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種公眾號更容易做成功?
做什麼型別的公眾號是有邏輯的。選擇了一個好的型別,發展的速度就相對更快,更容易成功。
作者: 新媒體指南
來源:運營公舉小磊磊(ID:gongjulei)
本文為作者授權鳥哥筆記釋出,轉載請聯絡作者並註明出處。
人生每一個選擇,都要有動機、計劃和目標。新媒體工作也不例外。
公眾號有幾十種大類,成百上千種小類。
比如文摘類大號數量非常多;科技類大號數量就很少,如果把刷閱讀的剔除掉,數量就更少了
。
做什麼型別的公眾號是有邏輯的。選擇了一個好的型別,發展的速度就相對更快,更容易成功。
如何定義公眾號做成功,主要有三個標準, 一是粉絲數多,二是增長速度快,三是能通過公眾號營利。
去除掉任何外部因素後,比如有經驗、有資源、花錢等,小公舉分享幾點經驗。
1降低創作成本
比如,對 某人、某物、某事 解讀的公眾號。
某人可以是 當代人物、歷史人物、某種型別 的人物。 通過公眾號分享歷史上成功女性的人生故事,這些故事資訊都是公開的,通過搜尋引擎、圖書館整理編輯成原創文章。
比如解讀四大名著裡的故事
某物可以是 物體、物品、物質等生活中的東西 。 通過公眾號解讀某種型別的產品,產品資訊都是公開的,或者試用之後結合公開資訊,整理編輯成原創文章。
某事可以是 熱點事件、歷史事件、某種現象。 通過公眾號發表關於某種事件的看法,事件本身就是公開資訊,整理編輯成原創文章。
比如我們經常科普一些網際網路工具的使用方法,工具和方法都是現成的,這樣就降低了創作成本。而 降低成本、增長粉絲、提高營利 雖然是三碼回事,但相互是影響的。
2有限資源放大化
生產的文章符合粉絲某種需求,提供的產品/業務符合粉絲某種需求。
這兩種需求必須高度一致。如果需求不一致,就是將使用者處於 擱置狀態 。
因為粉絲群體是同一批人,而需求不一樣或有多種需求。那麼解決一批人的需求時,其他人的需求沒得到解決,其他人就處於擱置狀態。
這種就算是沒有把所有資源利用起來,簡單講就是 使用者資源浪費 。
比如一個教育型別的公眾號,推廣一款母嬰產品,比如奶粉。收益只是年輕媽媽,其他年齡段的媽媽就擱置在一邊了。只掙了部分人的錢,還有部分人的錢沒掙到。
如果粉絲數量不多,但能瞄準所有粉絲人群,那就將資源價值放大化了。
所以要做 內容目標 和 產品目標 高度一致的公眾號,思考提供什麼內容和產品,將有限資源無限化。
3內容擁有長期價值
內容創作出來後,幾天後,一年後,多年後,依舊有閱讀價值,使用者依舊會分享。
這點其實微信生態其實挺失敗的,微信過去的內容沒有長尾價值,也就在最近加入了 “按條件篩選” 的功能,而且入口隱藏的還很深。
微信裡的內容是圍繞公眾號發酵的,知乎裡的內容是圍繞話題發酵的。
所以知乎答案的長尾價值,能給知乎帳號帶去閱讀、流量、粉絲。
公眾號內容的長尾價值比較有限,但是卻擁有長期價值。
比如一篇《小孩怎樣學游泳》的文章,2天后閱讀量漲到1萬,就不增長了。
但第二年再發布一次,閱讀量照樣還能1萬,甚至更高。
知乎平臺中,答案的內容長期價值是 很長時間內,釋出一篇答案,增加累計閱讀量和粉絲。
微信平臺中,公眾號的內容長期價值是 多個時間點,釋出多篇文章,增加累計閱讀量和粉絲。
要根據不同平臺模式,調整不同的運營策略。
4精準定位
公眾號一定要定位非常精準的 目標人群 ,你希望哪種型別的人群關注,這些人群有哪些 共同特徵 。
如果定位不精準,那就悲劇了。
-
一是內容生產後不能漲粉
-
二是無法找到合適的產品推廣
-
三是使用者不知道你有什麼獨特價值
-
四是廣告主不知道找你投什麼廣告
公眾號與目標使用者之間的供需關係要非常明確,思考清楚。當然,思考清楚使用者真實需求,本身就是最大的難點。
比如使用者雖然有需求,但如果是 “可以有,也可以沒有” 、 “有了最好,沒有拉倒” 的需求,就不是剛性需求。比如有的人已經在做了,你做的事和他差不多,那使用者的需求度也會降低。
公眾號運營和漲粉不是怎麼操作,而是擁有很多個環節,具有 蝴蝶效應 的運營模式。掌握上面四點,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