壞的、好的、不重要的:關於2019的三個訊息
投中網(https://www.chinaventure.com.cn) 編者按:做事的人無暇言語。
距離春節還有一週。你我都無心工作了吧。
不如,聊聊天。
人類是熱衷於回顧的動物。比如每到年尾,你的朋友圈裡一定少不了關於新年舊歲的感慨,你可能也是其中之一。當我們回首時,其實我們的視野卻是瞄向當下和未來的。不少人正在疑惑,自己為什麼站在當下,腳下的路又通往何方?
沒有答案。這是一個上帝、佛祖、安拉或者打算賺你錢的成功學教父才能回答的問題。
有一些訊息,倒可以供你參考。這也是今天我們想和你聊的:三個訊息,一個壞的、一個好的、一個可能不重要的。
這是投中網旗下,偏見實驗室的第 7 篇文章。
李國琦 | 作品
偏見實驗室 | 出品
壞訊息
先說壞訊息。
談論之前,溫馨提醒:如果你是創業者、投資人、股票作手或者任何一類今天商業世界的參與者,請你先倒吸一口涼氣。
我們有必要告訴你,2019年的世界,恐怕會比2008年更加糟糕。
資料在佐證這個判斷。幾天前,《經濟學人》在一篇文章中,列出瞭如下數字:
1、全球貿易量已從2008年佔世界GDP的61%下降到了現在的58%。
2、全球公司的長期跨境投資(FDI),已從2007年佔世界GDP的3.5%下降到了2018年的1.3%。
3、全球跨國投資的回報率從2005-2007年的平均10%,已降至2017年的6%。
簡言之,這可能已經不是一個你和你的父輩熟悉的世界了。正在逝去的那個世界,是一個叫做“全球化”的世界。它誕生於1945年,由自由貿易協定、遠東經濟崛起以及集裝箱貨運塑造而成,正在終結於今天的移動網際網路時代。
網際網路並沒有如一開始它最早所宣揚的那樣,帶領我們這一代走向開放。在過去三十年,網際網路的世界,建立起了一面又一面的圍牆。有的圍牆沿國界而立,有的圍牆出現在相互不打通的應用程式間。即使是最開放的社交媒體,其實也沒有你想象的那麼開放,比如,你可能不知道,在美國,主流Facebook使用者,其70%的朋友網路分佈在200英里以內,只有4%生活在國外。而在中國,有些傢伙的微信朋友圈裡,可能父母都沒有。
圍繞關稅的貿易戰,今年或將繼續在兩個大國之間發酵。特朗普在一些問題上,正被我們的美國同行描述成“出爾反爾”的傢伙,但在這一問題上,他恐怕不會輕易退縮。一個值得關注的原因是,在過去將近一個世紀中,美國從關稅中獲取的收入,從20世紀30年代佔進口貨物價值的50%,降到了2015年——也就是特朗普宣佈參選總統的那一年——的1.3%。
即使沒有貿易戰,這個世界依舊在走向自閉。《經濟學人》在上面那篇文章中說,一個原因是,貿易和供應鏈正在趨於飽和,另一方面,對廉價勞動力和有形資產投資的需求已越發不受重視。
今天的商業世界,更加青睞無形資產、服務和思想流動。這可能是一件好事,帶來經濟增長,就如2004-2014這十年間發生的那樣,思想流動為新興經濟體帶來了超過40%的生產力增長。這也可能是一件不那麼好的事,比如過去五年,在中國興起的知識付費,很難講它究竟帶來了多少競爭力的壁壘。
看上去,我們正在來到一個更加糟糕的世界,它由資訊封閉、貿易保護和知識降級,共同編織而成。
好訊息
你也不要太過悲觀。下面是好訊息一則。
有人已露出悔意,面對此前犯下的過失,準備做點事情彌補。
這個人叫做蒂姆·伯納斯·李(Tim Berners-Lee),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圖靈獎獲得者、全球資訊網之父。1989年,他開發出了世界上第一個Web伺服器和第一個Web客戶機。同年,他將發明正式定名為World Wide Web,也就是我們今天在瀏覽器搜尋欄,輸入網址時,前面的WWW。這個發明,開啟了網際網路通用化的時代。
二十年過去了,蒂姆·伯納斯·李64歲了,這個老傢伙居然後悔了。
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1月19日,他來到中國,出席了EmTech China 全球新興科技峰會。站在國貿大飯店的講臺上,他對到場的科技從業者說:30年前,我發明了網際網路,30年後,它應該推倒重來。
令他痛苦的是,資料孤島的出現。今天,每個人都在網際網路上留下了大量資料,但這些資料卻掌握在網際網路巨頭手中,資料與資料之間無法相連。這些資料孤島讓人們感到挫折,孤島並沒有充分尊重個人——這位網際網路的造物主,這樣反思道。
如何回到一件事物被創造時的初心?
