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份十位頂級投資人送上的開年利是,請查收!
投中網(https://www.chinaventure.com.cn) 報道:張穎、周逵、鄧鋒、肖冰……這是十位中國最頂尖的VC/PE機構掌舵者送上的開年利是。
文 | 王慶武、陶輝東、劉本迪
值此上班的第一天,給各位讀者拜個晚年。
2019,農曆己亥豬年。在十二生肖中豬主多福,“金豬”是財運和福氣的象徵。古人的智慧自有道理,我們不妨相信,2019年將是中國人的幸運年,我們需要這一份幸運。
這將是充滿不確定性的一年。唯一確定的是,2019年註定是中國VC/PE投資結構調整年。這一輪的資本寒冬還遠未結束,募資沒有好轉,投資則可能“斷崖式下滑”,一二級市場估值倒掛的懸河仍未消解,舊的投資賽道在一個個關閉。
但如果用發現的眼光去看,機會實際上從來沒有消失,為科技創新量聲打造的科創板即將問世,從某種角度而言,中國的創業和投資環境從未如此完備和友善。雖然舊賽道失效,新賽道也在開放,新的消費力量不可忽視,顛覆式創新一直在身邊發生,技術含量更重的賽道開始受到關注。
2019年將是前所未有複雜的一年,是被淘汰出局,還是拿到下一波浪潮的船票,全在人為而已。在開年之際,投中網邀請了十位中國最頂尖的VC/PE機構掌舵者,談談他們對2019年的看法,希望能對諸君有所裨益。
我們邀請到的十位頂級投資人是:
經緯中國創始管理合夥人 張穎
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合夥人 周逵
北極光創投創始人/董事總經理 鄧鋒
藍馳創投管理合夥人 朱天宇
東方富海董事長 陳瑋
華映資本合夥人 章高男
深圳市創新投資集團(深創投)總裁 孫東昇
達晨財智創始合夥人/總裁 肖冰
德同資本總裁/創始主管合夥人 田立新
毅達資本董事長/創始合夥人 應文祿
以下是他們向投中網給出的2019年展望:
2019年,新的消費力量不可忽視。舉例,經緯中國所投的一家交易平臺公司Nice,2018年7月開始嘗試做潮鞋的交易,單月交易量就達到幾個億。很多投資人根本就無法理解,想都想不到還有這樣的市場存在,所以這股力量在2019年非常值得關注。
還有一點,大家都在說消費降級,但其實很多情況下反應的是三四五線城市正在消費升級。我去過很多窮的地方,在那裡,你隨時隨地都能感覺到一個人對美好生活的渴望——更好的車,更好的房子,更好的品牌,更好的衣著,更好的消費,更好的體驗,更好地看世界。
另外,持續看好產業網際網路/醫療/教育需求,我們自2014年開始就從聚焦移動網際網路而轉型,在企業服務和SaaS投了40-50家公司,在教育行業,有猿輔導、VIPKID、尚德、百詞斬、考蟲、輕課。在醫療行業,我們聚焦新藥研發、基因治療,以及有技術壁壘的生物醫藥科學。我們相信,總有一天,醫療投資團隊能成就下一波回報。
2019年是創業者修煉內功的好機會。很多行業雖然降溫,我覺得裡面都還有巨大的機會,就看你能不能在別人放棄、別人失敗、別人關門的情況下,繼續堅持,然後把某一點給打透,耐心地去把它做好。
創業者的基數有可能越來越少,但我覺得這是對的,不是每個人都應該創業。可能在今天這個時間點,很多人會冷靜下來去思考,意識到我不適合創業,我現在也融不到錢,但是我能加入一個公司變成高管,能輔助創始人成長,同時也成就自己,也能賺很多錢,也能對家庭、公司負責,為什麼要每個人都去創業呢?
