一樣,使用者尋找一樣產品首先是為了它的基礎核心功能而來,需要一個音箱,那它首先能聽歌,若除此之外它若還能有語音識別的能力,會成為一個加分項。促成使用者的選擇。

圖片發自簡書App
所以產品經理做差異化功能是必須的,但不是為了差異化而差異化,目的是如何讓產品更契合目的使用者的使用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