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哪一類產品經理?
話說有三名產品經理,分別是A,B,C,他們共同接到了老闆的一個需求,大致情況是這樣的,該公司目前是做金融業務,但目前只有放貸這一部分,但由於之前是通過自己做的貸款app來獲取流量,使用者來源相對有一些侷限,老闆想要擴充套件一些使用者場景,來提升獲客渠道。看市面上有大量的白條、借條之類的產品,於是突發奇想,是不是我們可以專門做一個電商產品,來獲取電商使用者的量呢?老闆的想法是越快越好,試一試這條道能不能走通。
大致意思就是開一個電商平臺,自己賣東西,然後使用者下單的時候可以選擇直接支付,也可以選擇分期等,後面這部分的業務,其實就是現在的貸款業務了。
get到這些後,三個產品經理分別開始幹活了。
A產品經理接到這個任務後,想了想自己也沒做過電商業務,完全不懂,於是對著淘寶、京東等,開始做精品調研,包括下單、下單後如何房貸、需要使用者的什麼資料、等待審批的時間 等等,走幾遍後,心裡自然有數了。於是羅列了一大堆需要做的需求模組:
——app端:安卓/ios,商品列表、商品詳情(頭圖、商品介紹、評價、說明)、首頁banner、首頁分類、搜尋、彈窗、購物車、下單、優惠券、推薦、註冊/登入、收貨資訊、支付流程、收藏、訊息、商鋪(商鋪首頁、列表、檢索)訂單列表、基本資訊、push、簡訊、統計sdk、埋點、貸款業務頁面與商品訂單的耦合頁面流程、售後/退款、物流資訊、強更等等
——後端:使用者模組、使用者基本資訊、收貨資訊、商品資訊配置後臺、商戶後臺、購物車、push和簡訊配置後臺、報表、優惠券配置後臺、訊息傳送後臺、banner/彈窗配置後臺、物流錄入後臺、商品訂單、強更後臺等等。
自己預估了一下自己出需求的時間,差不多需要一週半兩週時間,開發估計起碼得4-5個月去了,心裡不禁惆悵的要死……

B產品經理也開始去調研這個需求,但是經過一圈瞭解和思考後,越發覺得這個專案做起來非常的浩大,很多東西自己並不能想太明白,很容易被老闆和技術diss,而且還會需要很多的時間和工期,對於整個公司的進度都會耽擱,且自己還想要達成kpi呢,如果這個專案按照常規真做了半年,假如不成功,那豈不是自己的錢途也會受影響麼?所以肯定不能原原本本去照抄一個,轉一想,都是9012年了,早就過了網際網路自力更生的年代了,市面上那麼多的系統供應商,應該是沒啥問題的。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去做,我們還是專注於放貸會比較好。於是理了一下自己想要了解的幾個重點:1)公司技術架構師java和mysql,為方便維護,所以其他框架的肯定不能考慮;2)系統要開源,支援二次開發,方便根據需求做調整;3)目前公司的使用者主要面向移動端,前端一定要支援app和H5端的適配;4)因為大體上使我們自己賣東西給使用者,所以應該用B2C模式的,如果這個電商做得好可以開放給其他小商戶來用,所以需要支援商戶的B2C平臺;5)能夠幫助配置部署和培訓,方便大家更好的快速進入開發和業務狀態;6)價格要便宜,模組化配置,響應速度快,效率高的提供商。
於是去隨便搜了下,電商系統之類的關鍵詞,根據自己的要求和對方去談,花了半個下午時間,找到了幾個備選,價格非常便宜。隨後拿著方案和技術老大聊了下對接系統的情況,然後將兩個系統的需求整理出來:登入校驗、訂單和貸款業務耦合等。大概花了差不多3天時間,敲定了系統,確定了需求。
C產品經理接到任務後,沒有去做調研,開始站在老闆的角度想問題:1)老闆決定試一試,說明老闆並沒有想明白這樣做到底值不值得;2)所以他也不想花太大的代價來做這件事情耽擱整個公司的進度,且從成本收益的角度考慮,自己做肯定不合算,風險太高;3)既然想要試一試,看看這條路通不通,那一定要用最短的時間最簡潔的方式測試一下這條路到底合適不合適,所以時間段、核心路徑、資料監測在他的腦海裡呈現出來了。

於是,他開始羅列出來自己的一些想法:1)主流程:瀏覽商品列表——進入商品詳情——提交訂單(借款)——註冊/登入(原有流程)——填寫審貸資訊(原有流程)——稽核(原有流程)——放款(原有流程)——發貨(人工)——售後(人工);2)將原來的貸款app(H5)的做一點改造,前端加上部分電商的功能,測試下主要流程即可,沒必要全部都來做;3)app只需要簡單的有一個商品列表、幾個商品詳情,均採用H5的方式,可以快速調整,避免原生app迭代速度緩慢;4)將商品的下單開始,用原來借款app的流程來替換,大概就能知道電商有多少使用者可以轉化為貸款使用者;5)提交借款的時候生成商品訂單,放款成功後,將商品訂單改為已發貨,由人工來處理髮貨和售後的事情,系統不再做這樣的功能;6)做好資料埋點,病整理一個簡單的核心流程的報表,方便隨時監測調整;
從開始思考著問題,到方案定下來,再到最終的需求出來,大概不過1天時間。

好了,三個產品經理,大家會願意給誰點贊呢?加入你是這個公司的老闆,你會願意僱傭誰來給你幹活呢?產品經理的職責,真的就只是接需求出需求專案管理等這麼簡單麼?為什麼很多產品經理每天非常的忙,還沒什麼業績出來呢?為啥有的產品經理每天感覺都很閒,總跟技術兄弟們下樓抽菸,但業績口碑都很好呢?如何才能更深刻的理解產品的需求呢?
我突然想到了之前的老大給我說過的一句話:產品經理不僅要知道這個問題是怎麼回事病想辦法解決,更要深刻的明白產生這些問題的人是怎麼思考這些事情的。甚至後者,比前者更加重要,因為事情問題是客觀的,但人卻是非常複雜的。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這個,你還相信麼?
以上便是筆者的一點小想法,希望對大家有用。若有問題可以加微信:xnffm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