所以,這段時間能讓本身就應該去創業、義無反顧的人更加堅決,用更多的時間,練內功;另外,很多不適合創業的人,去找到更適合他們的方向和角度去發揮自己。

紅杉中國基金成立14年來專注在四個方向TMT、醫療健康、消費/服務和工業技術四個領域。也可歸集為投資創新和增長兩個動力。創新主要是資訊科技和生命科學,增長主要來自健康、金融、體育、文化等需求拉動。
投資方向上,在投資創新和投資增長主題之前,我們的選擇是投資中國,這是紅杉幾十年來做的最重要的決定之一。中國是一個適合創業的國度,不僅市場巨大,而且從人才的培養、文化上也非常有利於創新企業的高速規模發展。2005開始的紅杉中國基金,有幸把握住了中國新經濟發展的爆炸式機遇,比如如移動網際網路電商等的發展的速度遠超出想象,改變了很多人的生活觀念和習慣。今天談出海創業的機會,我們也更多是站在中國優勢的視角和基於我們團隊的能力去把握。
這些年中國資本市場也經歷了不少變化。18年前我剛從業時,流行“兩頭在外”——錢從外面來,上市也在外面,只是企業是中國的。現在有了變化,資金上有至少一半不在外了。期待隨著科創板的推出,真正能讓投資新經濟公司“兩頭在外”,變成兩頭都可以在內。
談到把握具體機遇,提提兩個方面的基礎設施,一是中國傳統行業的基礎設施,如製造基礎、交通設施、城市聚集的趨勢等,這是整個國家大機遇裡面特別重要的因素。二是新經濟的基礎設施元素,比如移動通訊、移動支付、電商及快遞物流等,這是推動中國新一輪工業革命新浪潮的重要力量。
現在人們都在討論“資本寒冬”,寒冬通常是週期性的,既然是週期性的,就不一定是件壞事。因為每經歷一次寒冬,就又會煥然一新。在時機和節奏把握上,要面向未來和長線思考,這樣才在把握節奏和做選擇時站在正確的位置上。從更長的週期來看,技術含量更重的賽道——5G、人工智慧賦能的物聯網、大資料、智慧製造等,開始受到關注。
我們一如既往地重視早期投資,希望我們跟創業者的距離是最近的,我們希望做他的事業的最早的朋友,也希望是幫他夢想成真最重要的朋友。我們自己一直保持著Day One心態或者說是創業精神,聚焦在使用者身上,專注/專業、學習/創新。

2019年,北極光會持續深耕早期、堅守科技投資,這個策略從基金創立之初至今並未改變。
總體而言,2019年北極光會與2018年保持相同的投資節奏。關於投資的行業,VC投資不會只看某一年的變化,關注的是未來5到10年甚至更久符合經濟發展趨勢的行業。科技創新是未來經濟發展的主要驅動力,同時正處在一個長週期的向上發展期,科技成果轉化的頻率會越來越高,各種新技術也在高速湧現,這其中蘊藏著大量的機會。
具體而言,一方面我們會持續關注將大資料、人工智慧、物聯網相結合的IT及資訊科技領域,以及網際網路與傳統產業結合而生的“網際網路+”行業,我們也可以稱為產業物聯網;另一方面,則是聚焦以基因組學、蛋白組學、精準醫療等為人類健康帶來革命性福利的生命科學領域。基於這些判斷,我們更加堅定早期、科技的投資策略,在TMT、醫療健康、先進技術三個方向上佈局好的創業公司。
朱天宇:抓到下一個十年週期的船票
未來,要找到新的主賽道,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怎麼去找到那個最底層的、能夠支撐未來的、能大幅度提高效率的顛覆式創新?
如果用更長的時間看未來10年甚至20年,我們認為有三個趨勢:從中心化到去中心化;從位元到原子;從電子到光子。
一、從中心化到去中心化。線上的流量非常貴,所有在網際網路領域的創業者都有所感受。造成這個現象的本質是,過去十年,十五年,寡頭壟斷已經使得整個流量格局,流量生態發生了重大變化。當線上流量這麼貴的時候,我們發現,過去一年半已經開始出現一些向線下尋找流量窪地的創新模式。不再從寡頭壟斷的流量池裡找流量,而是去發現新的方向。在其他層面,去中心化也在發生,包括過去一年轟轟烈烈討論的區塊鏈技術。雖然有很多割韭菜的,投機的ICO在不斷刷眼球,但我們深信以區塊鏈為代表的智慧合約、通證經濟等制度如果改進,確實帶來一波新的去中心化創新的可能性,對生產關係的重構將帶來系統性投資的機遇。這些都是比較基礎的趨勢,每一個基礎的趨勢下面可能有很多子的方向。
二、從位元到原子。回述過去兩百年的發展史,第一次和第二次工業革命,一次是蒸汽,一次是電。我們會發現,這兩次工業革命中,技術改進、新能源的發現所帶來的一系列創新,對當時整個世界經濟體GDP的影響超過30%。而在過去20年,我們熟識的網際網路資訊革命帶來的對全球經濟體GDP的影響,不超過10%。
