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雷奇:要做就做“入骨”的設計
站酷獎是由中國人氣設計師社群站酷網主辦的綜合性設計獎項,“2018站酷獎”共收到來自全球的參賽作品數千份,經過2輪嚴謹的評審,最終191件作品入圍,涉及16個類別,其中16樽站酷獎金獎和15樽評審特別獎也於2018 站酷獎之夜當晚揭曉。
“2018站酷獎”獲得業界廣泛認可的同時,我們也希望大家更多的關注獲獎者們不為人知的創作之路,站酷網特邀“2018站酷獎”金獎得主們講述獲獎作品幕後的故事,畢竟你看得到他們臺前的光鮮,卻很少探得到他們幕後的付出,跟隨小編一起來傾聽他們的肺腑之言吧。
2018站酷獎工業產品設計類金獎獲獎作品《K words千字杯》
千字杯中蘊含了中華傳統文學的美感,作品美觀現代,簡潔又不失表現力,用現代工藝喚起對傳統文化的情感依戀。白玉般的材質,帶來平和舒緩的情感感受。通過交換“千字禮品”,寄託了人們對精神文化的嚮往。
嘉賓簡介:薛雷奇(站酷ID:了草君liaocao),自由藝術家,創意設計師。畢業於江南大學設計學院視覺傳達系。主創作品:裝置藝術「WU’sˉˊˇˋ 吾個四維」,書籍設計《走過江南》、《字趣未央》,產品設計「Kwords千字杯」。曾獲2018年IF工業設計獎,2018年ICVA 國際視覺藝術理事會銀獎,2018年站酷獎工業設計類金獎,2018年中國好設計優勝獎,2018年金點設計獎入圍獎。
要做就做“入骨”的設計
——訪2018站酷獎工業產品類金獎得主薛雷奇
站酷網:你是通過什麼方式瞭解到“站酷獎”的?從參賽投稿到入圍,直至頒獎典禮的諸多環節中,令你印象最為深刻的環節是什麼?為什麼?
薛雷奇:我身邊的很多朋友在站酷都有主頁,比較多的是平面設計師,平時也很關注站酷這個網站,也因此知道站酷獎舉辦的事情。
我印象最深刻的其實是整個站酷組織的這次頒獎典禮,我覺得站酷獎相比國內大部分的獎來說,都是極為隆重的、正式的。相比於前期的宣傳,現場效果更讓我印象深刻和震撼。我感到站酷確實有很認真地想要把站酷獎做成一個知名的,有好的口碑的一個獎項。這一點我覺得很榮幸,獲獎也感到非常值得。
站酷網:此次獲得2018站酷獎工業產品類金獎的作品《K words 千字杯》是個人專案還是商業專案?產品設計的初衷是什麼?專案從方案到執行耗時多久?
薛雷奇: 這次獲獎作品《Kwords千字杯》,是我們創業的第一個上線專案,能獲得金獎也很興奮。我們最初是做視覺設計,平面、書籍、運營以及一些文字藝術的創作。抱著對文字的熱愛以及探索欲,我們希望將文字設計延伸到產品領域。我們認為漢字是表達中國味兒中最獨特的符號,同樣也有極具體的傳達性。並且,目前市面上文字主題的創作還有進入的空間,我們認為自己對文字的理解是值得去表達的。
這個專案的想法從2017年中旬開始成形的,2017年底在景德鎮完成打樣,2018年中旬首次面世。
站酷網:《K words 千字杯》以漢字文學之美、文化傳承、趣味個性作為產品切入點。選取漢字文化為創作題材、對漢字文化情有獨鍾是否是基於你的成長經歷?你是如何與漢字文化結緣的?