蒂姆·伯納斯·李提出的,可能是我們時代最重要的問題之一。當初,網際網路被創造出來,初衷是打造一個自由開放的社群,結果到了今天,它變成了大型組織壟斷的利器。同樣的故事也發生在區塊鏈行業。比特幣的發明者中本聰,當年希望打造一種去中心化的電子貨幣,而目前,比特幣的中心化趨勢越發嚴重。
該怎麼解決這件事呢?
蒂姆·伯納斯·李的方法是,把資料儲存到個人可擁有的資料庫中,這些資料庫可以連線任何App。目前,他正在展開這方面的創業。
無法預測,這是一場新的盜火之旅,還是一個新的唐·吉訶德式故事。無論結果如何,每個時代都會歡迎富有野心的探險者。
這是好事。
不重要的訊息
有人如雷霆,有人如雨露。有人站在世界中央大聲疾呼,有人則在安靜角落裡做著一些不重要的小事情。
這個人叫做楊晨偉。
楊晨偉,男,直男,產品經理,疑似謝頂的產品經理——類似他這樣特徵的傢伙,你可以在網際網路行業裡找出一大群,他們手拉手連起來,沒準足夠繞地球一週。看上去,他沒什麼特殊的。
他只是一個算得上資深的網際網路人。過去十多年,先後供職在亞信、搜狐和投中,參與開發了許多網際網路專案,其中包括你可能熟悉的國民網遊《天龍八部》。最近三年來,他負責著投中資訊旗下,CVSource投中資料等資料產品的開發。
我們打算把他介紹給您。並不是因為,他和我們一樣,都是投中的員工,或者,僅僅是打算給你推介一篇產品軟文——這樣粗暴的做法,是對我們自己和閱讀者的雙重不尊重。
令我們對他產生興趣的,是一場關於資料的交談。
剛剛過去的1月17日,CVSource投中資料上線了全新的“市場分析”模組。作為內部員工,我們跑去和產品部門的同事交流,我們的問題是,你們究竟做了什麼?
楊晨偉把電腦接上投影,向我們展示新產品。他說,現在CVSource上,企業資料從500萬擴充至了8000萬,其中在營企業約3000萬,每天都會更新超過400萬條資料,這是業內最全面的資訊庫。更重要的是,新模組可以讓使用者自主定製條件,完成行業與企業資料分析與視覺化呈現。
很好。但我們沒聽懂。簡單點說:你做了什麼?
打破邊界。這次的回答只有四個字。
他開始解釋:我們設定了標籤,試圖用它來為資料做標註,並嘗試打通行業與企業、事件、報告之間的分隔,讓以往靜態的、散佈在各個地方的資料彼此連線起來。
這有什麼用呢?
提出這個問題後,我們期待他像蒂姆·伯納斯·李一樣,說出一些會令人興奮的詞句。但這傢伙表情平淡,說了一些“滿足使用者需求”之類的話,就閉嘴了。這樣的情景,對提問者來說,是糟糕的,但卻令我們更喜歡上了這個傢伙,並終於決定將他介紹給你。
做事的人無暇言語。他只是把一顆石頭投向了大海。當越來越多的人如他一般,總有深海成陸的那一天。
這就是今天的不重要的訊息。
下面,我們把CVSource投中資料的App二維碼貼到了下方,歡迎你試用體驗。若有任何寶貴意見,歡迎留言給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反饋給上面那個傢伙。

(編輯:王滿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