這揭示了一個可能:新的週期裡,很可能有一些新的技術因素,會像第一次和第二次工業革命帶來的影響一樣,更大幅度去影響可能帶來的創新,並更大幅度去影響經濟體量的增長。過去20年,網際網路都是以位元的連線,資訊的連線為主。比如,網頁和網頁的連線帶來了搜尋引擎,人和人的連線帶來了社交應用,等等。接下來會有物與物的連線,創新硬體比例會持續上升。比如投資人常提到的自動駕駛,英文原文實際是Autonomous Vehicle,更好的表達了這一個品類是有自制能力的機器。
什麼叫有自制能力的機器?這個東西既有大腦邏輯的認知能力、決策能力,又有小腦分析的決策能力,有自己的嘴巴,並且是非常有效率的機器,包括了無人機、無人車、無人船等。這一系列的創新都不可避免的需要有硬體,不只是靠之前網際網路層次資訊的連線來決定,這裡帶來的創新是非常多的,相關的環境感知、邊緣計算等等。
三、從電子到光子。二戰後,半導體的發明觸發了整個資訊革命的底層設施。半導體出來了之後,有了零一二進位制,以及跟計算相關的基礎設施,從大型計算機到PC到移動網際網路的時代才轟轟烈烈的開始。半導體本質是對電子的俘獲和操控帶來的創新。
下一個週期,我們預測,創新可能來自於對光子的俘獲和操控,從一系列徵兆可以感覺到。首先,下一代互動介面在哪裡?我們拉開時間尺度來看,PC只有螢幕,滑鼠,鍵盤。觸屏出來之後,是新的一波移動網際網路。當每一次互動介面變革出現的時候,意味著十億、幾十億人注意力整體的一次遷移,會觸發很多新的應用型的機會。下一代互動介面一定有新的輸入和輸出介面的不同。光學在這個新的互動介面裡參與的程度一定比上幾次更高,無論是顯示介質還是對光子的應用,包括AR,全息,在AI方面機器視覺怎麼去解讀我們身邊視覺的資訊等等。還有量子計算、量子通訊。本質上也是對光子層面做一些創新。無人車,激動雷達,遠端搖桿光譜議……這些都是在光子層面給我們帶來的新的能力。
這些底層的驅動因素其實一直在身邊發生著,就看我們是不是有能力識別它,以什麼樣的視角、認知尺度去認知它。抓到未來底層的驅動因素,就抓到下一個十年週期的那張船票。
至於2019投什麼人? 有以下特徵的創業者,無論何時,無論市場如何變化,都受歡迎:1.敏銳清晰,不偏不倚的自我認知;2.主導過產品或商業模式從0到1的試錯迭代;3.商業模式閉環的能力(有效率的賣過東西賺過錢)。
未來的創新週期中,比過去10年的競爭將更激烈更精細,且硬體參與創新解決方案的比例顯著增加,創業團隊基因會有變化。相對於上一代的“老三樣”,百度技術、騰訊產品、阿里地推;新一波平臺公司的中高層骨幹,例如頭條系的使用者增長能力,美團的人效模型能力,小米的硬體(銷售和供應鏈)能力等等,再加上眾多AI獨角獸用大量資金試錯得到的場景落地和工程能力的初步認知,可能將構成下一波創業者主力的“新四軍”。
陳瑋: 只有抓住創新才能抓住機會
2018年給了很多創業者一記當頭棒喝,大批公司折戟沉沙,紛紛倒下。2019年的挑戰不會更少,只會更多,創業的入場券會越來越“貴”,門檻會越來越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的創業會真正成為主流。“萬眾”、“大眾”受到資本青睞的機會越來越小,“小眾”、“精英”會站上舞臺中央。資本與創業兩端都在經歷洗牌,錢和人的心智都在進化,雙方的契合也會變的更有效率。
2019年,5G的到來給創業和資本帶來了巨大的想象空間,我們關注在5G元年暨後網際網路時代裡萬物互聯的投資機會,其中工業網際網路會是我們投資的重要題材;此外關注工業4.0時代,基於材料革新的機會;關注醫療大健康領域生物藥和基因治療的機會;以及從消費品質向消費品牌轉變所形成的巨大機會。
2019年,也註定是中國PE投資結構調整年!資本寒冬逼迫我們更加關注內在的力量和溫度,認真思考自身的投資邏輯。2019年,我們會按照“提高標準,強化投資”的原則持續加強對企業級服務、大健康、新材料、節能環保的投資。核心強調團隊的“Niubility”和技術的“Creativity”。堅持基於細分行業研究的投資服務體系;關注被投資企業產業鏈上下游的投資機會,以點帶線,以線帶面進行佈局。
章高男:重點關注To B和技術領域
2019年,華映在已有佈局的基礎上,將重點關注在To B和技術領域的投資。在To B領域將重點關注兩大方向:
1.資料平臺型的專案:能夠通過資料聯通打通行業生態中的某些必需的環節,甚至產生改變行業的新的顛覆性機會;
2.垂直行業的Saas專案:首先業務本身要有生存能力,並且所處的市場規模要較大,同時客戶分散度要足夠高。
這兩類專案不只有確定性,更有發展空間,會圍繞這兩個核心去尋找各領域中的投資標的。
