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e coin,One house” 並非天方夜譚 | 互鏈時間膠囊
文丨賽迪全球公有鏈技術評估負責人·蒲松濤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互鏈脈搏按: 中本聰打開了新世界的一扇大門,區塊鏈將會給數字世界帶來哪些想象空間?
在農曆新年即將到來之際,互鏈脈搏邀請您描述未來的區塊鏈世界,有點科幻,但卻基於您對區塊鏈發展認知。這樣,對於不太瞭解區塊鏈的人也可以很具象的知道區塊鏈能為我們帶來什麼。我們計劃將您的描述記入到區塊鏈上,形成“時間膠囊”,等待未來您的開啟與回顧。
這是“時間膠囊計劃”的第二篇文章,蒲松濤為大家描述了一個原子與數字交織的未來世界,以及預測了開啟未來世界大門的鑰匙。

正文:
(注:本文基於作者對行業發展的預測和判斷,不代表任何組織、機構的看法。)
這是一篇漫談文章,也許荒誕無稽,僅供一娛。
自盤古開天以來,原子世界形成。
自計算機誕生以來,數字世界形成。
原子世界中,有了生物,人類,進而有了語言、組織。
數字世界中,有了程式碼,軟體,進而有了網際網路、區塊鏈。
人類在不斷改造原子世界。
軟體也在不斷改造數字世界。
隨著科技的進步,定義事物、定義規則的正在逐漸從語言、文字轉變為程式碼,並通過軟體予以實現。
有人說,軟體將吞噬整個世界。這必將是一個原子世界和數字世界交匯融合的世界。
未來的世界會是怎樣,在SDX(軟體定義一切)的世界中,區塊鏈又將扮演如何的角色?
“digital twin”的延伸。軟體和網際網路的發展打來了數字世界的大門。在這個世界中,資訊通過網際網路傳播,資料通過磁性介質儲存,功能通過軟體所實現。這不是原子世界、物理世界在網際網路領域的對映,而是一個全新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中,可以有全新的事物、全新的人物、全新的組織。當然,數字世界也不是一天建成的,其形態也將通過持續的演進而變化,是動態的。同時,數字世界必然無法完全取代原子世界,兩個世界將會是並存的。不過,伴隨數字世界的發展,伴隨人類在數字世界中參與程度的不斷加深,數字世界的影響力將會越來越大,直至超越原子世界。
你會成為“頭號玩家”嗎?那是一個物理與數字交織的世界,是一個原子和位元融合的世界。對於一個存在於這個時代的人來講,身體是屬於原子世界的,我們在原子世界裡吃飯、睡覺;精神是屬於數字世界的,我們在數字世界裡交際、工作。更重要的是,我們也許將保留兩種身份,既有原子世界中的身份,如某人的丈夫或者父親,或者是某國的公民,也會有數字世界中的身份,姑且稱之為虛擬身份,如某數字場景中的高階玩家。其中,有一個巨大的差別,那就是,原子世界的身份是由社會、組織、國家所賦予的,而數字世界中的身份是由網際網路巨頭亦或是區塊鏈所提供的。也許將存在有一種依託區塊鏈、用軟體定義的身份系統,這個體系具有完全透明且公平公開的進階機制,任何參與進該體(you)系(xi)的人們可以通過完成相應的任務不(da)斷(guai)進(sheng)步(ji),其過程和結果將由區塊鏈負責紀錄和維護,所有人都只能通過自己努力完成進(sheng)階(ji),沒有捷徑,沒有黑幕。
進入數字世界的大門如何開啟?賬號、密碼,這是當前我們進入網際網路應用的鑰匙,這個鑰匙是那麼的脆弱,每天都會上演密碼被盜的慘劇。非對稱加密創造出區塊鏈世界中的賬戶和密碼體系,儘管存在量子計算機的威脅,但不少研究者也在探索相應的解決方案。在區塊鏈金鑰體系中,被盜的難度是在加大,但丟失的難度卻在減少,沒有組織,沒有機構,只有那一串長長的字串才是開啟區塊鏈大門的鑰匙。如何在便易性和安全性上達成一致呢?也許,與生物體特徵相關的密碼——生物密碼——將是一條解決之道。通過建立與生命體特徵(如基因、指紋)相關的金鑰對應體系,原子世界將於數字世界形成完美的對應,確保使用者的一致性。也許有這麼一天,我們可以通過指紋、虹膜、基因檢測裝置可以付款、乘車、登機,進入到各種數字世界的場景中,而同時,這種對應關係是基於軟體、基於程式碼來實現的,不依賴於任何公司、機構,受到全球各類線上或線下服務組織的認可,永遠不會被盜、不會丟失。
