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金融“掉坑”簡史
不久前,網易理財官網釋出了將停止提供服務的公告。
公告顯示,因公司業務調整,網易理財將於近期下線所有產品,下線後將不再支援產品的收益更新及贖回等相關操作。
事實上,網易理財業務的調整在更早之前就已經開始。
2017年9月,網易理財宣佈關閉公募基金、基金組合等產品的入口。隨後,弘康保險、國華人壽等在網易平臺上銷售的保險產品也將後續服務遷回保險公司官網。
理財並非第一個被網易“調整”的金融業務線。就在理財業務下線的兩個月前,網易的 ofollow,noindex">眾籌網站“三拾”宣佈於9月30日期停止服務,最後一個專案定格在網易養豬七年的“光榮與夢想”。
根據《財經》雜誌此前報道,網易金融整體將面臨新一輪的戰略調整。
原本的網易金融已經拆分,其中小貸業務分給網易考拉,支付業務劃給網易杭州研究院。網易金融業務已經轉為集團內部支撐業務線。
公司進行業務調整本身並不稀奇,但這種變化背後的戰略變遷以及相關行業的起落倒是更值得關注。儘管網易的金融板塊一直非常低調,但若覆盤來看,它卻在整個網際網路公司切入金融業務的大潮裡,極具代表性。
如果將2012年網易獲得第三方支付牌照視作其佈局金融板塊的開端,它甚至比現在的很多金融科技巨頭更早地抓住了支付這個開啟金融生態圈的鑰匙。而後,趁著餘額寶的熱度,網易開始大舉佈局理財業務,也率先成立了眾籌平臺。甚至,很早就提出過金融科技輸出的概念。
不僅如此,與其它幾家大舉佈局新金融業務的網際網路巨頭一樣。網易早早地便在公司內部設立了金融事業部,同時開始戰略投資一些外部的新金融平臺。從內到外,自上而下地對金融業務進行統籌和部署。
這也是過去五六年時間裡,很多網際網路巨頭介入金融領域的一個縮影——每家公司都有一個金融夢。如今,隨著新金融行業監管日益完善、市場競爭愈發激烈,曾經炙手可熱的風口也漸漸平息。
金融與科技,場景和使用者,需求與服務,找到各自的位置和最佳的狀態。當這一點越來越成為共識,對於已經矇眼狂奔多年的新金融行業來說,這個“夢醒時分”來得也正當時。
1
網易對支付業務的探索早在2009年就已經開始,早期主要是為集團內的遊戲、門戶、郵箱等業務提供服務支援。
2011年起,央行開始下發第三方支付牌照,網易順利地在2012年斬獲了自己的第三方支付牌照。如果對比後來的京東、滴滴、美團,網易金融業務的起步算是非常早。
而且在之後的發展中,網易支付的服務範圍不斷擴張。公開資訊顯示,2014年6月和2015年5月,網易支付先後獲得基金銷售支付結算資格和跨境外幣支付牌照。2017年,網易支付被正式確立為網聯的第一期股東。
但顯然,起步早並沒能讓網易支付在市場中獲得太大的優勢。
即便不與支付寶和 財付通兩大巨頭相比,網易支付的表現也並不盡如人意。根據第三方機構益普索釋出的2018年三季度第三方支付使用者研究報告,網易支付的市場滲透率甚至不在前15名的名單裡。
這或許與網易的主營業務有關,門戶、遊戲、郵箱這些業務都缺乏交易場景,即便遊戲充值是高頻率付費行為,但也依然難以衍生出其他金融服務,更難以跨出生態圈外去拓展業務。
這種基因上的缺陷也直接影響了網易後來在金融領域上的拓展。不過,在最初的發展階段,支付業務的順利上馬還是為其金融板塊下一階段的爆發奠定了基礎。
2
這個爆發的關鍵點,正是開篇提到的理財業務。
藉著當年餘額寶推出之後的熱潮,許多手握流量的網際網路平臺順勢開始與基金公司合作推出類似的產品,網易也是其中之一。
2013年底,網易理財上線,與匯添富合作推出貨幣基金產品“現金寶”。現在網易金融官網上也依然有“現金寶”留下的記錄——8分鐘售賣5億。
作為一家老牌的網際網路公司,網易在流量方面的優勢毋庸置疑。而且據馨金融瞭解,彼時網易動用了集團內各種渠道推廣理財業務。
比如下面這個與《大話西遊2》合作的營銷活動,玩家通過在遊戲中尋找隱藏的專案,就可以獲得理財紅包,而該遊戲一直是網易遊戲的拳頭產品。
隨後,網易不斷加碼理財業務的佈局。過去幾年裡,曾經紅極一時的投連險產品、萬能險產品,基金產品以及金交所產品,網易的理財線都有涉及。
在此基礎上,網易金融還上線了一個智慧金融產品,為個人使用者和機構提供智慧金融服務,包括數字化資產配置、大資料保險、精準營銷、使用者畫像系統等。
現在回過頭去看,儘管支付是網易金融起步的基礎,但理財業務才是網易金融板塊爆發的關鍵。直到2015年5月,網易金融事業部正式成立時,旗下主要就支付與理財兩大業務線。
這個時間點也是許多網際網路公司成立金融事業部或者子公司的高峰。
3
很快,成立了獨立事業部的網易金融開始加速拓展業務條線,不斷擴張金融佈局。
2015年7月,上海網易小貸公司獲批,之後網易開始試水借貸產品。2016年年中,網易眾籌平臺“網易三拾”上線,打著“眾籌不是電商”的口號,以門戶的姿態佈局眾籌業務,與京東金融等最早一批進入眾籌領域的電商平臺抗衡。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網易金融在2016年還佈局瞭如今正在風口上的金融科技toB服務。
