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問】黃志敏:資料新聞操作實踐
新年快樂!!春節期間,72問邀請業內頂級師資,四課讓你成為一名優秀的媒體人,點選連結進入 【72問春節特輯之未來媒體】
一個好的資料新聞=資料+圖表+故事 資料新聞是隨著資料時代的到來出現的一種新型報道形態,是資料技術對新聞業全面滲透的必然結果,它的出現改變了傳統新聞生產流程。
大資料時代,資料新聞成為新聞內容的下一個“風口”。今天跟大家分享黃志敏在“鈦媒體72問大學”知識專欄 《 資料新聞操作實踐》 的音訊課程。
(點選連結進入課程: http://www.tmtpost.com/askcourse/3739428 )
內容節選自第1課,直接點選可以收聽:
資料新聞的兩個特徵:資料驅動+資料視覺化
資料新聞他有兩個特徵,一個叫資料驅動,第二個叫資料視覺化。什麼是資料驅動?資料驅動它其實就是說,有兩類表現方式,一種是從資料裡頭去挖掘故事,就好象在座很多人是做財經類報道,其實你們最常見的事情是,你們去挖掘公司的財報,去找他背後的一些事情,這就是典型的資料驅動對吧。第二種是用資料來講故事,例如說我們經常會討論東北現在經濟是不是不好,所以我們會用很多的資料去幫我們做佐證,這個就叫資料驅動。當你要用到很多資料的時候,你會發現說,資料讀起來非常的枯燥,難以理解,這種情況你很正常,你會用一些圖表去幫助我們去分析和理解這個事情。最常見的可能會用柱形圖,用餅圖,用折線圖等等去幫助我們理解,這個就是資料視覺化,所以這個事情一點都不陌生,我們每天看的新聞裡頭有大量這樣的內容,財經類的東西里頭更多。
資料新聞的三個要素:資料+圖表+故事
他這裡頭有三個要素,第一個叫資料,第二叫圖表,第三個叫故事。有資料和圖表,這很好理解了,那為什麼還要有故事呢?其實很簡單,如果光有資料和圖表,他就特別的像一篇論文,硬是夠硬了,但是傳播不出去。所以這個其實道理很簡單,你一定要有故事,才傳播出去。像我現在看的有一些文章為什麼大家傳播的會相對廣,像什麼飯桶戴老闆那種,號稱寫使用者財經,他就比較會講故事對吧,所以他同樣其實你說他裡頭有多少原創東西,沒有,都是扒來的,東扒西扒,但是他能夠比較好的把故事組起來,你的傳播性就加強,所以資料、圖表、故事就這麼三個要素。這裡頭我們要注意有一點,當我們講資料的時候,資料不僅僅是數字,其實資料是除了數字以外還可以是文字、影象、音訊、視訊,包括地理位置資訊等,這些都算資料,所以它的範圍是很廣的。
資料新聞的優秀表達
我們看一下一些典型的資料新聞作品或者說一些國外的優秀資料新聞作品表達是什麼樣子的,首先我們講一下這個作品是關於什麼,這個作品叫《天空中的密探》。

他講的關於美國政府有很多的飛機在天空中每天監控地面上的一舉一動,然後他就把你們看到這個是一個互動地圖,他其實可以放大可以縮小,他會動的,然後你能看他上面有很多藍色和橙色的圈圈是什麼呢?橙色的圈圈是代表FBA,聯邦調查局飛機的飛行軌跡,藍色的是國土安全部的飛機飛行軌跡,這些飛機一直每天在美國上空盤旋,然後盤旋之後,他會拍出地面上的這些畫面,然後這個是什麼?增強現實,然後它會把人體變成畫面加上各種標註什麼什麼之類的,這樣的話就便於觀察地面上的一舉一動。
然後他還舉了一個例子說在San Bernardino這個地方,就在那年的12月2號的時候發生了恐怖襲擊,之後發生恐怖襲擊當天你看這裡的飛機飛行軌跡是爆增的,所以他用這樣一個報道就來講清楚,美國的天空中,你看遍佈密探,講清楚這個事情,這裡頭他有幾個很典型的特徵。第一、他基於大資料,因為有大量的飛機的飛行軌跡,這個資料量非常非常地大,像這樣的報道你用傳統的形式,不管用文字,用影象,甚至是視訊你都沒有辦法充分的表達出來,你一定得靠資料視覺化的形式才能講清楚,所以這個在16年的時候獲得了年度最佳視覺化獎,那年我去維也納參加這個頒獎禮,然後看到他拿獎了。今年我去里斯本參加這個會,他又拿獎,為什麼呢?他還是這個專案,但是他這次做法變了,上回他是知道哪些飛機是政府的,我把他表現出來,但是他說天空的飛機有兩種,一種是我知道他是政府的,一種我知道他是私人的,第三種我根本不知道他是哪兒的,那怎麼辦呢?他用機器學習的方式,去尋找這些幫政府幹活的飛機的飛航模式的特徵,然後把其他的飛機給找出來,把原來,再去找出其他有哪些飛機說這個是幫DEA搜查毒品的,這是幫海關幹活的,把那個飛機給找出來,所以因為他這個做法,隔了一年又拿了一次獎,所以這是個非常有意思的作品。
講到這兒的時候,可能就會有朋友就是說,好奇說,可是這些飛機的飛行軌跡很難弄,我去哪裡找呢?實際上這些資料並不難找,舉個例子來講,有一個網站叫flightradar24,這個網站其實上面你任何時候你登陸上去,你是能看到幾乎所有的民航,民用飛機全球他實時的位置和他飛行狀態的,包括他的機型,包括他起飛降落時間,起飛降落地點等等所有的資料幾乎都在,所以這個他是非常非常方便的,資料他是免費提供,如果你交一點錢的話,你能往前倒一年,所有的資料都能提取出來。

所以這裡頭其實有很多東西可以分析,例如說我把資料我分析,我們經常說飛機延誤是因為天氣的原因,那我們完全可以分析說,我在同一個地方他天氣條件一定是一樣對不對,我可以分析三大航空公司之間,是不是大家延誤情況都一樣,對吧,哪個航空公司延誤的情況更嚴重,然後就大量的資料,你再結合天氣資料,結合各種資料的話很多事情都能出來。像這個的話,其實這種其實就是一個獲取資料的能力。
【版權歸鈦媒體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本內容來自於鈦媒體【72問】精品課《黃志敏 / 資料新聞操作實踐》
嘉賓介紹:黃志敏,數可視創始人兼CEO,前財新傳媒首席技術官(CTO),財新資料視覺化實驗室創始人,中國圖象圖形學會視覺化 與可視分析專委會委員,Infomation Is Beautiful資訊之美設計比賽評委,浙江傳媒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在資料新聞 領域共獲得十個國際獎項和兩個國內獎項,包括連續三年四次獲“亞洲新聞獎”、獲得全球最佳資料新聞網站提名等。
(訂閱連結: http://www.tmtpost.com/askcourse/3739428 或掃碼下方二維碼進入課程)
訂閱更多72問音訊課的方式,使用方式:
1.下載鈦媒體App--開啟“72問”頁面,更多精彩課程等你訂閱
2.開啟微信,關注鈦媒體微信公眾號(taimeiti)檢視分享
3.掃碼下方二維碼或點選連結馬上進入鈦媒體【72問】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訊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