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面臨的難題不是能不能活,而是能不能體面地死去

ofo貌似快挺不住了。
先是國內使用者遭遇退押金難的問題,緊接著爆出國內網遊假裝外國人,用蹩腳英文寫郵件,結果不僅押金秒退,還收到一封真誠的道歉信,這種崇洋媚外的行為,被使用者一頓鄙視。
在創業過程中沒有哪家企業是一帆風順的,都會遇到坎坷,但是最怕的就是兩面三刀,不真誠。
ofo創立伊始,創始人戴威曾表示,ofo將始終堅持使用者第一的原則。目前情況來看,這恐怕算不上是使用者第一,應該是押金第一。
使用者都是用腳投票的,今天ofo北京總部被圍了個水洩不通,退押金杳無音信的使用者追到了ofo的辦公樓裡,得到的結果是隻登記不退款,回家等著,和在App上退款結果是一樣的。
而且ofo還單方面規定現場退款僅支援工作日,當初要求使用者交押金的時候怎麼沒有這麼一條規定?進來容易出去難啊!
而且ofo一直對外宣稱押金都是有託管的,沒有被挪用,那麼為什麼現在到退押金的時候就這麼難,而且最初時候ofo押金是99,後來押金變成了199,不得不讓人懷疑是不是有高人出招,用後面一位充押金的使用者199元退還前面兩位老使用者的99元押金,如果是的話,那就真的讓人覺得噁心了。
面臨困難的ofo也曾想過自救,甚至都已經開始在自己的公眾號裡賣蜂蜜了,這裡不是誇張,是真的開始賣蜂蜜了。

有好事的網友通過深扒發現ofo賣的所謂178元一斤的土蜂蜜其實是一家官司纏身、深陷銀行借貸糾紛的公司,而這家公司在淘寶上的產品一瓶賣28元,量大還可以優惠。
官方團隊很對意識到問題,主動刪除了文章,一計不成又生一計,開始和P2P公司合作,想要把押金換成P2P資產。

換句話說,99元押金的老使用者,可以一鍵升級,成為 PP money 的使用者,然後將押金變成100元的特定資產和免押金騎車,而這100元的特定資產,要鎖定30天,才能連本帶利提現。
ofo把使用者資料這點家底都典當給ppmoney,真的把中國網際網路最後一點尊嚴都作價賣了,死得恥辱又猥瑣。
ofo把負債轉化給PP money,而PP money則是用100元左右的獲客成本獲得了大批量的使用者,真可謂是一舉兩得,計算是P2P平臺爆雷無數,不過有渠道總還算是好事,不過活動不過數小時就被叫停了,PP money還發了個宣告。
老老實實選擇App退款渠道,你會發現退款入口你沒點移動網際網路經驗還真找不到,七拐八轉的終於找到了退款按鈕,還會有七道挽留你的程式,當你耐著性子強硬拒絕了這些挽留,結果15個工作日之後就會提示你退款失敗,請再次嘗試,最後還要告訴你一句請相信我們,我信你個鬼,你個糟老頭子壞的狠。
如果ofo公司的產品或者運營人員動動腦子的話,也不至於如此被動,ofo資金鍊斷裂之後,面對著這幾億押金推不掉的使用者,團隊又賣蜂蜜又搞P2P又賣App啟動頁廣告的,何不轉換下思路,賣App上退款頁面的廣告。
一推使用者守著退款頁面罵娘,你可以約定每觀看一次廣告就退款5毛錢,沒分享一次廣告就退款一元錢,這樣就可以和廣告商一起分利潤了,按照點選率和傳播量做結算,轉化為實際購買客戶的,一次性退款購物金額的5%,按照CPS付費,這樣不早就扭虧為盈了,何必整天抱著金飯碗要飯呢?
兩年前,我就針對共享單車作為前景預測, 摩拜 VS OFO : 一牆之隔的爭鬥將何去何從 ,文中針對共享單車面臨的問題做了分析。
當時摩拜單車和OFO兩方均表示自己是智慧出行+最後一公里+共享經濟的倡導者,但是從運營模式上看,OFO和摩拜單車本質上都是分時租賃經濟,而非純粹的共享經濟,如果不能像滴滴一樣完成私家車輛的共享,那麼對於兩方來說,返修、丟失等問題都會變成最重要的負擔。
目前來看,短期內實現商業價值的主要還是校園、連線地鐵站、公交站與公司、住所、產業園區等的中短距離通勤,另外,這種模式就是投資+運營,如果再加上700bike等可能的各方參與,戰場很快會演變為千團大戰,出行最後一公里看似一片藍海,但實則已經是一片血海。
而且政府早已經探索了十幾年,也頗有心得:為什麼要加固定停車樁?為什麼要收押金辦手續?這些都是花錢買來的教訓,如此巨大的投入之下都沒做好共享單車,是政府不想做好嗎?還是國民素質還沒到那個程度?這很難說。
沒想到ofo能挺住兩年的時間,也算長命了。
不過ofo退押金的時間仍然在發酵,這件事也給監管部門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對這種問題叢生的企業,監管部門是否要跟進,押金如何管理?誰來管理?被挪用了誰來監管?誰來負責?
共享經濟是新生事物,但是如果監管遲遲不能跟進的話,誰來保障使用者的利益,目前來看,防範企業挪用甚至是侵佔吞噬使用者的押金已經成為必須要引起重視的公共事件,是消費者協會管還是工商管理局管還是託管銀行管?需要有個定論、有個方案。
監管才能讓共享經濟更好的發展,絕不容許一些企業打著共享經濟的旗號侵佔使用者資產,新模式不是逃避監管的理由,共享經濟也不是法外之地。
對ofo來講,目前來看,最重要的就是要真誠,你可以沒錢,但是要一視同仁,別對冒充的外國人給予特殊對待,這不應該是你們企業的價值觀,如果ofo是這種價值觀,倒閉也就倒閉了吧。
現在回頭看,朱嘯虎真的是個牛人,他四處奔走呼籲ofo和摩拜合併的時候,可能真的是ofo最後的機會了,可惜了,戴威不懂,或者說不想懂,大概摩拜委身美團,滴滴久攻不下,自己復活了小藍,ofo真的失去了最後的機會了。
最後,使用者別想著如果退不了押金一人一輛小黃車了,那些車子早就抵押給阿里了,那都是阿里的資產,輪不到你們了。
就目前情況來看,ofo越想狼狽地折騰著苟活,圍觀的人就越會大聲叫喊:“ofo,退押金!”
ofo現在面臨的難題不是能不能活下去,而是能不能體面地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