薛雷奇: 漢字之美,不只是形態之美。其實文字伴隨著我們的日常生活,可以說每時每刻都在用,如果對文字很敏感的話我們會理解它,對它有一種形而上的認識。我的文字啟蒙大概是源於小學中學古詩階段接觸的文言文。當時就會想,古人這麼說話多簡練,在有限的詞語裡表達豐富的意蘊。每次讀的時候感覺我所在的時空並不是當下,而是處於千年前古人正在經歷的那一刻,這種直面感受本身就是一件很酷的事情。再後來則是在書法的一筆一劃裡揣摩它的結構美感,理解各種字型的性格。
在我2016年參與設計的漢字研究書籍《字趣未央》中,我們對漢字進行了研究探討。漢字是中華文明的核心,也是退守的底線,在歷史的長河之中歷經千年而不褪色,它原生、原創而源遠流傳。往事越千年,其音不可尋,其形也曾面目全非。甲金篆隸真行草,每一字都是一段千百年的故事流傳。漢字凝練、優美、沉鬱、玄妙、熱烈、直接,中國文化的每一寸情緒都鐫刻在漢字中。飛熊入夢,翩若驚鴻,初寫黃庭,經天緯地,上兵伐謀,裂土封疆,每一字都包含一段說不完的中國故事。是為一字之師。
漢字原生原創,是我們的緣起,從甲骨文裡我們能夠窺探我們的意識是如何從動物性開始萌發的。它是我們的潛意識的潛藏,書寫中文和書寫拼音文字思維方式就不一樣:中文在形體構架的基本單位是字,一字的含義往往比一詞更豐富;而英語的基本單位是字母,單獨存在的它沒有任何意義,它必須得組詞才能構成意義。說不同語言的人思維方式也不一樣,中文特別是文言文在語法上主謂賓的互換是極豐富的,一個字往往有多重詞性,就像中國人有多重性格,在不同情境下會發生變化,極強地適應環境。
我們的審美也在漢字中有跡可循,篆書典雅,隸書舒展,楷書建法度,行書活潑,草書奔放飛動。篆隸真行草,計白當黑,每一次的字型演變都是一次審美的現象級探索,乃至明朝傅山寧拙毋巧,寧醜毋媚,更是個體精神對群體世俗的拒絕馴化的反叛。漢字中包藏著審美,審美中包藏著審美者的人格。
站酷網:「千字杯」的靈感來源於蒙學經典《千字文》,《千字文》這部作品給你留下的最深刻印象是什麼?將千字文與杯子結合是出於哪些方面的考慮?杯子的器型有很多種,你的選擇依據是什麼?
薛雷奇: 《千字文》是南北朝時期樑朝散騎侍郎、給事中周興嗣編纂,是由一千個漢字組成的韻文。其內容即涵蓋了天文地理、自然社會、文明義理,內容深刻而通俗易懂,千年來一直作為啟蒙和教育的蒙學三大書之一,用它來作為中國文化的承載,是合適的。
千字文開篇第一句,“天地玄黃,宇宙洪荒”。僅八個字便已道出了中國人獨有的世界觀,宇宙觀。只可謂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之絕韻。它描述著:天道玄之又玄,大地豐饒沉靜,時空誕生於遼闊與虛無。而我們的祖先卻在迷茫、黑暗,矇昧的意識中創造了光明,創造了可以表達、流傳的漢字。此番猶如夸父般奮力張開天地的精神,使我們歷經文明的低潮而生存至今,也是我們在如今享受著漢字帶來的種種便利,書寫人間的幸與不幸時,應該永遠銘記與豎立的。
《千字文》固是以字化文,以文化人。而往事越千年,「千字文」亦經由時光的殘光掠影衍射後化為了手中之物,其名「千字杯」。以手下文章化為手中之器,是以身體感知經典之溫度,一字之魅力。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昔日千字開蒙,今日執千杯,是期望以此再開蒙歷史之明鑑,文明之魅力,德行之雋永,大道之永存。