流行起來的數字貨幣。從技術發展歷程來看,區塊鏈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技術,當然也可以不將其認為是一種技術。一方面,區塊鏈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技術創新,而是可以看作為已有技術的組合應用,而這種組合確實可以帶來等同於新技術的創新成果。另一方面,其它技術往往是技術創新向爆款應用的發展路徑,而區塊鏈則恰恰相反,先有了比特幣,然後才有了區塊鏈這個概念。那麼,諸如比特幣在內的數字貨幣究竟有什麼價值呢?那就得看他的底層,也就是承載比特幣的公鏈有什麼價值了。有人說,區塊鏈最大的價值在於構建了一套去中心化信任體系,那麼,這種信任值何價呢?這個答案也許就無法用當前已有的經濟模型去估算了。但長遠來看,隨著比特幣的流行,數字貨幣或將成為未來人類生產生活的重要要素,流行起來的數字貨幣,自然將有市場為其定價。“One coin,One house”並非天方夜譚。
錢包呼喚專業。在區塊鏈行業有一個詞特別響亮,那就是“去中心化”,有去中心化的賬本、去中心化的節點、去中心化的治理機制甚至去中心化的創新機制。但未來,在區塊鏈流行的世界中,是不是一起都是去中心化的?我不這麼認為。就如同我認為未來是原子世界和數字世界並存一樣,去中心化與中心化也是並存的。我們的資產可以基於去中心化的網路來確認,但同樣也需要中心化的機構來管理,這種方式既可以保障數字資產的安全,同樣利於監管。也許有一天,每個人都擁有很多類的數字資產,但這些資產都可通過專業的數字資產管理機構來管理,確保資產的安全性,強化資產的歸屬權。當然,還可以有相應的保險,為你的資產再增加一道新的安全屏障。最佳的解決方案不是對立,而是彼此和諧共處。
一切皆是資產。我們離數字世界越近,我們的各種行為的價值越可度量。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帶來了“大資料”時代,大資料又改變了AI的創新與應用程序,又可創造出新的資料價值。可是,這些資料從哪而來,又去往何處,價值又歸於何方。這些問題也正在困擾著我們。資料的紅利帶來了一大批盜取使用者數字價值的網際網路公司,而真正創造價值的使用者淪為了網際網路時代的奴隸。區塊鏈是有能力做出改變的,他可以讓資料真正歸於使用者自己,用密碼學的手段建立價值資料的管理體系,而這種管理體系是由軟體定義的,使用者可自由進入,也可自由退出。此外,未來如果區塊鏈可以流行,那麼各種各樣的使用者行為是可以通過軟體來度量的,可以通過互動來體現價值的。例如,在某些人看來,你的網際網路閱讀記錄或者閱讀習慣是有價值的,他要想獲取相關資料,就需要付給你費用,當然,如果你在網際網路上發現了好的文章,或許也需要付出相應的費用。一切皆可成為資產,一切皆有應用價值,這是一個精細化的價值網路。應用區塊鏈的最大價值就在於其是完全透明的,是能夠獲取最廣大使用者的信任的。
眾包式協作時代到來。創新不再是一小撮人聚在一起搞事情,而是出點子的人出點子,列架構的人列架構,填內容的人填內容,不管你是在何地,不管你是什麼年齡、什麼性別,甚至不管你是誰,只要你能,“即可上”。基於區塊鏈,建立的是個去中心化的協作體系,人人自由可參與,付出的努力通過軟體可度量、通過數字貨幣獲得回報。理想情況下,這就是一個面向全球的分工協作體系,通過資訊可以及時送達,使用者可以按需匹配,那麼這種組織方式肯定是最為高效的,也是最為經濟的。對於生活在這個世界中的每個人而言,機會都是開放的,也是公平的。也許人類將不需要組織、不需要單位,可以實現完全的自主工作,真正實現付出與回報的完美對應。
中本聰為我們打開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在這個大門裡,有信任、有公平、有透明,也有謊言、有貪婪、有陷阱,但無論如何,新的大門意味著新的機遇,值得我們共同去探索。區塊鏈的世界基於數字世界,而其又為數字世界帶來新的空間,拓展了數字世界的邊界。也許數字世界不會是未來世界的主流,但數字世界必將存在,區塊鏈必將存在。
“時間膠囊”計劃啟動中,歡迎大家投稿:
徵稿要求:
1. 題材不限,可以描述一個場景,也可以是一個推導的論文
2. 未來時間節點不限,可以是紀元式的,也可以具體到未來某個時點
3. 長短不限,可以是幾句話,也可以是長文
4. 表現形式不限,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一幅手繪畫
5. 生產方式不限,可以是您親自動筆,也可以您說我們記錄
6. 生產時間:2019年1月11日起,長期接受投稿
7. 發表時間:1月28日起開始發表
綜合各位描述的場景,我們會邀請讀者參與,猜測達成時間,成為讀者的時間膠囊,等待未來開啟。
投稿地址:
投稿標註【時間膠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