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春運神器”溫暖回家路
原標題:新型“春運神器”溫暖回家路
春節前夕,一個既能當座椅休息、又能裝東西,回家後還可當儲物容器的塑料桶,成了戳中人們情感點的普通務工者最愛的“春運神器”。
近日,講述春運返程之旅與親情的新年短片《一個桶》在社交網路熱傳。隨著人們對旅行質量的追求越來越高,除了樸素的塑料桶、小馬紮,自熱小火鍋、火車睡眠輔助掛枕等新型春運神器也開始在網上、線下走紅。
“新回鄉三件套”熱銷
如果說扁擔、編織袋、方便麵曾經是返鄉必備三件套,那麼2019年,乘客們的旅行條件已經大為改善——天貓大資料顯示,包括摺疊馬紮、護頸枕、睡眠眼罩在內的一系列新“春運神器”都創下新的熱銷紀錄,成為“90後”的旅途新剛需。
加水加熱15分鐘,就能輕鬆享受一頓美味火鍋大餐——在家樂福等線下超市,天貓、京東等網際網路平臺,在售的自熱小火鍋品牌不少。從外觀來看,它們比普通方便麵盒更大一些,包裝盒上標註著“不插電、不用火,一杯冷水吃火鍋”等語句。因食材種類、品牌不同,價格從20多元至60多元不等。
為了讓自己過得更舒服,眼罩、隔音耳塞、護頸枕這些商品也成了新的旅途標配,資料顯示,大半個月前,網友已經紛紛開始在網上搶購旅途用品,像鄭州、武漢、深圳、東莞等有大量流動人口的城市,對“春運神器”的需求量節節走高。
其中,被稱作“無座神器”的摺疊馬紮20天售出10萬件,銷售額同比去年翻了一番;旅行收納袋售出了30萬隻,同比增長了80%。
為了讓人坐得更舒服,一些創意產品也趁著春運期間上市。與普通頸枕相比,“掛枕”能通過幾條彈力帶將掛枕掛在座椅上,人再戴到頭上後,頭部就能固定在座椅靠背上。
不同地域對於“春運必備”的需求也各有特色。平日裡愛喝茶的白領袁章馬上要從上海回甘肅老家,臨行前,他專門網購了一套只有一個小馬克杯大小的行動式泡茶杯,“辛苦一年了,回家路上也別苦著自己。”
與袁章一樣的不少“滬漂”一族顯然很懂得把自己照顧得舒舒服服,天貓資料顯示,他們行前先上網囤了一堆摺疊拖鞋和旅行茶具。“廣漂”人群的“吃貨”屬性則暴露得更徹底,旅行餐容不得一點將就,在天貓近期售出的近600萬份自熱小火鍋中,有13%都是廣東人買走,位列其後的是江蘇和浙江。
神器有驚喜也有“驚嚇”
除了吃和睡,高速堵車排長龍無處方便、火車上衛生間人滿為患等典型的長假交通現象,也催生了新春運神器對人們隱私、便利性需求的滿足。
在多家電商平臺上,另一件近兩年銷量居前的春運神器是應急尿袋。據商家介紹,應急尿袋內夾層中裝有超強吸收固化劑和殺菌劑,能迅速吸收尿液並變為膠狀物質,避免外溢,不產生異味。
如果你肯多下點血本,花上兩三百元,還能買到稱為“火車站排隊神器”的撐杆凳。這種撐杆凳摺疊後可以塞進褲子口袋,掏出來隨時可以靠著坐。
科技元素也讓浩浩蕩蕩的春運之旅增添一絲安全。最近兩週,不少售賣箱包防盜器的賣家也給自己的商品貼上了顯眼的“春運神器”標識。這樣的防盜器,將其與手機通過藍芽連線後扣在箱包上,使用者儘可放心閉目養神,如果小偷想偷走箱包,一旦將箱包拿出設定的一米安全範圍之外,手機立即發出報警聲,令小偷驚慌逃走。
不過,這些集腦洞、科技於一體的春運神器可靠性也亟待考驗。“有事沒事都瞎響,有時包和手機隔得很近也瞎叫。”一位購買了箱包防丟器的使用者說。
(責編:趙超、楊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