千字杯初始的想法源於“漢字經由時光的衍射”形成的造型,時光可以是時間,也可以是這個造型,給二維的文字增加了一個維度,它自然有了實體。它其實是個富含雕塑性的藝術造型,它也可以有很多表現形式,我是希望它第一個形式是杯子,和能夠有更強的親近感,而不只是單純的玩物。另外原本的漢字始終在手執的書本之上,始終是扁平的、浮雕性質的,我希望它能夠和人更加親近,能夠呈現出在手中把玩的狀態,能夠把玩它的每一根線條。茶杯的固有器型有很多,我們也參考了諸如斗笠杯等錐形茶杯。但用設計思想上來說,從根本上「杯」之所必需的只有“空”而已,以less is more的哲學來看,有空間即可成為容器。
站酷網:你共釋出了幾款千字杯?選取了哪些文字?市場反饋如何?曾嘗試過哪些字型?最終字型選定的依據是什麼?給我們簡單介紹一下千字杯的創作過程吧。
薛雷奇: 為了能夠達到我希望的“不用任何解釋,東西可以詮釋它自身”的結果,我會更多地去做減法,我希望一件東西自己就會說話,可以震懾人心,成為一種“入骨”的設計。做了無數減法的同時也有無數苛刻至極的要求。2017年開始以文字為主題進行產品設想的時候,其實有很多傳統的、“平面設計式”的創造方式,像表皮質感的遊戲,圖形圖案的拼貼,畫面形式感,雖然我最早進修的就是平面設計,但這些已覺得厭煩,不想再以這種簡單的方式去做。
其實想法是很多的,在做偏傳統還是現代的路線上有猶豫,重要的是在很多想法中做減法。最後是在玩燈光、錐形蠟燭、地理等高線、枯山水,翻閱這些的時候逐漸確定了這個想法。研發中有3D列印的參與,但手工的成分在實現的過程中愈發顯得至關重要。沒有特別多想就開始了,本來也只是其中的一個想法,但逐漸做下來發現這個想法的更能體現設計的減法,所以堅持去推進了。
千字杯的小樣在去年初就完成了,但是在具體成型的過程中和師傅花了非常多的時間磨合,也換了好幾家工廠。有自己經驗不夠的原因,也有設計師的固執,當然還有對盡善盡美成果的追求。問題是層出不窮的。如果要以看似不留痕跡實則精緻的要求去做,很多部分不只是對自己的要求,也是對所有參與這件事的人、事、物的要求。所有人的協同一致,都是對的人處在對的狀態,這件事本身就非常難。
技術上的難點都是可以解決的,但找到對的人才是真正的難點。我希望保持品牌,保持設計師的角色,所以需要和正確的人的配合。可以說我是幸運的,依靠不同朋友的介紹,也有自己不斷入坑填坑的堅持,也有經驗的積累,最終得以較好的解決。
我認為去做一件事要有技術,但不能炫技,不能落入技術中出不來,要麼直接把技術顯得很美,要麼把它本身變得很酷,因為器物設計的經驗告訴我藝術、產品本身應該是一件以人為本,對人進行關懷的事。
目前為止釋出過「天地玄黃宇宙洪荒善莫忘,福祿壽囍你好歡喜南山武美」,以及部分姓氏的小樣,目前市場反饋發現普世、美好祝福的字更受歡迎,諸如「福祿壽囍」,「歡喜」,「南山」。關於字型,目前所選擇的「方正新楷體」是經我多方考慮決定的,比如字型結構上的優劣、刻本資料的優質與否,同時也會根據製作工藝時會用到的材料泥性去綜合考慮,當然這款字是經過方正字型檔合作授權的。千字杯的字型目前僅有楷體。也曾在前期嘗試過仿宋黑、甚至書法體等其他字型,但根據陶瓷這種材料的脾性來說,還是楷體更合適。
選擇楷體還有一個原因,是為千字杯定下了一個基調:文化的、雋永的、中正的、經典的。我不希望做得很偏怪,可能這個杯子的出現會引發很多人去做各種稀奇古怪的字類似嘗試,但我個人想將這個作品變成一支錨點,獲得方正字型檔的正版字型授權也是如此。在我看來偏怪和耍小聰明、為眼前小利去無限制無規則是沒有意義的,我想要立下一個“中正之音”。定正音,故正楷。
站酷網:《K words 千字杯》由景德鎮獨有瓷泥“玉土”製成,“玉土”的配比過程大致經歷了多長時間?難點是什麼?你對千字杯的質感有怎樣的期待?
