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獲得美軍10萬臺HoloLens 訂單合同,總價4.8億美元;Phiar獲得300萬美元種子輪融,推出AR+AI導航
看日報是個好習慣!
微軟獲得美軍10萬臺HoloLens 訂單合同,總價4.8億美元
據美國軍方稱,微軟已與其簽訂4.8億美元合同,為其提供10萬臺AR頭戴裝置,主要作為軍方實戰和訓練使用。根據政府對該計劃的描述,軍方將會購買超過10萬部耳機,旨在“通過提高交戰前發現敵人、決進和進攻的能力來增加軍隊殺傷力”。
HoloLens是微軟推出的混合現實裝置,目前已經用於諸多企業以及工業、建築、醫療等諸多領域,包括豐田、梅賽德斯等企業。據稱,明年微軟將推出第二代HoloLens眼鏡。
微軟發言人在一份電子郵件宣告中表示:“AR技術將為部隊提供更多更好的資訊以便做出決策。這項新工作將我們與國防部長期以來信任的關係擴充套件到這個新領域,”
美國軍方和以色列軍方已經在訓練中使用了微軟的HoloLens裝置,但實戰計劃將是向前邁出的重要一步。
HoloLens是世界領先的消費級頭顯之一,但尚未建立大型消費市場。今年春天為歐洲專利局製作的一段視訊表示它已售出約50,000臺裝置。 這大約是美國陸軍增強現實計劃(稱為整合視覺增強系統或IVAS)購買數量的一半。
根據此合同,美國軍方將立即成為微軟HoloLens最重要的消費者之一,但是軍方期望這些裝置相比於消費級裝置做一些關鍵的改進。 在與競標合同的公司分享的一份檔案中,軍方希望Hololens能夠支援夜視、熱感應、測量如呼吸和“準備就緒”等生命體徵、監測人體意識並提供聽力保護。據稱,中標者需在兩年內交付2,500部頭戴裝置,並具備全規模產能力。
該合同通過招標程式進行,旨在美國軍方與非傳統國防承包商開展業務。 Magic Leap是HoloLens消費市場的主要競爭對手,也參與了此次競標。 8月初,美國軍方與25家有興趣參與的公司舉行了會議,其中包括博思艾倫漢密爾頓控股公司(Booz Allen Hamilton Holding Corp.),洛克希德馬丁公司(Lockheed Martin Corp.)和雷神公司(Raytheon Co.)。
去年,科技行業與美國軍方和執法部門的合作日益緊張,像谷歌和亞馬遜等公司的員工對政府合同持反對態度。
今年早些時候,數百名微軟工作人員簽署了一份請願書,批評與美國移民和海關執法局簽訂的合同,微軟最初稱合同只是包括一些人工智慧軟體。 10月份,在一篇疑似由微軟員工撰寫的部落格裡,作者呼籲微軟不要投標數與美國軍方合作價值十億美元的雲端計算合同。 博文中寫道:“許多微軟員工認為我們建造的東西不應該用於發動戰爭。”
後來,微軟總裁兼首席首席法務官Brad Smith表示,該公司將繼續向美國軍方銷售軟體。 史密斯寫道,對該專案有道德疑慮的員工可以轉到公司其他崗位工作。
他還寫道:“人工智慧,增強現實和其他高科技正在引發極其重要的新問題,包括武器運用行動自主性。我們之前與政府討論過這些問題,世界上沒有任何一支軍隊願意醒來的時候發現機器發動了戰爭,我們對這一點感到慶幸。但如果最瞭解技術的人們退出這樣的談話,我們就無法明智地處理技術上的新發展。”
Phiar獲得300萬美元種子輪融資,推出AR+AI導航解決方案
AR+AI導航公司Phiar宣佈獲得300萬美元種子輪融資,該筆資金將用於開發機器學習和AR技術,使智慧手機導航為使用者帶來更好的體驗。據悉,本輪融資由VR Fund和Norwest Venture Partners(矽谷三家知名風險投資公司之一)領投,Anorak Ventures、Mayfield Fund、Zeno Ventures、Cross Culture Ventures、GFR Fund、Y Combinator、InnoLink Ventures和Half Court Ventures參投。
據悉,Phiar於2017年6月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帕洛阿爾託成立,在今年初加入Y Combinator孵化器,其創始人為計算機視覺研究者Cheng-Ping Yu和深度學習專家Ivy Li。公司的團隊由來自微軟、蘋果、Shutterstock、VMWare的人士組成,擁有在軟體優化、深度學習、3D重建和AR設計上的專業背景。
與傳統的導航應用系統相比,Phiar的應用程式能為駕駛員顯示真實世界的環境,並增加了易於檢視和遵循的繪製路徑。這款應用可在汽車擋風玻璃上投射方便理解的路線標註,通過增強周邊資訊的方式為司機導航,不會造成干擾。下載應用後,使用者可以將手機放在汽車儀表盤或者放在擋風玻璃上的手機支架上進行使用。與Phiar的解決方案相比,汽車廠商如果想要將這種AR導航技術內建在汽車中將耗費大量時間和成本。
