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網際網路50佳:誰將先人一步?
【通訊產業網訊】(記者 王改靜)工業網際網路正呼嘯而來,隨著技術成熟及企業轉型需要,工業網際網路已經成為企業進行智慧化變革的必然選擇。
美國、德國等發達國家紛紛把製造業升級視為經濟發展的新動力之一,在世界範圍內展開了一場新的競爭,而工業網際網路則被認為是奪取這場競爭勝利的關鍵因素。
工業網際網路可以把實體、資訊、業務流程和人員連線起來,通過資料分析,優化決策,推動生產和運營智慧化,實現對裝備和資源的高度優化,給數字化經濟時代賦予創新能力。近幾年,國內很多工業製造業企業紛紛佈局工業網際網路,抓住工業革命的新機遇,同時,在發展過程中吸引不少工業領域的目光,那麼究竟誰能先人一步?
基於此,我們評出2017-2018年度首屆中國工業網際網路50佳榜單。
今年的工業網際網路榜單主要聚焦在技術研發與創新能力(研發投入及技術創新力)、應用實現能力(連線數及使用者數)以及發展潛力三項評選指標進行評選。
以上三項指標主要是從企業對於工業網際網路研發投入、應用的可實現性、解決方案的技術能力、連線數、資料量、使用者數以及在工業網際網路方面的活躍度等可量化的資料進行評比。
但是由於我國工業網際網路產業覆蓋範圍大,涉及領域廣泛以及對企業瞭解程度不夠深入,避免不了會出現一些主觀評判,勢必會對榜單評選造成不全面和不公正的結果,為了儘量減少不公正評選結果的出現,此次評選採用分類別模式,將不同領域的企業先進行劃分評比,在綜合統計後統一進行評比,在同一領域的企業根據衡量指標相對出色的企業排名就會靠前。
本次榜單評選將企業劃分為平臺類、網路類、安全類、工業解決方案類、資料服務類、工業軟體類、行業應用七大類。其中平臺類30家、網路類8家、工業解決方案類22家、行業應用類2家、資料服務類9家、工業軟體類14家、安全類2家。
由此可見,本次榜單中平臺類和解決方案類企業在工業網際網路方面佔據“主力”位置,其次是工業軟體類及資料服務類,而安全類企業最少。
此次榜單由海爾集團摘得榜首,海爾的COS-MOPlat平臺,相比其他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特殊之處在於它是全球唯一與使用者零距離互動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資料顯示,2017年,COS-MOPlat聚集了3.2億使用者和390萬家企業,實現了跨行業、跨領域的擴充套件與服務,已經成為企業追求創新驅動高質量增長的典型代表。
海爾摘得此次榜單榜首也在意料之中,同時排名前十的還有航天雲網、樹根互聯、浪潮集團、用友網路、東方國信、徐工資訊、華為以及海創高科等。
航天雲網雲端註冊企業已超過193萬戶,分佈於全球199個國家和地區,釋出協作與採購需求近18萬條,金額4200餘億元,近90萬臺裝置接入雲平臺,30餘萬臺裝置線上,近140萬個資料採集點。
航天雲網釋放每年千億級的採購訂單,並藉此優化航天科工的供應鏈,同時在航天雲網共享航天科工集團的人才、裝置等各類工業資源。
富士康自主研發及搭建的BEACON平臺,實現了資料採集和整合、邊緣計算和雲端計算,在提質增效、降本減存、提升產品良率的同時,實現了通訊網路裝置的營收與毛利的雙提升,也奠定了公司將業務領域擴充套件延伸至大資料分析及人工智慧應用的技術基礎。
縱觀整個榜單,排名靠前的企業都是在具有深厚製造業的基礎之下,佈局工業網際網路,尤其是在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方面突出,東方國信、徐工資訊等企業也是如此。
除此之外,安全類、工業軟體類、資料服務類企業也列入榜單之中。同時很多具有發展潛力的企業,也在榜單中,例如瀚雲科技的生態化、開放性的平臺,以雲化核心能力,幫助傳統工業企業的資料化、網路化、智慧化轉型。
附:中國工業網際網路50佳榜單
更多榜單點評詳見9月24日出版的第35期《通訊產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