薛雷奇: 其實“玉土”並非是景德鎮獨有。據我們考證,“玉土”最初是上世紀日本人配置出來的,其種類有多樣,後來逐漸流入國內。玉土大致地說是一種將釉料打碎直接混入瓷土中的混合土,正常來說釉料直接燒製會液化凝結,但控制合適的比例,即能在瓷器燒製過程中也保持一定的剛性。玉土的優點是發揮了釉料透明的特性,使得整個胎體極其通透。由於杯子的造型特點在底部,如果是常規的瓷土在使用後難免底足沾染茶漬,唯有玉土較能清洗,所以非玉土不可。另外頂級玉土——“羊脂玉”製成的瓷器無需再另外上釉,即能在實用性上不會留有茶漬。這是我對「千字杯」的最終期待,即在工藝上也做減法,將工藝流程減到最少。並且無釉款千字杯能最極致地表現其造型感,甚至它是“銳利”的。
最終我們根據材料特性,以及大眾對於材料的認知度,我們分了兩個系列——常規上釉款和奢侈羊脂玉款。同樣是玉土材料的設計。
站酷網:手工打磨《K words 千字杯》會經歷哪些工序?打造產品獨特的質感時,有什麼經驗想和大家分享?
薛雷奇: 產品的質感源於最恰當材料的選擇,為此,我們必須對材料有深切的認知,並且根據材料的特性進行必要的取捨。更多的設計師往往從設計圖紙角度出發去想結果,但實際上要成為一個產品,“工藝”實際上佔據了極為重要的地位。一個不匹配的工藝會使一個好設計呈現得很生硬。我們在打樣之初用了極多精力在材料的選擇、工藝的選擇、供應商的選擇這些基本的問題上,我們相信這些問題的解決有助於維持產品的完整完成度,品質的保持和經營的穩定。
站酷網:你是什麼時候開始接觸陶瓷藝術的?在你看來,陶瓷藝術最大的魅力是什麼?有人說中國陶瓷缺乏原創力量、品牌發展滯後,你如何看待中國陶瓷產業?
薛雷奇: 初識陶瓷是在學校讀大三時去景德鎮短途採風,當時覺得景德鎮有很多有意思的人,他們與坐在電腦前完成設計的我們很不一樣,這是一種很直觀的體驗,包含質感、觸感、時間的痕跡,乃至嗅覺味覺的經驗,這是一種遠多於平面製品的體驗,當時是被這種可以互動體驗的感受所震撼到了。後來2014年初在景德鎮短期待了兩三個月,完成畢業作品時交了不少朋友,現在認識的大多數朋友都是這個時候認識的,常常和眾多朋友玩,也沒什麼目的,只是在玩中體驗、瞭解陶瓷,隱約覺得未來會和陶瓷有關聯。
在我看來陶瓷的魅力在於它的複雜性,做陶瓷其實和做飯、蒸饅頭差不多。同樣是處理原材料,調配輔料,最後下大火等待質變。它的複雜性在於每一道工序都能影響最終的結果,永遠能給你驚喜。
但這也是它的劣勢,看起來好入門,但實際門檻很高。我見到有太多有想法的年輕人在技術層面埋頭苦幹,抓住一個味道羊毛薅到底,最後把自己牽掛在這堆土上,成了一個陶藝匠人。這麼做也沒錯,但那是陶藝家的事兒。在我看來陶瓷領域的品牌發展滯後是真實存在的,這不是勢單力薄的年輕人的錯。值得反思的是陶瓷廠,他們常常文化素質過低,不懂得和設計師平等合作,規模小的沒有規則,規模大的只想利用規則進行壓榨,此外還有很多抄襲他人作品的從業者。希望工廠們能早點認識到設計的價值,積極對話以及社會層面落實對仿冒品的打假,這樣才會改善中國的原創環境。
站酷網:《K words 千字杯》是否還有其他衍生品?你對這款作品的未來有什麼預期?
薛雷奇: 「Kwords千字杯」有幾個方向的衍生品在創作,一個是「語文」系列,我們想要回歸部分平面製品、出版物,以嶄新的形式來表達我們對於文字的認知。我們未來想象的漢字應該和生活息息相關,呈現在生活中的多方面,茶、文房乃至更普及的領域。
這款產品並非一時風潮,如有可能,我希望它能夠一直存在。可以被時間淘汰的產品太多了,我想要做的是雋永的東西。
站酷網:產品設計應以人為本,你在產品設計過程中是如何遵循以人為本的?