好的To B企業是要主動脫離舒適區的:企業和人一樣,要主動地脫離舒適區域,去實現更大的目標。即便是華為這樣成功的企業,已經有很深厚的積累,也仍在做很多的主動嘗試和探索,會產生很多非舒適區域,去不斷地突破。
雖然現在都說技術創新,但需要明白的是,思維的原點並不是技術創新本身,而是建立壁壘、適應趨勢。技術是建立壁壘的一個重要籌碼,需要多年的積累,壁壘保證稀缺性,而趨勢是保證方向的正確。想抓住符合這兩個特點的專案,在所謂的“資本寒冬”反倒是一個投資視窗期。
這一年來,外部變化所影響的更多是溢價能力和出手的謹慎度。對於投資人來講,對於關注的方向,看專案的數量等工作內容基本上沒有變,只是說在做決策的時候會更謹慎。投資本就是個“專業活”,更應該享受研判趨勢、挖掘價值本身的過程。
孫東昇:今後的投資不可能如過去一樣躺著賺錢
過去一年的巨集觀環境是複雜的,創投行業也發生了深刻變局。2019年的環境形勢依然充滿不確定性,但我們堅定看好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發展的韌性,看好新型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消費升級等帶來的確定性的投資機會。例如,傳統產業與網際網路深度融合提升效率改善服務的產業網際網路領域;作為新一代資訊傳輸基礎設施的5G領域;人們物質生活滿足後對精神消費具有強烈需求的泛娛樂領域等。
即使確定性的投資機會,在今後的投資過程中亦不可能如過去一樣躺著賺錢。作為投資人,需要從三個方面去發力:深度掃描,優中選優,全程服務。我們不但需要全面洞察行業賽道各個環節,而且需要深刻把握理解其中的價值中樞,這就要求我們開展大量的研究工作,深度掃描行業賽道;撒網式投資已是過去式,必須是精品投資,在賽道圖譜中篩選出價值觀一致的企業家和富有競爭力的創業企業;投資機構不僅要向被投企業提供資金,還要向其提供全過程、全方位的增值服務,陪伴企業一起成長。在成就偉大創業家的同時成就長青的創投事業。
肖冰:敢於長期重倉一批有影響力的專案
2019年在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下,經濟形勢會更加艱難。一級市場上,資本寒冬將繼續,募資更加艱難,投資也會出現斷崖式下滑。導致的結果是競爭沒以前那麼激烈了,估值水平進一步下降。而在經濟形勢不好的情況下,企業創新將會更多更積極,敢出來融資的企業一定是有真材實料的,各種偽商業模式被淘汰。
因此2019年將進入好的投資時代,達晨將加強行業研究,加大行研投入,提高認知能力,行業更加聚焦。對於確定性成長行業,如醫療、進口替代、消費升級等,將加大投資比重。
2019年達晨將提高專案審美標準,不簡單追求IPO數量,IPO不是萬能的。達晨還將進一步提高明星專案比例,敢於長期重倉一批有影響力的專案,提高明星專案投資比重和持股比例,早期重倉,多輪投資。
田立新:在不確定的市場環境中尋找確定性的投資方向
2018年德同資本走過了充實、堅定的一年,募、投、管、退各項工作有序進行。2018年德同資本三期主基金完成了首期募集,伴隨著科創板橫空出世的好訊息揚帆起航,為未來增長儲備了堅實的力量。
2019年,中國經濟面臨複雜的內外形勢與挑戰,德同資本將繼續在不確定的市場環境中尋找確定性的投資方向,重點關注消費與TMT、醫療健康、高階製造新經濟領域,助力實體經濟轉型升級。
具體來看,在消費與TMT領域看好企業服務、消費分級浪潮中的投資機會;在醫療健康領域將持續佈局具有高科技壁壘、升級與改善醫療服務的藥、器械與醫療服務產品;在高階製造領域重點關注行業增長確定性強、符合產業結構性調整方向的細分市場投資機會和新科技、新技術對原有產業的改造,如高階裝備,5G、新能源汽車核心部件與機器人。
應文祿:科技是穿越週期的利器
歷經多個投資週期的產業投資人,都有一種深切的感觸:科技是穿越週期的利器。科技含量高、創新意識強、人才引領的行業和企業,往往更加能夠抵抗週期性波動。
中美貿易摩擦暴露了本土產業的科技短板和技術差距,自力更生和自主創新成為結構調整和創新發展的“單選題”。創投無法脫離產業和企業獨立存在,需要積極幫助企業去攻克“卡脖子技術”難題,用投資的力量去支援科技創新,定義產業未來。
因此,未來毅達資本會持續加大對硬科技、新技術以及具備持續創新能力的企業的投資,加大對進口替代和科技在具體產業中的應用的投資。
關注的領域包括人工智慧、機器人、5G、生命科學、物聯網、節能環保資源、迴圈利用、自動駕駛、大資料、雲端計算、半導體、工業網際網路、高階材料、消費升級等。
(編輯:王滿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