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爾森十大互動原則思考心得(二)
03 使用者的控制性和自由度(User control and freedom):
讓使用者掌控局面(Let the User Be in Control)
誰才是真正的“老大”?系統還是使用者自己?這個應用使用時的體驗深刻地影響了使用者對這個應用的直觀感受。完全無法掌控系統的感受會讓使用者非常受挫,基於這個原因,應該讓使用者發出指令而非電腦。同時,仔細推敲通知訊息話術,讓使用者覺得系統是時刻準備好在等待使用者的指令,讓使用者覺得自己而非電腦才是“老大”,而不是通過命令和威脅逼使用者就範。
下面就是幾個讓使用者感覺自己喪失了系統控制權的極端例子:

使用者感覺自己喪失了控制權
提供撤銷操作(Provide an Undo Mechanism )
根據行為心理學理論,系統要讓使用者熟練使用,就應該允許使用者犯錯並在犯錯後避免災難性後果,因為使用者就是在不斷的試錯過程中熟練掌握作業系統技能的,所以系統應該鼓勵使用者在容許範圍內積極探索並提供撤銷錯誤操作的機會。
如果使用者在探索過程中做出後果很嚴重的錯誤操作後系統無法提供挽回機會,使用者會感覺極度受挫,並嚴重影響下一次的探索和試錯的積極性。很多專業的工具類應用因為操作步驟多,甚至提供很多次的撤銷返回機會,以方便使用者操作。使用者是否有撤銷操作的權力,也是衡量系統對使用者自由度支援的一個關鍵指標。

提供撤銷操作
04 一致性原則(Consistency and standards):
Users should not have to wonder whether different words, situations, or actions mean the same thing.
使用者不需要擔心不同的話術、不同的場景或不同的操作是不是意味著同一件事。
使用者不需要去猜測每個按鈕,每一個頁面可能的互動反饋,只需要按照統一的標準或行業標準去預測互動行為,增加了可控性和可預測性。在這種情況下,有一套指導設計風格標準、術語標準、互動標準的規範,就能對統一整個系統的使用體驗提供極大幫助。

統一的互動設計規範
系統提示文案的話術、術語、稱呼等也要保持一致,如果系統一會兒稱呼自己的客服人員為客服,一會兒又稱呼為“小二”,使用者會產生迷惑。
標準和一致性增加了使用者對系統所屬品牌的信任度,因為前後一致且質量穩定的使用體驗本身也是一種品質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