薛雷奇: 我想“以人為本”有很多角度去理解,用工業設計的角度看可能側重人機工學、互動。就我們而言我們更願意從文化、視覺資訊傳達的角度去表達。首先人不是簡單的好逸惡勞的生物,人具有精神需求,精神需求往往通過文化來實現。尤其漢字坐擁四千年悠久歷史,是中國人最推崇重視的文化符號,也是中國面向世界最明確的文化名片,漢字中包含了中國文化的每一寸情緒,每一字都包含一段說不完的中國故事。這既是我們選擇以漢字為核心創造的原因。
從視覺資訊傳達的角度來說,我們不願意把產品認知為單個的“物品”,我們更願意在產品中注入我們的主張、品牌的性格,我們希望受眾能夠全面地瞭解這個產品為什麼存在以及產品傳達的資訊是什麼,我們希望受眾能夠理解漢字、學習漢字、表達漢字。不僅僅是一個在從事消費行為的消費者,而是一個具有學習、欣賞能力的人去傳達資訊。
站酷網:你認為設計師該如何站在設計、人文的角度去思考未來是什麼?
薛雷奇: 我認為每個設計師都得去思考人類文明的未來,誰更能理解中國的文化,並且帶到當代生活中,誰更能在這個過程中提出其完整的概念,有趣、完整、真誠、有深度,就能在人群中脫穎而出,並且這也是值得去做的方向。我們需要更多地去關注人類的思考,並用身體去體會。
站酷網:這些年創立品牌的工業產品設計師越來越多,有標新立異、一鳴驚人的,但也有不少品牌落入俗套,你怎麼看待這種現象?在你看來,產品設計師該如何打造自己的獨特性?
薛雷奇: 我想這是階段性的狀況,所有人都在嘗試,勢必會篩選掉一批不那麼出眾的創作者,結合行之有效推崇原創設計的大環境,真正好的東西不會被埋沒的。
我理想的文創產品是:明式傢俱和明式紫砂。我認為那樣才包含了“文化”和同時代的“創意”,才是“入骨”的設計。但是我們極多產品是很膚淺、很符號化的,未來將會有更高階的東西去超越它。我認為的文創產品不應該只是一個玩具,它即便是一個簡單的筆筒,也應該是一個值得玩味和摩挲。值得思考和回望的“明式紫砂”式的雋永。它應該減之又減,化為不留痕跡的形態,只留有觸感、質感等本身的美感。我希望「Kwords千字杯」能被看作是屬於這個方向的。
在我看來產品設計者,最重要的是其本人的知識結構和認知世界的方式,俗稱內功。其次大眾也未必需要那麼多產品,得承認很多需求是設計師想象出來的,浪費資源的,我們需要更多地觀察社會和生活,社會的脈搏就在我們眼前,我們得真正傾聽人們的訴求,更好地打磨自身,花更多的時間在思考和感受上。我認為每一個不如意反過來看都是一個機會,重點是我們如何去看待。
站酷網: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的轉型是一場持久仗,作為產品設計師,你認為這種轉型有哪些難點?
薛雷奇: 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不是單單依靠設計師就能解決的問題,我想它需要政府、教育、工廠、設計者、渠道以及大眾每一個環節協力完成。任何一個環節的缺失都不行。比如在中國依然猖獗的侵權盜版問題,還在成長期間的原創者需要法律的保護和政策的開路,否則極容易被一小撮人竊取勞動果實,但往往初創團隊很難有專業的法務資源來幫助自己處理維權,維權的實際落地也費時費力不得門路。
我認為,對原創專利進行版權保護,對原創作品進行扶持,是實現“中國創造”的基礎,否則根基不穩,只是空耗有志人士的熱情。
站酷網:站酷一直致力於“讓設計更有價值”,在你看來,讓設計更有價值的方式有哪些?
薛雷奇: 設計是創造的一部分,是在創造環節中連結工廠與受眾的重要環節。對設計者而言,有一個公正開放的平臺供設計者交流展示作品,對整個設計行業而言,優秀的供應工廠,精準的媒介傳達,恰當的售賣,公正的保護,都是讓設計更有價值的保障。設計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讓設計更有價值”,實際上也是“讓社會更有價值”。設計的價值屬於每一個人,不管你是否購買它。
沒看夠?點選“站酷獎歷屆獲獎作品” 繼續給你好看!
站酷獎歷屆作品:http://awards.zcool.com.cn/previous/2018/index.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