“我們希望我們的使用者能密切關注現實世界,” Phiar首席技術官Li表示。“我們獨特的AR和AI組合提供了清晰的方向和資訊,超高效的計算機視覺和深度學習AI能在智慧手機上執行,我們的導航系統可以增強使用者環境,且不會使其分心。”
該公司的應用將在2019年中旬在移動應用商店中推出,它將會執行邊緣裝置,在商用智慧手機上進行實時計算。Phiar表示其使用者能夠獲得到快速、實時、視覺化的導航資訊,這些資料由Phiar平臺計算機視覺技術自動分析而成。
“由人工智慧驅動的沉浸式空間技術正在成為主流,” Venture Reality Fund的合夥人Marco DeMiroz在一份宣告中表示。“Phiar的突破性深度學習技術和AR導航應用程式不僅為使用者提供了價值,還為AI和AR的結合提供了一種令人難以置信的潛力。”
AR+醫療:國內首例AR輔助兒童腦血管畸形手術順利完成
據《新京報》訊息,11月23日,西安兒童醫院順利完成國內首例AR輔助兒童顱內血管畸形切除手術。
據《新京報》報道,西安兒童醫院接到一個患有“羊角風”的9歲患兒,需要做顱內血管畸形切除手術。“血管畸形”是神經外科領域最為複雜的疾病之一,病變位於腦組織深部功能區,走位困難,血管豐富,手術難度極大。
在術前規劃和手術過程中,有了AR的3D成像輔助,醫生能清楚地看到患兒的病變位置、血管以及組織,提高了手術的精準度和安全性,縮短了手術時長。
西安兒童醫院神經外科主人史航宇接受《新京報》視訊採訪時說道:”VR或者AR技術在醫學領域應用已經好幾年了,但是在我們小兒神經外科領域,我們把它應用到顱內血管畸形切除上來,在國內還應該是第一次。傳統我們看到的是二位片子,那麼看到二維片子以後,是通過醫生的空間想象,我們來進行疊加。這個技術的本質是影像技術和影像檢查的重新展現,並且在我們展示出來之後,我們可以通過軟體對它進行加減和疊加。手術的成功率和精準率進一步提高,手術的併發症和手術的風險進一步下降。“
據悉本次血管畸形切除手術耗時近3小時,孩子生命體徵平穩,手術順利。
歌爾宣佈與WaveOptics合作共推光波導元件量產
2018年11月28日訊息,設計和生產衍射光波導元件的企業WaveOptics與消費類電子產品製造商歌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歌爾”)就光波導元件的批量生產簽訂了獨家生產合作夥伴協議。
光波導元件是AR穿戴裝置中的關鍵元件,該合作將實現WaveOptics衍射光波導元件的量產,使其具有成本優勢,更好地幫助AR穿戴裝置開啟大眾市場。
WaveOptics執行長DavidHayes表示:“我們很高興與歌爾達成排他性合作協議,這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將使我們能夠以面向大眾市場的優勢價位,推出先進的光波導技術解決方案,推動AR穿戴裝置的發展。歌爾傑出的經驗、才幹、全球佈局都是構建雙方合作伙伴關係不可或缺的元素。我們的產品已準備好以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價格向快速增長的客戶大批量供應,這是我們業務發展的重要進展。”
歌爾總裁姜龍表示:“歌爾持續關注領先的VR/AR關鍵光學技術。WaveOptics獨特的光波導技術具有出色的視覺體驗效果。雙方的合作將為AR市場的潛在客戶提供效能卓越、可量產化的AR光學解決方案。”
VR 教育品牌潤尼爾宣佈獲 2000 萬元 B 輪融資
VR 教育品牌潤尼爾宣佈獲 2000 萬元 B 輪融資,投資方為SBI 集團和學大教育集團共同設立的思佰益學大教育基金。
潤尼爾最先解決的是高校中的實驗痛點:高校教學中存在很多高危(爆炸、病毒)、長週期(生物實驗)、不可及(地下勘探)的學科實驗,學生難很執行,所以潤尼爾開發了機械、土木、醫學、公安等科目的 VR 實驗,在大學市場得到驗證後,目前也在拓展中小學市場。
在學校之外,潤尼爾也開拓出了企業培訓業務。高危產業(礦業、建築)的行業培訓對員工安全至關重要,但是很多新人接受培訓的狀態往往很懈怠,所以潤尼爾也開發了培訓系統,用 VR 還原真實的突發危急場景,提高培訓效率。
除了開發企業和高校的培訓內容,潤尼爾也研發了與內容配套的教學管理平臺,支援實驗結果的自動批改,方便教師對課程和實驗的管理;並可以統計學生的學情資料、電子化實驗報告等。
