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押金的人與資本寒冬同在
文章轉自公眾號:盒飯財經(ID:daxiongfan),作者: 解夏
共享汽車敗局跡象愈發明朗。自友友用車、EZZY、麻瓜出行、巴歌出行等相繼倒下後,共享汽車公司途歌資金遇難、大面積欠薪、停運,有車出行大面積裁員、押金難退,試運營一年的美團共享汽車也暫停試點……伴隨著共享汽車寒潮的蔓延,最受傷的還是使用者。
時至歲末,眾多使用者的押金仍懸而未決,除了抱怨、抵抗之外,退押金的人們也企圖用法律手段維護自身權益,然而,最終能否達成期許,卻還是個謎。
擋不住的退押金潮
自2018年末,途歌也陷入資金漩渦中,被押金難退、拖欠員工薪資和供應商貨款等負面訊息纏繞。
“你也是來退押金的嗎?”1月初,盒飯財經探訪位於北京昆泰大廈的途歌總部,這裡每天都會有使用者前來退押金,看到我們便上前詢問,並拉我們加入維權群。
途歌已經成為了大廈裡的“知名”公司,不少前來退押金的使用者都找錯了門,誤將B座看成了A座,這不得不讓位於A座14層的公司門前高掛一塊提示牌:“這裡是A座,‘途歌’在B座,下樓出門旁邊樓!”

(胖頭魚供圖)
在途歌總部內,一些使用者大多帶著怒氣而來,“什麼時候能退”是問的最多的問題,然而,這樣的問題即便帶來現場也不能給出答案,因為這裡也只有一名負責登記退押金使用者資訊的員工。
就在探訪前不久,途歌創始人王利峰被一眾使用者圍堵在派出所內待了個通宵,途歌辦公室內物品曾遭使用者打砸,例如砸爛花盆、搬電腦。這名負責登記退押金資訊的員工說,打砸辦公用品沒有用,這些辦公用品是租的,鬧事後就被租賃公司收走了,途歌的汽車也是租的,出現資金問題後,也被租賃公司收走了。
途歌創始人兼CEO王利峰曾當眾承認,途歌的地勤、員工、車輛都做調整,之前北京運營車輛有1800輛,但現在只剩下不到300輛,而且還有很多車輛被上鎖,被貼上“欠錢不還”的字條,以至於無車可用。
被使用者圍堵時,王利峰表示目前確實沒有正常退還押金,公司出現問題,正在調整。他承諾會按照在APP上提交的順序依次退還,希望使用者耐心等待。對於他的承諾,在場使用者卻高喊著“不相信”。
按照王利峰的承諾,使用者拿到押金退款至少要到2019年5月,如今這個時間恐怕要更長。有媒體計算,以途歌近200萬用戶計算,如每天只能退款15人,退完需300多年。
與ofo的99元押金不同,途歌押金是1500元,數額較大,使用者更為在意。現場唯一的工作人員自己已被拖欠了數月工資,且自己1500元的押金也未能退還,現在一心等著年底發工資。在登記冊上,截止下午4點,當天約有超過80名使用者來到現場申請退押金。

(1月3日現場登記冊)
實際上,在大規模圍堵王利峰到派出所之前的一個月,王利峰就被小部分使用者在地下車庫圍堵過,據當時圍堵的一名使用者說,王利峰答應在場的使用者押金一週內退還,結果只有這名使用者押金未退,因此才又不得不前來途歌總部再次填寫自身資訊,並備註王利峰此前承諾。
當日,在現場填寫退押金資訊的使用者中,還有一位女士違章未交罰款,她一邊寫著資訊,一邊說:“什麼時候退了押金,什麼時候交罰款,要不然1500的押金沒退,又白搭200塊。”她在臨走時還說道,“罰款可以在押金里扣,給我1300就行。”
即便是登記在冊,時隔近一月,目前大部分使用者的押金也未能退還。

久病成醫的使用者們
一邊是使用者們不斷前來退押金,另一邊途歌名下資產也不斷遭到凍結。
此前,法院凍結北京途歌科技有限公司和卓尼商詩(天津)汽車租賃有限公司銀行賬戶存款共計逾266萬元。不久,應申請人深圳市萬車匯汽車租賃有限公司提交的財產保全申請,凍結被申請人北京途歌科技有限公司(途歌出行運營主體)名下價值24.3萬元財產。
ofo押金事件早已令不少使用者對此類事件司空見慣,在途歌使用者維權的QQ群內,有使用者計算,一個人1500元押金,一個500人的群就有75萬元押金,只一個群的押金就要退33天。
目前,途歌APP內已一車難尋,一些使用者此前還曾提議,將途歌汽車輪胎、雨刷等拆了,“能賣錢的賣錢,能砸的砸了,不能給它留個‘全屍’”。
最新訊息是途歌總部已經關門,辦公室租期已到,樓內空無一人。退押金事件當然不止ofo、途歌,它們背後還有更多已經或正在陷入押金風波的公司,即便人去樓空,但退押金的人仍窮追不捨,各個群裡活躍著同一群人的身影。
所謂久病成醫,有些人開始瞭解了一些行業內訊息,糾糾纏繞在一些訴訟裡,也變成了“律師”,在維權群裡成了“半仙”,在各個群裡都有人傳播“法律知識”,以過來人的身份,積極自發組織上法庭,找律師,企圖集結更多人的力量,吸引監管部門和執法部門的注意。

(維權群內“法律文書”截圖)
所謂久病成醫,有些人開始瞭解了一些行業內訊息,糾糾纏繞在一些訴訟裡,也變成了“律師”,在維權群裡成了“半仙”,在各個群裡都有人傳播“法律知識”,以過來人的身份,積極自發組織上法庭,找律師,企圖集結更多人的力量,吸引監管部門和執法部門的注意。

(使用者在群裡晒出的“法院傳票”截圖)
“這事到現在輿論和行政投訴都沒用,只有走法律程式,1個人走法律程式難度和成本都不合算。所以得集體訴訟,平攤成本 。”不止一位使用者在群裡表示,十個人請一個律師需要幾百塊,一個群裡共同請一個律師,平均只要幾十塊。
此外,還有一些人趁機為其他共享汽車平臺悄悄拉人頭,給依然想繼續使用共享汽車的使用者以新平臺,表示充值有優惠,比途歌更靠譜,違章停車都有“內部人”能處理。
今天上午,還會有途歌使用者表示將到海淀法院諮詢情況。這群退押金的人在寒冬中與資本寒冬同在。
2018年,整個共享經濟市場陷入寒冬,押金問題也整整困擾了使用者一年,如今逼著使用者走上法律途徑的,正是當初同一批吸引使用者充值、為使用者提供服務的公司。押金問題無法掩飾共享汽車商業模式上的缺陷,但若不解決押金問題,最終將會成為共享經濟路上最大的絆腳石。
特別宣告:本文為合作媒體授權DoNews專欄轉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DoNews專欄的立場,轉載請聯絡原作者及原出處獲取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