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人篇:專案推行不下去?你得關注“老司機”
我們說到了“專案管理是一項管事的技術”。將其比喻成“導航”,如果想如期到達目的地,需要在導航中明確地點,且要按照“導航路線”行車出發。本篇文章我們再說說“專案管理的管人藝術”。
關於“管人的藝術”,無論是管理學大師彼得 · 德魯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還是市場上眾多管理書籍,充斥著林林總總的“管人”理論。我們在這裡只強調一點,就是 “互惠互利”,你若想要馬兒好,就得給馬兒吃草。
管人的藝術
專案管理之“關注老司機”
回想上一篇中,你與朋友去一個陌生地方拿東西的場景:你坐在朋友的車裡,他負責開車,你負責用導航幫他指引路線,你們以這樣的合作方式駛向目的地。這在專案管理中就是“團隊合作”,你負責規劃整個專案,而你同事就是這個專案中的執行者,沒有他配合,專案就無法取得進展。

所以開啟“導航”模式的同時,還要多多關注開車的“老司機”,你導航他開車,你們各取所需,形成了“互惠互利”的合作關係。正如著名社會心理學家霍曼斯提出: 人際交往在本質上是一個社會交換的過程。
在《影響力》一書中提到“互惠及其伴隨而來的虧欠還債感,在人類文化中十分普遍,有了它,人類才得以實現勞動分工,交換不同形式的商品和服務,讓個體相互依賴,凝結成高效率單位。
那麼,問題來了,作為PM應如何應用“互惠互利”原則呢?
1、 發揮“關注”的激勵力量
你對專案成員處於什麼狀態得心裡有數:那個誰誰誰最近為什麼情緒這麼低落,那個誰誰誰最近為什麼這麼消極,那個誰誰誰最近實現的需求老是出嚴重bug是不是遇到了什麼事情。如果你不管不顧,不良風氣很快就會蔓延到整個團隊。

當你明白專案成員所處的狀態後,需要及時地給予他們“關注”,與大家進行開放式交流。關懷他們情緒,抽出固定的時間與他們聊聊工作,瞭解他們是否遇到什麼問題,並給出中肯的建議。你關注了他們的“需求”,他們反過來也會關注你的“需要”,好好配合完成工作,這不失為激勵團隊的一大妙招。
2、 積極“換位思考”,給予對方所需
公司裡的專案,往往會涉及到跨部門合作,形成“矩陣式管理”的專案組織。某位同事不僅要在職能部門執行自己本職工作,也會臨時調進你的專案組來執行某個任務。當你分配過多工給他時,他難免會抱怨。有時候故意拖延,不按時完成任務,給專案帶來延期風險。

作為PM則需要“換位思考”,理解團隊成員的難處。一方面可以將複雜任務拆解成簡單的活動,分配給他們執行時,便可幫助他們提高執行力度。另一方面,在可能情況下,減少任務分派,幫助他們減輕工作壓力。當他們意識到你的良苦用心時,同樣也會以“努力工作的狀態”來回報你。
同時,你也可以幫團隊爭取好的福利,組織好的拓展活動,幫助團隊成員共同成長。專案組的凝聚力加強了,無疑是專案推進下去的強力保障。
總結: 在開啟“導航模式”的專案管理中,你得多多關注“老司機”,才能“協作做成事”。別讓導航把老司機搞崩潰,也別讓老司機忽視導航的存在。在“管事的技術”和“管人的藝術”中找到平衡點,一步步推進專案往前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