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與微博成“老夫老妻”,社交媒體為何從不缺席?
豬年春節,百度拿下春晚獨家紅包互動合作伙伴,抖音成為春晚獨家社交媒體傳播平臺,對於百度和抖音來說,上春晚都是第一次,兩家公司均十分興奮,為這次活動投入了大量的資源。春晚與網際網路公司合作其實已有很久的歷史,2014年微博、2015年微信,2016年支付寶,2018年淘寶……2017年比較特殊,當年張小龍宣佈微信退出紅包大戰。不過,即便春晚沒有紅包合作伙伴,也有其他名目的網際網路類合作伙伴,特別是今年春晚,合作伙伴尤其多。
春晚“腳踏多隻船”
一年前,微博成為央視狗年春晚獨家社交傳播合作伙伴,今年抖音拿到這一合作專案,在很多人以為微博會缺席春晚時,2月3日,微博宣佈與央視春晚達成視訊及直播內容合作,雙方將延續往年在視訊及新媒體傳播層面的深度合作,聯手在春節期間推出央視春晚視訊直播、相關節目集錦、幕後花絮以及亮點剪輯,除此之外微博還將上線花式拜年、趣味點評、打卡晒照等多樣化的互動活動,配合春晚內容的碎片化傳播。

在微博宣佈達成視訊及直播內容合作前不久,抖音最直接對手快手對外宣佈,已成為2019央視春晚官方內容分發平臺,獲得了春晚的短視訊版權,使用者可以在快手看春晚、互動和搶紅包。

春晚今年同時與百度、抖音、微博和快手牽手,每個合作伙伴都安排一個不同的合作名目,顯得有些“腳踏多隻船”。但其實這恰恰表明了央視對新媒體的重視,百度是搜尋引擎+資訊流代表,抖音和快手是短視訊雙強,微博是社交媒體之王,通過與形色各異的新媒體平臺合作,央視春晚內容就可以俘獲更多觀眾群,以年輕人喜聞樂見的方式比如短視訊、社交媒體等,得到更接地氣的傳播。
這背後是一個有37年曆史的老牌電視節目面對全新媒體環境的應對之策,從2019年來看,春晚對新媒體的態度更加激進。
春晚已成為年俗,然而近幾年特別是很多年輕人不再看春晚,或者不再認真看春晚卻是不爭事實,央視公佈的資料顯示,春晚收視率在2010年創下歷史最高峰的38.26%,2014年馮小剛導演的春晚收視率僅為30.98%,2015年羊年春晚再度下滑,收視率第一次跌破30%,僅為29.60%,此後幾年略有回升,不過都沒創新高。
幾年前,春晚不再人人看的關鍵在於兩點:一方面是因為春晚節目眾口難調,智慧電視時代使用者也有了更多內容選擇;另一方面是使用者跨年習慣的改變,不論是刷手機還是搶紅包,都直接分流了本應該屬於春晚的注意力,不只是春晚,這樣的行為習慣已經改變了電視媒體的地位,手機甚至被一些人稱為電視殺手。
正是因為此,春晚正在積極求變,讓內容可以滿足更多人口味的同時,擁抱多樣化的新媒體平臺,哪裡有觀眾,就將節目送到哪裡,以適合對應平臺的內容消費形式呈現,這樣看就不難理解為何春晚要“腳踏多隻船”了,當然,很多合作伙伴與春晚合作也有真金白銀的投入,可見網際網路平臺類定製合作,本身是春晚的一種變現模式,這類互動廣告如今正在流行,成為電視臺彌補傳統電視廣告下滑的一個手段。
超級IP春晚被爭搶
從各路新聞來看,網際網路巨頭都在擠破頭爭奪春晚這一隻有四個小時的節目,今年尤為激烈,百度與春晚紅包合作金額19億創歷史之最,抖音和快手兩大短視訊平臺針尖對麥芒,微博今年也繼續變著名目和春晚再度合作。
為什麼網際網路平臺比往年更加重視春晚?核心原因,我認為在於幾點:
1、春節是網際網路平臺突破使用者天花板的機會,春晚是手段。
我國春節是世界上最大規模的人口大遷徙,五環內的Linda會變為村子裡的翠花,不同職業、不同年齡、不同區域、不同圈層的使用者會有相當長時間的相處,這創造了產品跨圈層流通的絕佳機遇,正是因為此,很多網際網路產品崛起都是在春節期間。如今,隨著人口紅利消失,網際網路公司普遍面臨使用者增長瓶頸,正是因為此,網際網路公司更加註重春節這樣的突破使用者圈層的場景。
春晚是春節期間最有影響力的節目,拿下春晚,就可以佔領更多使用者的心智。 這個“更多”超出大多數人預料,2018年看春晚的觀眾數量就超過了10億人。從2015年開始,微博的日活躍使用者多次在除夕當天重新整理峰值,春晚和紅包是兩大拉動力。能夠顯著影響網際網路公司業績的節目不多,正是因為此,BAT、微博、抖音、快手們不惜重金,擠破頭也要上春晚。
2、五花八門的春晚合作本質是聯合互動營銷,最終是流量。
世界盃期間,多款網際網路App的廣告刷屏,然而即便耗資巨大,卻未能形成很好的導流效果,一方面是因為世界盃畢竟只是體育愛好者以及偽球迷熱愛的節目,與全民節目春晚不在一個量級;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世界盃的網際網路品牌廣告都簡單粗放,依然是填鴨式的品牌廣告,然而如今這樣的廣告效果正在變得越來越差——反正我是記不大清楚廣告詞了,反而是看上去不是廣告的廣告,變得更有營銷價值,比如原生廣告,互動廣告,資訊流廣告,以及春晚合作伙伴這類臺網聯動廣告。
春晚與各大內容平臺合作,都是互動營銷,會引導使用者下載App搶紅包等,進而實現導流。正是因為導流能力強大,所以每年春晚都可以讓上春晚的網際網路公司的伺服器宕機——包括經歷過雙十一考驗的網際網路平臺,因此也有傳言稱,央視春晚要求合作的網際網路App日活一定要1億以上。說一千道一萬,網際網路公司與春晚合作往往還是要回到綁卡、流量、曝光等指標上,核心就是要流量。
3、春晚本身上是超級IP的超級IP,可以做內容。
微博拿下春晚視訊及直播內容合作,與當初拿下NBA、世界盃等體育IP的合作伙伴都類似,就是基於超級IP,對內容進行周邊創作,滿足微博使用者碎片化內容消費需求。微博拿下春晚就可以讓平臺的創作者圍繞春晚、節目、明星、事件、梗等等進行包括短視訊在內的內容創作,進而更好地滿足使用者在平臺上的內容消費需求。同樣,抖音、快手、百度拿下春晚也都有這樣的目的,即將春晚當成IP來填充平臺內容,乃至提高平臺內容逼格。
社交媒體不可或缺
也不難發現,春晚最重要的網際網路合作伙伴有兩類:一個是紅包伙伴,主要是撒幣+App互動模式,前些年是阿里和騰訊輪流坐莊,今年百度上場;另一個是社交媒體,去年拿下微博,今年拿下抖音,微博雖然換了一個“視訊及直播內容合作”的合作名目,但從合作內容和互動功能來看,做的依然是社交媒體的事情,畢竟說社交媒體我們就會想到微博。
2018年也不是微博第一次與春晚牽手——在戰略合作前,微博與春晚的合作就在開展,早在2014年,微博就曾作為“二維碼獨家合作伙伴”與央視攜手發起互動合作,算起來微博和央視春晚已有多次牽手。