當年6月,網易金融與清華大學簽署合作協議,在智慧金融和大資料徵信等領域展開合作;12月,網易北斗智慧風控開放平臺正式上線,並選擇了新昌農商行作為首家合作伙伴開啟大資料風控產品的對外戰略輸出。公開資訊顯示:
網易北斗是一款智慧化、開放性的風控平臺,通過四大用“新”和七大“賦能”實現了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七大風控業務模組,並且結合反欺詐、風控因子等場景應用,引入隨機森林、神經網路等前沿機器學習演算法進行建模,綜合近千模型,調控數萬變數,最終形成一個生態化的大資料風控體系。網易北斗可以為中小微企業和個人融資服務提供獲客、徵信、授信、管理和催收等多樣化的服務。
馨金融獲得的一份資料顯示,2017年初,網易對金融業務的表述是:通過支付+大資料風控+智慧金融管家+眾籌的多元產品匹配進行網際網路金融2.0階段金融科技的業務模式探索。
從支付生態到智慧投顧、線上借貸以及眾籌和金融科技輸出,網易的金融業務佈局不僅全面,而且看起來非常超前。但可惜的是,這些業務都在2018年遭遇了重創。
4
眾籌業務的退場可能是最不令人意外的。
網易介入眾籌行業時已不算一個好時機,彼時,眾籌行業的整治已經開啟,整個行業已從高速發展的階段急剎車。但是網易依然大舉進入,且希望與自身的基因相結合——深耕泛文娛內容領域的專案孵化和生態建設。
顯然,網易的逆勢佈局不敵整個行業的衰落,兩年之後,“網易三拾”草草收場。
不久之後,理財業務也開始清盤。
一方面,儘管理財產品的銷售規模在前期增勢迅猛,但曾經紅極一時的“爆款產品”都隨著近兩年金融監管政策的趨嚴逐漸退出市場。隨著產品收益率的下降,這些業務對使用者的吸引力越來越有限。
另一方面,網易在理財業務方面的佈局始終缺乏一個穩定的根基——牌照。一直到現在,網易依然沒有拿下基金代銷和保險經紀牌照。隨著監管趨嚴,導流與代銷的區別愈發嚴格,網易理財的合規問題也愈發凸顯。
如今看來,曾經頗具前瞻性的金融科技輸出業務,也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再無音信,在最新的網易金融官網上,理財、眾籌、金融科技輸出都不見了蹤影。
5
2018年,新金融的市場環境和監管環境急劇變化,這使得涉及相關業務的網際網路公司不得不面臨多重壓力。
例如,網易在過去幾年投資過的兩家網際網路金融平臺:惠人貸與立馬理財先後爆發風險事件。
其中,惠人貸商務顧問(北京)有限公司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被警方立案,且平臺被列入公安部非法集資案件投資人資訊登記平臺。而網易資本在2015年參與了其A輪融資,企查查顯示,網易公司持有惠人貸20.98%的股份。
立馬理財的股東背景則更加強大,該公司隸屬於光大易創網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由光大證券、海航旅遊及網易合資成立,其中,網易優佳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持股30%。但今年4月,立馬理財平臺釋出公告宣佈暫停新增理財業務。
無論彼時網易到底是出於財務投資的考慮,還是有形成業務協同的計劃,亦或者只是品牌加持,這兩家平臺的倒下對於網易金融而言多多少少都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當然,在“踩雷”這件事上,網易也並不孤獨。
過去一整年,在P2P投資方面栽了跟頭的上市公司和行業巨頭不勝列舉。曾經不少企業希望通過投資新金融平臺提升股價、跨界轉型或者產生協同效應拉動增長的願望,最終大都沒有實現。
6
終於,網易調轉船頭。
如今,在網易金融的官網上只留下了四項業務介紹:網易支付、消費分期業務——“網易白條”,無抵押現金借貸業務——“網易來錢”,以及區塊鏈平臺——“網易星球”。
放棄了獨立發展金融板塊的思路,網易轉而將金融板塊拆分至具體的業務線,與具體的場景相結合。
以消費分期為例,相比於其他網際網路巨頭通過電商場景撬動消費金融業務,網易的電商業務本身起步較晚,2015年初網易考拉上線,2016年中網易嚴選才進入市場,且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並沒有將自己的金融服務嵌入。
一直到2017年初,網易的無抵押現金貸產品“來錢”正式上線;2017年8月,網易白條才切入網易考拉場景,開始為使用者提供消費分期服務。此次金融事業部拆分後,網易小貸劃歸網易考拉,金融嵌入交易場景,終於成為服務的一部分。
至此,網易與曾經大而全的“金融夢”揮別,但似乎也為金融業務找到了一個更合適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