從資料來看,潤尼爾近五年的資料呈穩步增長,去年營收在 8 千萬左右,已經合作了 550 餘所學校(學院),其中包括 36 所 985 大學和 42 所 211 大學。
針對本輪融資,資方學大教育總經理金鑫先生表示:“潤尼爾在研發上不斷創新、積極開拓市場、商業模式成熟、業務佈局有前瞻性是學大看好潤尼爾的主要原因。在為公司提供資金助力之外,還將充分調動學大教育在教育行業多年積累的資源,長期支援潤尼爾的未來發展。”
資方SBI(北京)總經理、思佰益學大基金總經理蔡菊芳女士認為:“在資本寒冬、市場趨冷的大環境中,SBI 看好教育行業逆週期的屬性,因此與學大合作成立了教育專項基金。之所以投資潤尼爾,是看好其核心團隊具有多年教育行業從業經驗,做事成熟穩定、務實進取,加之公司實驗教學管理平臺 + 虛擬模擬資源產品的商業模式。
高通CEO:正在與蘋果進行專利談判,同時雙方在尋找5G基帶合作機會
近日,據外媒報道,高通CEO Steve Mollenkopf在採訪中表示,在專利問題上大打出手的高通與蘋果這兩家公司,正進行專利訴訟進行和解。
“我們確實正在以公司的名義進行談判。”高通CEO接受專訪時表示。
自2017年初開始,蘋果與高通就基帶專利展開了激烈而且持久的對抗糾紛,為此蘋果不惜在2018年iPhone上全系採用了英特爾基帶,對此高通對蘋果索賠70億美元專利費用。
“我們一直在談判……我們真的在一直尋找解決方案,對此我們看不到任何的不同之處,”高通CEO說:“我們和每個人合作,我們也很樂意與蘋果合作。”
當主持人開玩笑稱想要一臺採用高通5G基帶的iPhone時,高通CEO表示:“我們也同樣希望(We do, too)。”
臺北醫學大學聯合HTC旗下健康醫療團隊DeepQ成立VR解剖學教室
今日,臺北醫學大學與HTC旗下健康醫療事業部DeepQ團隊、跨界合作成立全球首間最大規模VR解剖學教室。
據悉,解剖學教室配備10套榮獲2018 VR頭戴式顯示器大獎的VIVE Pro,搭載全球獲獎無數的3D Organon VR解剖教學軟體;除了可以單人自主學習之外,更可以多人聯機同時進入同一個虛擬現實空間中,聽老師講說解剖構造。這套系統採用顛覆性科技將實體解剖課程與VR技術整合,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優於課本2D平面的教學環境,突破了學生學習立體解剖的空間瓶頸。
臺北醫學大學解剖學暨細胞生物學科主任張巨集名錶示:“有了VR加入解剖課程後,就像是有了最強的戰鬥機,老師們的角色就如同塔臺的領航員,導航學生一起探索人體解剖學,打破過去無法觀察的方式和難以接觸的角度,除了快速讓學生掌握靜態的解剖結構、及動態的空間立體關連之外,更大幅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成效。”
HTC健康醫療事業部總經理張智威表示:“VR技術實現了醫學解剖學的立體視覺化,帶來了全新的教學方式,將徹底改變教育及加速學習。我們很高興看到醫學VR在醫學教育跟臨床應用上,未來將能實際幫助到更多學生、老師、臨床醫護人員及病患。”
解剖學是醫學的基礎,解剖學習是醫學生在臨床工作不可或缺的經驗。但是百年來解剖學教學方式都是以2D的平面內容為主,例如課本、平板電腦及數字解剖桌等;但平面的文字與圖譜上的圖片都無法呈現真實空間立體感,常要靠學生自行想象,把血管、神經、器官等人體的解剖構造在自己腦海中組合成具有相對關係的立體結構,卻很難確認是否正確,從而造成學習障礙。另外,因為遺體捐贈數量有限且無法重複使用,也並非每間學校的學生都有機會進行實體解剖學習。
利用VR解剖教學軟體,透過VR創造出一個獨特的沉浸式學習環境,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這套工具適用於各種不同的學習方式,多人聯機時最多可支援300人同時上線,可以在VR環境中拆解、旋轉超過4000多個身體結構。除了靜態VR人體部位模型之外,VR解剖教學軟體也有動態解剖模型,學生可以清晰地看到肌肉的伸展與收縮、心臟的跳動、甚至是心臟瓣膜的開閉方式,為學生帶來前所未有的學習成效。
目前在臺北醫學大學的解剖學教室,每組學生的解剖臺旁皆搭配VR裝置,學生可以戴著VIVE Pro專業版,從不同視角觀看過去在2D平面很難理解的3D空間結構及部位,同時亦可以在解剖前期、中期及後期自主學習,透過VR在虛擬立體空間中環繞、拆解,甚至是穿越人體構造,直接感受各組織器官間的相對位置,再結合實體解剖的實驗課程,達到虛實整合的整體學習效果。
關注VR陀螺官網(vrtuoluo.cn)
第一時間瞭解XR資訊
關注微信公眾號:VR陀螺(vrtuoluo),定時推送,VR/AR行業乾貨分享、爆料揭祕、互動精彩多。