央視春晚給很多新媒體平臺暗送秋波的同時,連續跟微博合作體現出對微博的情有獨鍾,原因不難理解:
首先,微博適合討論、發酵和傳播春晚內容,特別是碎片化內容。
就算微博與春晚不合作,也擋不住網友們在微博上吐槽春晚的熱情,不只是有各種梗在微博上爆發,使用者還可以在看春晚時刷段子、明星和紅包,截至目前,微博#春晚#話題累計閱量已達4034億,討論量超過1億,2018年春晚相關短視訊播放量達到63億,使用者發博1.5億條,登上熱搜榜118次,微博是全網關注春晚、討論春晚、傳播春晚最多的平臺之一。
在垂直內容戰略下,微博出現了大量的優質內容創作者,他們可以圍繞春晚源源不斷地創作各種段子、文章、視訊、表情等內容,幫助春晚更好地發酵,微博上的內容也可以到平臺外進行二次傳播,進一步放大春晚傳播力和影響力。
其次,微博使用者較為年輕化,可以幫助春晚突破圈層,抓住Z世代。
《2017微博使用者發展報告》中就顯示,30歲以下使用者佔微博整體使用者超過80%,一年過去,這一使用者結構沒有太大改變,這些使用者或許不會去看電視,甚至不瞭解春晚,不過他們關注的媒體、明星、KOL、好友可以參與到春晚相關的話題互動中,微博會推出各種觸達他們的春晚活動,最終微博上就會形成一種“全民圍爐看春晚”的社交氛圍,讓年輕人找到適合自己的春晚觀看方式,抓住年輕人也是春晚的重點。
最後,微博提供多種多樣的活動互動形式,可以讓使用者參與感更強,提升春晚的影響力。
春晚一直很重視與觀眾的互動,然而最初是通過電話連線的方式進行的,觀眾要參與到節目中有很高的時間成本,而且最終只會有極少數人有機會直接參與。微博的另一個優勢就是熱點營銷,今年關鍵詞是“錦鯉”,微博將於大年三十圍繞這一關鍵詞上線“春晚錦鯉”與“錦鯉段子大賽”兩大活動,此外央視新聞也有#到家打卡#和#春節攝影大賽#等話題以及“全民花式大拜年”等活動,可見,微博可以讓春晚與觀眾隨時隨地、持續低門檻地進行雙向互動。

可以看到, 微博作為社交媒體的佼佼者,在春晚跨平臺傳播中扮演關鍵角色。 正是因為此,儘管春晚不斷更換各路合作伙伴,卻一直都跟微博以各種形式合作,甚至將微博視作黃金搭檔,我相信在可見的未來,春晚不論和多少家以及哪幾家網際網路公司合作,微博都將會出現在名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